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8 基督教論壇報 / 靈修禱告

【恩典的涓滴】系列9:恩典的悔改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The Denial of Saint Peter", by Nikolaus Knüpfer

◎莫非(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主任)

使徒彼得的服事,可以說漏洞百出。該禱告的時候,他睡著了;該留守時,他卻逃脫。該為神護衛坦承時,他發咒起誓(馬太福音二十六章74節)。如此躲閃、沒有擔當的人,主耶穌為何還揀選彼得成為他的門徒和僕人呢?

我們可能沒有想過,我們生命的破綻不見得會比彼得小。除了個人生命或個性軟弱外,一旁還有虎視眈眈的撒但,隨時想要得著我們,好篩我們像篩麥子一樣(參路加福音二十二章31節)。

所以,不管哪個服事的人都有可能被篩除,嚴重的還可能會「失了信心」(32節)。但沒有什麼是比被篩後還不認罪,更為嚴重。

因為既然否認犯罪,便從未有機會真正地處理生命中的塌陷處。久而久之,漸成為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再難儲存神的活水泉源為主所用。

因此,所有服事的人都要有個認識:個性或生命軟弱,並不致讓人失去服事的資格。真正淘汰我們的,往往是我們的不認罪,因為那是對神恩典的否認!

所以,我們是否有不肯認的罪呢?

"The Denial of Saint Peter", by Theodoor Rombouts

否認犯罪  是對神恩典的否認
彼得曾三次不認主,全牽涉到「否認」。我們可能從未想過,即使沒有做過壞事,僅是單單地「否認」也是犯罪!從彼得的否認中,我們認識到「否認」的嚴重性。

他既否認自己和神的關係,也否認自己過去曾經信誓旦旦地承諾:「主啊,我就是同你下監,同你受死,也是甘心!

若說世人都犯了罪,虧欠了神的榮耀。基督徒的犯罪是否也可用「否認」兩字做總結?

既然選擇犯罪,即否認神曾經對我們生命的救贖,也否認我們做神兒女的身分,以及神為我們預備的美好生命藍圖。所以,否認即虧欠神的榮耀,如同彼得否認和神有任何關係。

然而,彼得所有的否認都比不上三次否認後,再次否認曾經的否認──也就是不認罪──來得嚴重。

前三次的否認,多少是出於人性恐懼,為自我保護下所做出的直覺反應。但脫離危險後,若再否認自己曾經否認過主,便不再是「失手」,而是有意識地「遮掩其過」了。

所以,彼得是不是曾經否認過他的否認呢?

是否想過,彼得三次不認主,是在主耶穌被捕,只有他一人跟隨主耶穌去後才發生的事。那麼為何馬太、馬可、路加和約翰,在四福音書中皆不約而同用不短的篇幅記載這件事呢?他們是怎麼知道、還知道得如此詳細呢?有女孩、火、彼得的發咒起誓、雞叫,和耶穌意味深長地回首一瞥。人物、場景和否認的次數也都記載一致。

難道彼得曾向不同門徒細細地「認罪」過嗎?

 "Meal of Our Lord and the Apostles" (Repas de Notre-Seigneur et des apôtres) , by James Tissot

重重罪惡感  讓他不敢靠近神
後來一聽到抹大拉馬利亞轉告耶穌的屍體不見時,他是第一個和約翰跑去看的人。此時,他心裡是否有尚未向主耶穌認罪、就失去耶穌「未了之事」的心結呢?

耶穌復活後,彼得在門徒中望著耶穌,一向活潑主動的人此時沒了隻言片語,是罪惡感讓他怯生生不敢靠近嗎?

這種在罪中不敢靠近神的心情,我們曾經有過嗎?

再後來,在海邊打魚一夜未獲,天亮時,在主耶穌指示後撒網,讓他們漁獲多得拉不上來。約翰指出:「是主!」,彼得忽然穿上衣服,跳入海裡,好像準備朝見主。但上岸後,又不敢找耶穌說話了,只是忙著幫忙門徒把漁網拖上岸。默默地接過耶穌遞過來的魚和餅,靜靜地坐在火邊吃。

這種面對耶穌千迴百轉的心思,我們經歷過嗎?

一個服事的人為何那麼難承認自己的錯呢?怕的又是什麼呢?是怕丟臉超過丟掉自己的生命嗎?還是怕坦承後不能收拾衍生的後果?但是,掩蓋的事沒有不顯露出來的;隱藏的事沒有不被人知道的。當罪最後被揭露時,又當如何面對天地呢?

