◎撰由吳信惠
從牧師開始的橫向連結
1987的暑假,我接到紐約聖教會高耀民牧師的來電,邀請我參加在紐約皇后區剛成立的青年團契。牧師說,來的都是小留學生,需要一位「姊姊」來輔導年輕的小妹妹們。剛大學畢業的我,哪懂甚麼是輔導?我會開車,也曾經是小留學生。如果行動力與經驗可以成為履歷,那……我就是「輔導」。
我與四、五位年齡相仿的年輕人,成為一群正在讀高中的小留學生的輔導。那時的團契,有獨自住在學校對面的Kimberly;有父親早逝而移民到紐約的Kelly一家;有原本在臺灣念書,服完兵役才到紐約跟父母團聚的梁家兄弟;有參加歌唱比賽得名,贏得一台電視的劉家三姊妹;也有父親曾是臺灣高中英文老師的Daniel;有團契歷史中第一對夫妻,Joe跟小芳。Oh!還有剛好站在路旁,被高牧師「問路」,順便邀請來參加團契的William。William來團契後,認真追求信仰,受洗後陸續帶領父母親與姊姊信主。青年團契的「全盛時期」,每個禮拜大約有三、四十人出席。
當年五十多歲的高牧師,離青少年的年紀與玩意兒有點「距離」,但他信任我們這些輔導,放手讓我們計畫各種活動,例如露營、烤肉、聖詩團、查經、演戲等;不是放任,而是在信心的背後,日日為我們提名禱告。他在服事、禱告中有神同在,與神同工,竭力走在神呼召他的道路上。
這一群紐約聖教會青年團契的「元老團員」,在上大學、工作、成家之後,各分東西。這其中也有新加入,或讀書後又回到紐約聖教會的成員,繼續擔任青年團契輔導,至今成為教會的重要同工。2006年,Kimberly受KRC創辦人高俐理的「重託」—送粽子到KRC營會。在那次的營會遇到范錢致渝宣教士,聽到德國東部有一群華人留學生,於是踏進歐洲校園事工。從她的宣教心得(請參閱本期鄰舍單元),看見只要有願意的心和手,就能把神的愛傳出去。
Grace也曾是青年團契的一員,在德拉瓦 州開牙醫診所。她與先生來參加KRC營會,之 後也加入KRC的服事。Dr. Grace的故事刊登 於44期外展單元〈歡迎來到微笑診所〉。
唱歌的劉家中,大姊Susan在學成後,對受虐婦女及性工作者有負擔。她走上街頭關心這個族群,也為KRC寫了兩篇見證:〈鬧市街巷裡的美好腳蹤〉(65期鄰舍單元)、〈綻放於暗室的紅玫瑰〉(66期鄰舍單元)。她帶著柔軟的心,勇敢關懷這些受忽略的婦女。
當年在路旁巧遇高牧師的William,醫學院畢業後與在團契認識的Kelly結婚,舉家遷往波士頓。之後在當地教會繼續服事年輕人,也經常邀請從臺灣到波士頓短期進修的醫師與他們的家屬,來家中聚會。2023年12月,KRC文字事工團隊及董事薛悅悅,在波士頓郊區華人聖經教會舉辦文字精華課及募款音樂會。結束後來到William和Kelly家飽餐一頓,也追憶當年趣事。
2024年紐約聖教會慶祝成立40週年,我們這群「青年」又相聚在教會,穿起聖詩袍,站在台上獻詩,重溫當年一同讚美神的喜樂與美好。
縱向連結
從KRC舉辦的第一屆文字營就參與授課,也是本刊總編輯的蘇文安牧師,帶著家人一起投身KRC事工。起初隨行小助手是大兒子磐泉,後來女兒真泉加入英文單元編輯團隊,現在小兒子恩泉為全職同工。
KRC的英文Arctos事工,團隊成員雖年 輕,卻都靈命成熟且具服事熱忱。就算有想 法、理念不同的時候,但在國度中,信仰核心 乃是主耶穌基督的信、望、愛。每期的雜誌就 是與Arctos團隊同工的結果。2023年我們與 Arctos 團隊開始「出差」到教會舉行「溝通課 程」,Arctos 團隊也同來支持我們在波士頓的 文字課程。
信仰要傳承,事工也要傳承。養成與栽培新一代同工,用禱告和鼓勵托住他們,相信神的帶領與供應,讓事工繼續。正如當年高耀民牧師為青年團契誠心迫切禱告,怎知神在數十年後會透過這些年輕人,結出甚麼樣的果子?
這就是KRC在做的
若詢問ChatGPT:當今基督徒領導者如何激勵與造就彼此?AI給出這樣的答案;
1.傳道與教導
2.輔導與門徒訓練
3.牧者關顧
4.文字事工
5.舉辦營會及活動
6.宣教與外展
這不就是KRC正在做的事?
為了準備這次的分享,我翻遍青年團契老照片,看到其中一張,是幾個輔導與Kimberly等學生。照片中的Joe和小芳,抱著未滿一歲的兒子Clement。二十多年後,Clement遠赴尼泊爾服事,他的宣教故事刊登在40期〈M世代的宣教士—把天父的心帶到尼泊爾〉。當年難餵飯的baby,如今用愛餵養尼泊爾流浪孩童。
走過歲月,我們便因著「與神連結,與人連結」,在神的賜福下,開枝散葉,結出數不盡的恩典果子!
本文取自《神國雜誌》 神國家人 Kingdom Famil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