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9 好牧人

勝敗全在乎耶和華──古今中東戰爭的省思

檢舉
楚雲 楚雲 追蹤
蘇伊士運河船隊。

◎楚雲(牧師)

以實馬利港(Ismailia,又譯:伊斯梅利亞),位於今日蘇伊士運河畔,地處大運河極重要的中樞位置。可能對來自東方的一般遊客是陌生的,但若要提起摩西率百萬之眾過紅海就在此處附近,恐怕就讓人肅然起敬而翹首注目了。

雖然過紅海之地的考古工作已有不同的論述,但傳統的觀點,仍有不容小覷的憑據;並且此地是近代中東戰爭敵對雙方攻防的戰略要地,備受矚目。埃及和以色列的衝突,古今隱隱然有一種看似巧合的重疊,是人意為之,或天意為之呢?

疏割廢墟土丘(作者攝影)

法老追兵在後 以民驚險過紅海
運河東岸就是西奈半島,而西岸則是摩西率眾出埃及的頭三站,分別是疏割、以倘和密奪。

以色列人……從疏割起行,安營在曠野邊的以倘。從以倘起行,轉到比哈希錄……,就在密奪安營。從比哈希錄對面起行,經過海中……。」(民數記三十三章5-8節)

摩西這一段描述,簡略的概括了率眾過海之前的行程。照〈出埃及記〉所載,海阻斷了去路,而埃及法老因為反悔釋放奴工,悍然舉兵策馬,直追已逢絕路的以色列人。前無生路,後有刀兵,殺戮逼近,以色列人見狀完全不知所措,恐懼至極。

就在身處絕境,躁動喧鬧,群眾心理已近全然崩潰之際,摩西傳出了撼動人心的高音:「不要懼怕,只管站住!看耶和華今天向你們所要施行的救恩。因為,你們今天所看見的埃及人必永遠不再看見了!」(出埃及記十四章13節)

於是,耶和華神指示摩西向海伸杖,藉著東風猛力吹拂,使海水分立成牆,讓百姓行乾地而過,法老軍馬卻在海水復合中全數滅頂,無一生還。

"Pharaoh And His Army Engulfed By The Red Sea", by Frederick Arthur Bridgman

為了親身探索這一段驚心動魄的歷史,我和一群弟兄姊妹踏上了尋訪摩西曠野之旅的行程。

從開羅出發,朝東北方向行進,穿越古代的歌珊地(尼羅河三角洲,約瑟宰相府和法老行宮均在此範圍內),來到疏割(Sukkoth),也就是以色列人進迦南之前四十二站中的第一站。

疏割考古遺址(註)中有立形石棺和沒有麥草混合的泥磚堆,分別顯示古代先民殯葬的風俗,以及希伯來人被埃及人苦待作工的證據。

疏割古代無草料充填的泥磚。(作者攝影)

疏割,在一個肥沃狹長地帶的東端。以倘,在曠野邊緣,依推斷就在提木沙湖(Timsah Lake)一帶。密奪,在比哈希錄前(原意河口,蘇伊士運河開鑿之前已有運河存在),這裡也是過紅海的關鍵地點。

疏割向東行,就到了以實馬利市,從古至今此處都是出入埃及必經的大道。

站在這亞非交界的運河大港,隔河眺望一片黃沙漠漠的西奈半島,心頭不禁泛起三千多年前翻山倒海的畫面。我們今日前來追想神在上古之年驚人的作為,但神豈是只在古時行大事呢?神在今日仍然是活的神,神大能的膀臂和慈愛,萬古如一。

我的思緒陷入古今同一戰場的烽火煙塵。

左圖:疏割考古發掘的房舍。右圖:疏割古代空棺。(作者攝影)

以色列初復國  鄰邦戰鼓頻催
1948年以色列復國之初,旋即身陷四面受敵的困境,北面有敘利亞,東面有約旦,西南面有埃及,強鄰環伺。阿拉伯世界對以色列虎視眈眈,急欲去之而後快,完全不給一個再生之國生存和喘息的機會。