能讓一個人面對神和人,坦誠自己的軟弱和失足且不自圓其說,需要的是什麼呢?

我想需要的是對恩典的認識──認識主耶穌是恩典的主。

"The Denial of Peter", by Carl Bloch

恩典知識的長進  始於痛悔
耶穌被賣的那一夜,在客西馬尼園裡,當他痛苦地禱告時,門徒在做什麼呢?全在睡覺。耶穌又如何反應呢?

他並未生氣,只說出一句十分體諒人性的話:「心靈固然願意,但是肉體卻軟弱了。」

當猶大帶著羅馬兵丁來捉拿耶穌的時候,彼得反應很快,一下拔出刀來,十分血氣地削掉一個大祭司僕人的右耳,耶穌又怎麼反應呢?沒有斥責,罵他怎麼那樣莽撞?耶穌只淡然地說:「到了這地步,就由他們吧!收刀入鞘吧!凡動刀的,必死在刀下。」然後把耳朵放回一摸,又醫治了。當下,門徒馬上作鳥獸散,全逃走了。

這跑的人當中,自然,也包括彼得。只是他跑跑,忽然覺得自己太不仗義了,於是又一路偷偷返回,且遠遠地跟著,直到大祭司的院子;進到裡面,就和差役同坐,要看這事到底怎樣。

沒想到會被人認出,而且是一再地被認出,倉惶失措中他一再地否認。否認三次後,雞就叫了;彼得想起耶穌所說的話,再看到耶穌的眼光,當場崩潰,馬上出去痛哭。

這裡讓我們看到,人在犯罪否認神時,常不自知,因有諸多誘惑和陷阱帶出我們血氣的反應。但是血氣散後,彼得和耶穌對望的一眼,從神的眼中看到自己所做的事,他終意識到自己可以變得有多可怕。

基督憐憫一望  讓彼得痛哭悔改
眼光有時很恐怖,尤其面對你傷害的人。在凱薩大帝被政變刺殺時,他捧著傷口跌跌撞撞,看到好友布魯圖(Brutus)也在其中,便望進對方的眼睛深處,說出西方文學裡很著名的一句:You too, Brutus?

「布魯圖 ,你也要殺我麼?」那是十分痛心的眼光交換。想必布魯圖的眼光逃避,無法面對。

但是彼得看到耶穌的那一眼,卻比這更可怕。因為他看到耶穌的眼裡沒有一絲責備,也沒有意外,只有完全地諒解。

耶穌怎會不諒解呢?他知道彼得否認祂,完全是出於人性的懦弱和恐懼。那是充滿愛、諒解與憐憫的一眼,含有巨大力量,迎面而來時讓彼得一下無法承受。轉身,便出去痛哭了。

可以想像,那是與神面對面後,對自己本性裡的軟弱和罪性全然地無可迴避。他是為自己的罪哀哭痛悔,但也是此時,彼得在恩典中開始真正成長了!因為他經歷到在自己的背叛後,耶穌沒有指責的那一眼神。

當初彼得在湖邊,第一次和主耶穌相遇時,他向耶穌跪下時曾說:「離開我,我是個罪人!」

但那時,他對罪的認識還很粗淺,不知自己會背叛到如此地步──否認神

後來,他說自己「永不跌倒」,「就是和你同死,也總不能不認你」時,其實也並不真認識自我。

直到這與耶穌對視後的一場痛哭,彼得才真正悔改了!對自我再也沒有一點虛幻地自以為是。這是他在恩典中真正成長的一刻。之後,再沒看到他有任何靈裡浮誇的表現。

在恩典中的所有長進,皆始於痛悔。你,曾經在罪裡痛悔過嗎?你有過恩典上的長進嗎?

