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原大學「張靜愚紀念圖書館」榮獲建築師雜誌首屆「台灣建築25年獎」,彰顯其作為台灣現代圖書館代表的標竿價值。該館自啟用近40年來,不僅保有設計初衷,歷經歲月洗禮後更顯風華,成為學術文化領域中的一座歷史地標,中原大學尊重原創設計及對建物保存的重視也獲得肯定。
為鼓勵建築物在完工後驗證設計概念的妥適,及確保使用者維護,建築師雜誌將歷屆超過25年以上的台灣建築獎首獎作品共30件,就其使用現況進行評選。評選結果公布,由潘冀建築師事務所與王秋華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中原大學張靜愚紀念圖書館獲得最高票,奪得首屆「台灣建築25年獎」殊榮,將於今年12月頒獎表揚。
自然採光、開放空間及自然通風有效運用
張靜愚紀念圖書館整體空間設計與細節,包括自然採光、開放式空間設計及自然通風系統,至今仍有效運作是獲獎主因。評審團讚譽該建築可以身體感受,雖經多年,設計本意仍然清晰,設計意圖沒有被破壞;且可看到現代主義的紀律,象徵現代建築裡的美好時代;好的設計及好的管理,持續保有其舒適、好用的空間,是學生喜歡停留之重要原因。
中原大學總務處對於圖書館的維修與保護工作功不可沒,副總務長段台國表示,校方於2014年進行外牆磁磚的修復,當時在私校經費拮据的情況下,得到了中堃窯業公司的慷慨捐贈,成功找到與原設計風格相符的磁磚。該項修復工程展現了校方對歷史建築保護的重視,並使這座建築物繼續保持其原有風貌。
「基督教史料室」打破傳統史料室封閉感
張靜愚紀念圖書館一樓的「秀德廳」是多功能國際會議廳,其設計特色為三個立體採光罩,自然光從上洩入,提供充足的照明,同時兼具美觀與實用,原本的漏水問題經過整修也獲得改善。四樓的「基督教史料室」也是全台獨具特色的基督教文獻收藏空間。潘冀建築師事務所的建築師陳伯楨提到,透過開放入口與玻璃透光設計,打破了傳統史料室的封閉感,營造出親和且充滿活力的氛圍。「好的業主,才能把好的想法延續下去」陳伯楨認為,中原大學的「全人」理念,已充分展現在校園建築設計與保存上。
此外,張靜愚紀念圖書館的設計理念也體現了「綠建築」的先驅精神,在40年前即有綠建築的規模與眼光。其下沉花園與多入口廣場的設計,促進了校園內外的交流,並利用挑高天窗與垂直延續窗帶設計提供自然通風與採光,達到節能效果。該建築曾獲多個建築獎項,包括建築師雜誌金牌獎、台灣省政府優良建築設計獎、內政部建築節約能源優良設計獎等,是大學圖書館設計的標竿,如今再獲得建築師雜誌「台灣建築25年獎」,更具意義。
中原大學張靜愚紀念圖書館於1985年落成啟用,為紀念創辦人張靜愚先生而命名。館方表示,圖書館不僅是一個知識的殿堂,也是師生心靈棲息之所在,期望透過持續的更新與創新,打造溫柔敦厚的閱讀氛圍與創新便利的服務內涵。該館藏書量達87萬冊,並擁有約1300個閱覽座位、個人研讀室及創意學習空間,提供師生多元化的學術交流場域。
中原大學表示,張靜愚紀念圖書館的得獎,除了代表對建築師的設計理念的高度肯定,也是中原大學對歷史建築保護與創新精神的具體展現。校方將持續在維護這座具歷史意義的建築物的同時,推動更多符合環保與綠能的改造計畫,使其在未來繼續展現出與時俱進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