來吧,我們將他們剪滅,使他們不再成國!使以色列的名不再被人記念!」(詩篇八十三篇4節)聖經描述以色列敵人的仇視和作為,同樣應驗在今日。

多難興邦,以色列在烽火中突圍和壯大,連戰皆捷。但潛在的風險從未止息。1967年初,當以色列向非軍事區進行農地開墾,敘利亞當局心生疑慮,不久就採取軍事行動以武力介入。

基於區域性的利益衝突,埃及悍然關閉了蒂朗海峽,這是以色列石油運輸的重要航道,封鎖的行動幾乎等於宣戰。埃及又與約旦簽署了共同防禦條約,這無疑是把作戰的架勢都擺好了。以色列感受到了濃濃的戰爭氣息,既然如此,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先發制人。

1967年6月5日拂曉時分,憑藉清晨的逆光,貼近海面超低空飛行避開雷達,並且趁著埃及空軍基地官兵交班的鬆懈時刻,以色列空軍機群幾乎傾巢而出,進襲埃及各地機場。由於高效率的作業,以色列機群以迅雷之勢破壞跑道,並且投下延時炸彈,埃及空軍地勤人員不敢冒然搶修,眼睜睜看著自家飛機一架架瞬間摧毀於地面,已升空迎戰的飛機又因無法落地而墜毀。一個早上,埃及空軍的防空能力幾乎全部癱瘓。

預備支援的約旦和敘利亞,也遭到同樣的命運。以色列徹底掌握了制空權。

以色列與鄰邦地圖。圖中可見蘇伊士運河畔的以實馬利港(Ismailia)。

發動六日戰爭  獲壓倒性勝利
以色列空軍發動攻擊後不久,地面部隊分三路西進,直插西奈半島,在大曠野的黃塵滾滾中撕裂敵軍的佈陣,各個擊破戰略要地,迅猛挺進,終抵蘇伊士運河邊。

北、中、南三線,中路直指以實馬利大城。

那時,亞瑪力人來在利非訂,和以色列人爭戰。摩西對約書亞說:『你為我們選出人來,出去和亞瑪力人爭戰。明天我手裏要拿著神的杖,站在山頂上。』……摩西何時舉手,以色列人就得勝。……摩西築了一座壇,起名叫「耶和華尼西」(意為:耶和華是我旌旗)。」(出埃及記十七章8-15節)

顯然歷史的一幕重演了,耶和華得勝的旌旗再度飄揚。

以裝甲車為前導的以色列地面部隊沿著曠野路,穿越荒漠,縱身在六萬平方公里「大而可怕的曠野」。此刻已沒有什麼可怕的,他們是無所畏懼的戰鬥雄師,只見敵人在放棄頑抗之後落荒而逃。

三日之內,埃及東面最重要的大片領土屏障,喪失殆盡,全部落入以色列囊中。

約旦雖有裝備精良的阿拉伯部隊,但因沒有空中掩護,幾經折騰,敗象畢露,約旦河西岸的領土完全失守。舊城耶路撒冷兩千年來首次重回猶太民族之手,以色列兵士如夢般的來到哭牆面前。

當埃及和約旦相繼停火,以色列將戰線立刻向北面調轉,以色列其實對敘利亞有著更深的宿怨,因為戈蘭高地居高臨下,敘利亞十九年來不斷砲轟以色列的集體農場,無有寧日。怎料,兵員、裝備素質都佔優勢的敘利亞,竟然不敵以色列靈活的戰術,還手乏力,完全招架不住,以色列輕易取勝。一千多平方公里的高地,自此大部份圈入以色列勢力範圍。