"Saint Peter in Tears", by Bartolome Esteban Murillo

主藉三次對話  修復靈裡創傷
彼得在否認主耶穌後,親眼見證耶穌怎樣被殘酷地釘死,三天後又復活。感情上或靈裡震撼可想而知,也可說他有靈裡創傷(Spiritual Trauma)。

因此耶穌復活後,彼得一直羞於面對耶穌,多處躲著。和他過去每次都第一個跳出來回應耶穌很不一樣。在靈裡,彼得開始變得畏縮了。

復活後40天,耶穌主動找了一個機會,要醫治彼得的心結。原本他們初遇就是透過打魚,彼得曾經歷過主耶穌的恩典。這次,主耶穌又再一次用打魚和彼得接觸,這是主耶穌在關係中的細膩貼心。

在門徒一夜空忙沒有收獲後,主耶穌告訴他們把網撒在船的右邊,果然魚多到差點拉不上來。然後耶穌吩咐他們拿幾條魚來,親自為他們作早餐,烤魚又做餅,然後說:「你們來吃早飯。」這是一種親密家常的口吻。他在處理彼得的靈魂問題前,先照顧他的身體需要。

祂讓彼得上岸,烤乾衣服,烤暖身體。然後吃飽,又享受團契後,才進入靈裡的對話。這可以成為我們服事人的一個參考,照顧身體需要可以成為服事靈魂前的預備。

緊接著,耶穌和彼得有了那段著名的對話,三次問他是否愛主(約翰福音二十一章15-17節)。這個問題刺透彼得的心,想到自己曾經誇口和後來懦弱地否認主,他的回答想必真心:「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

但不知為何,耶穌卻重複地問,而且每次用的是“AGAPE”,原文屬於神奉獻犧牲的愛。但彼得每次的回答是用“PHILEO”,屬於人友誼性質的愛。到第三次,耶穌改用PHILEO來問,這更使彼得難過了,因為這一連串的詢問,好像耶穌對他次一級的愛也懷疑了。於是彼得重新表示耶穌神兒子的身分,說:「主啊,你無所不知,你知道我愛你!」既然主耶穌深知他的心思意念,應知道他是真誠地愛主。

這裡呈現一個關於人性的內情──人犯罪不見得是因為不愛神,而可能僅是勝不過自己的軟弱。

"Christ's Charge to Peter", by Raphael

人雖自慚形穢  神仍託付重任
彼得是真誠地愛主。因此,耶穌三次託付彼得要餵養並牧養祂的羊。這是一個身分的轉移。彼得從當初一個漁夫,轉為得人如魚的門徒,現則受託付成為一名牧者,要牧養耶穌的羊。而且主耶穌的託付,是立於彼得的靈性失敗之後,和主耶穌的赦免之上。

主耶穌從未對彼得責備,他只簡單地問:「你愛我嗎?」是在關係裡向彼得要一個承諾。你是否愛我呢?如果你是,即使你的愛會軟弱,有承擔不起、犯錯傷害我的時候,但只要你愛我,我還是願意把羊託付給你。

主耶穌相信彼得日後可以勝得起大任,真正做到對羊群的餵養和照顧,因為他已在恩典和知識上大大長進了!這就是恩典,是建立在愛的關係上的託付。

接著,主耶穌便說出:「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說完後,便要求彼得跟從祂。因為祂知道彼得已不再是一把流沙,現已成為一塊石頭,而且是磐石了,承擔得起,因此敢對彼得說出日後會發生的事──他會殉道。

所以,人雖然會讓神失望做出背離神的事,但只要願意悔改,在關係裡仍然愛神,神便會不計前嫌,仍然託付重任!

蒙神的恩  就要使所賜的恩不徒然
彼得的下一個考驗是在五旬節。那天,所有門徒全聚集在一處。忽然,從天上有響聲下來,好像一陣大風吹過,充滿了他們所坐的屋子;又有舌頭如火焰顯現出來,分開落在他們各人頭上。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群眾裏開始騷動,有人大大驚奇,也有人開始冷言熱諷說:「這些人是被新酒灌醉了吧!」

此時,彼得已無過去畏懼人言的懦弱,不再否認聖靈的工作,反而敢於勝過這些人的批評,在120個門徒中成為一名代言人。帶有聖靈能力的他站起,開始講一篇偉大的道。當天,即有3000人願意接受主耶穌,當場受洗!

從原本一畏頭畏尾的人到成為神的代言人,中間只相差50天。這是因為神恩典的揀選後,又透過恩典的悔改,彼得長進了,終至可以勝起大任。

我們呢?既在恩典中被揀選,我們是否也願意在恩典中認罪悔改、並成長呢?

求神憐憫我們每一位。

相關文章:

【恩典的涓滴】系列8:恩典的揀選

【恩典的涓滴】系列7:承擔靈魂的重量

【恩典的涓滴】系列6:對靈魂訴說的文字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