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敬彥整理/教會提供】
1925年~1945年 埋下種子,世界宣教
1925年,台北靈糧堂創會牧師趙世光在上海大復興的浪潮中,領受全職呼召。
1936年,趙世光牧師加入「中華國外佈道團」前往南洋宣教,是最早將福音傳向海外的華人之一。
1941年,趙世光牧師發行《靈糧月刊》,並帶領查經班,後來,查經班正式命名為「靈糧堂」(即上海靈糧堂)。其後,趙世光牧師陸續在南京、杭州、蘇州,大陸各地設立分堂,於1945 年創立 「中國基督教靈糧世界佈道會」。
1954年~1977年 開墾新地,傳承使命
1954年,趙世光牧師來台借北一女禮堂舉辦佈道會,9月中旬正式成立台北靈糧堂,1957年11月,會堂啟用,台北靈糧堂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家。
1957年8月,寇世遠弟兄應執事會之聘,成為台北靈糧堂的第一任全職傳道 人。
1969年,當靈糧堂傳道人出缺,徐農執事受託主領崇拜講台,直至年底舉家赴美為止。隔年1月,鄭昌國牧師接任主任牧師。
1977年7月,長老教會出身、在校園團契擔任總幹事12年的周神助成為台北靈糧堂的新一任主任牧師。
1977年~2011年 快速增長,兼容並蓄
1980年前後,台北靈糧堂經歷一波轉型更新,周神助率全職團隊訪視韓國的大教會,看見當時韓國教會的興旺、和聖靈工作與禱告有極大的關係,便從每日晨禱開始,帶領教會逐漸經歷聖靈復興,人數增長到五百餘人。
與此時期,資深領袖梅媽媽(梅許以謹) 推動電話禱告網和連鎖禱告,不僅連結會友的情感,也支撐起教會事工;另一位代禱將領徐媽媽(徐劉玉棠),早年在日本經歷聖靈充滿,來到台北靈糧堂後,看見教會還未預備好對聖靈敞開,便持續為教會禱告5年,等到周神助接任迎來轉機。因著許多弟兄姐妹付上禱告的代價,讓台北靈糧堂成為如今火熱禱告的教會。
1990年代,有更多海外講員來台舉辦 追求聖靈的聚會,教會也多次組團出國參訪,經歷多次轉型,在周神助的紗窗理論下,強調「以審慎心態隔絕蚊蟲,但不要攔阻聖靈的風吹入教會」,教會陸續從詩班轉型成敬拜讚美、從分齡團契轉型成地區小組教會,學習接待聖靈、跟隨聖靈。
1990年,「靈糧教牧宣教神學院」應運而生,並在眾同工禱告中,有了「強本南進、強本西進、強本全進」的拓植策略,
在1984年與1995年,因著會友人數的增長,台北靈糧堂先後把兩層樓改建為12層宣教大樓、在辛亥站興建靈糧山莊,能容納近千人的大會堂,使靈糧山莊成為當時台灣最大的基督徒聚會場所,經常舉辦或出借進行特會與活動,接待無數海內外知名牧者、講員。
2011年~2021年 治理優化,深入基層
2011年,周神助把主任牧師一職交棒給區永亮牧師時,分堂數量已經超過兩百間。
2011年,區永亮牧師成為台北靈糧堂新一任主任牧師後,任內強調弱勢轉化與基層福音事工,帶領教會深入社區。成立一線領袖學院,開拓三十六間深入社區的福音中心。興建愛鄰樓,對社區開放,讓福音 得以更深走進人群。
2021年1月,周神助牧師的小兒子、周巽正接棒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就任之初即設立主任牧師父老團隊,持續聚集並為教會守望。
2021年~2024年 未來教會,合一同行
這個階段,適逢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 教會的實體聚集雖按下暫停鍵,卻也有了更多對「未來教會」的啟動,包含雲端教會的發展、靈糧山莊的全面整建等,加速教會走向虛實整合的牧養、傳福音影響力。
走過疫情,台北靈糧堂持續更新,包括數波的聖靈造訪聚會,以及在政局動盪的時刻,有多位來自海外先知、代禱團隊的領受,現在正是台灣進入命定的關鍵時刻,周巽正帶領全教會回應21天的為國禁食禱告,呼籲跨世代的眾人分別為聖,成為拿細耳人,在末世作主的真門徒。
展望未來,將繼續以「傳承使命」、「權能宣教」、「力行聖經」和「邁向榮耀」建立榮耀的教會,直到主再來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