六日戰爭,以色列獲得了全面壓倒性勝利,不僅版圖空前擴張,並且在國際間贏得前所未有的聲譽,以色列軍事強國的形象從此確立。

一個曾與神立約的民族是不可輕慢的,神承諾要守護的對象是不可戰勝的。但這被視為經典的戰役,使以色列人有些志得意滿,輕敵的優越感將他們推向險境了。

志得意滿入險境  贖罪日遭攻擊
六年之後,烽火再起。只因無法抹去的羞恥感始終盤旋在戰敗國的社會意識中,特別是埃及,低迷的經濟迫使政府當局終須藉著再起戰端,轉移國民注意力。這一次不僅大大充實軍備,更多方使用欺敵戰術,放出假消息、假情報,並且以多次軍事演習混淆開戰的日期,使得素以情報見長的以色列竟也發生了誤判,先前在六日戰爭一戰成名的獨眼將軍戴揚,因此貽誤戎機,使以色列瀕臨存亡一線的嚴峻時刻。

利用猶太人贖罪日假期所形成的戰員真空狀態,埃及軍隊趁其不備發起進擊,猛攻直衝以色列防線。

蘇伊士運河東岸,以色列在西奈半島斥巨資修建的巴列夫防線,一夕之間就被撕開了一道道破口,如同當年法老發兵追擊紅海邊的以色列人,死亡如此逼進,被稱為耶和華軍隊的神子民命在旦夕。

埃及軍隊選擇以實馬利市作為重要的突破口,乘坐皮筏艇急渡大運河,以強力噴水柱破壞以色列防禦堡壘前的沙堤,順利踏上西奈半島。以色列軍方從未料到敵方如此巧謀,並且有限的兵員配備完全不敵埃及的優勢兵力。

重振旗鼓回擊  勝敗全在乎神
多重的重擊,以色列被震醒了。他們用最快的速度重振旗鼓。就在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南北兩端都陷於苦戰之際,戰局逆轉,形勢出現變化。

埃軍為鞏固陣地,突然間竭性止步,天賜良機使以軍得以回神喘息,主力部隊迅速湧至,這真是強勢回歸,扳回敗局的機運出現了。

一個偵測所得的情報,顯示蘇伊士運河東岸,兩個埃及軍團之間有一個約五十公里的空隙地帶,以色列一支孤軍冒著缺少空中掩護的風險,大膽挺進,繞到敵後迂迴穿插,切斷補給線。由於無水無糧,埃軍不得不俯首就擒,舉手投降。

以軍換上埃及軍裝,偽裝成友軍,瞞過了崗哨,急行過河,隨即在以實馬利附近展開攻擊行動,多處導彈基地軍事設施遭到摧毀,以色列再度取得戰役主導權,奪回空中優勢。

由於雙方精銳盡出,西奈半島和蘇伊士運河的戰事規模和殘酷程度,完全不遜第二次世界大戰任何一場戰役,六日戰爭和贖罪日戰爭的勝負奠定了日後中東衝突的基本格局。

置身蘇伊士運河畔的以實馬利市,我遙想漫天烽火的年日,眼下河面水過無痕,卻又隱約聽聞戰鼓頻催,遠處戰雲漸升。以色列有神之約而立不敗之地,但也因驕矜險些喪亡。阿拉伯世界其實大可因挫敗而自省奮發,追求更進步的民族素質,但一味敵視對立,激情呼喊戰爭,最後屢屢以慘敗收場,留下不堪的殘局。劣勢並不是發展的真正阻礙,驕矜和無知的傲慢才攔阻一個國家和民族前進,以致停滯原地,甚至倒退荒涼。

勝敗全在乎耶和華,而維繫戰果則在謙卑和敬畏。

你們一人必追趕千人,因耶和華-你們的神照他所應許的,為你們爭戰。」 (約書亞記二十三章10節)

那日臨近,勢如燒著的火爐,凡狂傲的和行惡的必如碎稭。」 (瑪拉基書四章1節)
  
註:疏割考古遺址是指今日的馬斯古丘考古遺址(Tell el-Maskhuta)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