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潘怡心/高雄報導】每當主日早上崇拜結束,高雄浸信宣道會武昌教會(以下簡稱武昌教會)門口總是聚滿了熱絡寒暄的會友。然而與很多教會不同的是,還有一堂獨特的崇拜在中午12點45分展開——這就是該教會特有的中英雙語主日崇拜。
此時,來自世界各地的外籍信徒、國際學生和本地會友陸續進入會堂,準備參加這場聚會。當敬拜團一開始領詩時,會眾們首先為彼此代禱,接著現場氛圍便轉入深深的敬拜與讚美之中,充滿屬靈的力量與感動。先後有印度、菲律賓、斯里蘭卡、史瓦濟蘭、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英國和加拿大的外籍生參加崇拜。隨著敬拜詩歌的第一個音符響起,熱情的氣氛迅速蔓延。無論是語言尚不流利的新信徒,還是熟悉雙語的老會友,皆能在這和諧的環境中全心投入敬拜神。
會友與外國人相處成為日常
一般來說,台灣會友接觸到外籍會友,因為語言和文化的隔閡,總是有點距離感,然而在武昌教會的雙語牧區卻正好相反,這裡提供台灣基督徒宛如在世界的外語環境,加強了他們的國際競爭力。武昌教會雙語牧區傳道郭舒寧談到,一切開始於武昌教會主任牧師郭俊豪牧師很明確的異象,就是耶路撒冷、猶大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我們越來越清楚神給我們的呼召,就是教會。我們的異象就是各方各國各民都可以來敬拜,我們的台灣會友已經習慣,我們的身邊有不同的民族,我們也有來自各國的講員。」
「此後,我觀看,見有許多的人,沒有人能數過來,是從各國、各族、各民、各方來的,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樹枝,大聲喊著說:願救恩歸與坐在寶座上我們的神,也歸與羔羊!」郭舒寧傳道從禱告中看見從啟示錄七章9-10節的異象並表示,「我們的弟兄姊妹跟這些來到教會的外國人相處變得很平常,把他們當成家人」,「讓弟兄姊妹跟不同國籍的人相處,變成我們的生活日常,是我們最盼望做到的事。」
雙語崇拜帶來屬靈與語言的雙重成長
雙語崇拜的引入,為武昌教會的會友帶來了豐富的學習體驗。許多弟兄姊妹表示,來自韓國、菲律賓、印尼、非洲等地的宣教士常常來訪,讓他們的語言能力與事奉視野都更加開闊。蔡姊妹談到,她參加雙語崇拜後,對事奉的多樣性有了更深的體會,也更加能夠包容和接受來自不同文化的挑戰。她說:「能與外國牧師和敬拜團一同敬拜,是一種全新的經歷,讓我感受到信仰的廣度與深度。」許弟兄也分享道,雙語牧區每週為不同國家代禱,並舉辦許多具文化特色的活動,如各國的廚藝比賽等,這些活動不僅增進了會友間的熟悉度,還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一起成長。
然而,雙語牧區的挑戰也不可忽視。英文並非母語,如何突破語言與文化的差異,成為許多信徒共同面對的課題。郭舒寧傳道分享了宣教士歐伯禮牧師所帶領的查經班,給了弟兄姊妹們很大的幫助,尤其是在語言的學習上。69歲的柯弟兄便是其中的見證者。他參加了6年的英文查經班,從最初對英文信息的陌生,到現在已經可以無需翻譯閱讀英文聖經,並且能用流利的英文分享信仰心得。這段成長歷程不僅讓柯弟兄感到自豪,也展現了語言學習在福音事工中的重要性。
歐伯禮牧師說,福音本來就不是給同一類的人,福音是要傳給世界的,當我們願意跨越語言的隔閡,學習語言的意義就是傳福音。
小組包容性大 接住所有人需要
除了主日崇拜,雙語牧區還設立了多個小組,分為中文組和英文組,涵蓋學生、社青及家庭小組,透過這些分組活動,語言的學習更加自然,信仰的成長也更真實。透過環境,參加雙語的主日崇拜、查經班、團契,就可以真實的接觸到國際學生及國際人士,就能真實地去”Hang out” (意指「沒有特定目的地一起待著」)。
「我們一起出遊、一起服事,在學校打球時接觸到國際學生,我們就邀請他們來和我們一起聚會,這樣就能活用語言,信仰也能很活潑地傳遞」,一位在雙語牧區的侯勛瀚弟兄說。他透露,剛來的時候,其實是想練習英文,進到全英文的小組裡分享代禱都是英文,好像隨時都在聽ICRT,每週至少都會與小組成員見面一次,一起吃飯一起分享生活點滴,都是使用英文,因為浸透在這樣的英文的環境裡,經常在使用英文,語言技巧自然而然就被成全。
教會成為橋梁 聚集本地人和外國人
武昌教會的雙語服事內容力求創新有活力。教會在中山大學舉辦許多活動,使台灣會友打破宗教語言的藩籬。例如會友舉辦過雙語的戶外敬拜、百人海邊洗禮、聖誕節在國際學生宿舍舉辦聖誕活動。最近會友還與印度籍學生歡慶印度的重要節日「排燈節」(Diwali)。教會都成功的成為橋梁,將本地人和外國人聚集在一起。郭舒寧傳道分享,藉著活動不僅讓來自印度的弟兄姊妹覺得這裡就是他們的家,並且打破了與外國人的隔閡,一起見證神的信實!
未來,教會對雙語崇拜有什麼願景?武昌教會主任牧師郭俊豪表示:求主預備武昌教會迎接更多來自世界各國的國際學生、科技人才,與跨國聯姻的夫婦,在武昌教會找到屬靈的家,一起成為「一個新人」的美好見證,從本地到地極作主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