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6 基督教論壇報 / 靈修禱告

【恩典的涓滴】系列10:恩典的鄉愁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Fishing Boats In The Lagoon, Venice", by Konstantin Ivanovich Gorbatov
我們跟隨雲彩般見證人的腳印,相信自己是客旅,是寄居的,要找一個更美的家鄉。若基督徒愈認識這個神所為我們預備的家鄉,信心是否會愈堅定呢?

◎莫非(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主任)

有些事很難預先安排,比如說為親友送終。尤其是和親友隔海相望、遠距相隔的,更充滿了變數。這在母親臨終時,我可以守在身邊,望著血壓儀器上的水銀一路快速下降,到送母親跨入另外一個世界──視為一寶貴的禮物。

我面臨死亡的經驗很少,但是每次死亡發生的那一刻,都會有充滿奧祕的震撼。即使是電話中傳來的噩耗,也會讓我心中忽然「咚」一聲,好像世界斷電閃了一下,黯了些。生命的莊嚴性不容人輕忽。

送別親人跨入另一個世界
面臨死亡,親自送終的經驗自然衝擊較大。望見熟悉的面貌忽然轉為生氣全無時──心中好似被什麼大槌敲過,幕落!讓人驚嘆── 一件重大的事剛剛發生!但是,到底剛發生了什麼呢?那一步跨過去的生命是怎樣感受?母親看到什麼?經歷到什麼?主耶穌又是如何在那一頭歡迎她回家?

母親過世後,我翻譯了亨利‧凡‧戴克(Henry Van Dyke)的詩〈在我眼底冉冉地遠去〉(Gone from my sight),覺得這首詩可以深刻地表達我的心境(註一有英文原文):

在我眼底冉冉地遠去
Henry Van Dyke

我立於大海邊。一艘小船,從我身旁
張開雙帆乘著輕風,冉冉駛向蔚藍的海洋
她是美麗和力量的凝聚。
我站在那凝望,最後,小船化為一縷白色煙雲,
沒入大海和天空交會的地方。
    
驀地,身旁有個聲音說:「看,她離開了」
離開到哪裡?
離開我的眼光,如此而已。
    
她仍然一樣高的桅一樣寬的艙一樣粗的檣
正如離開我身邊的模樣
依然能載負她生命的重量
航向她既定的港灣
    
她身影的消失只在我的眼底,其實她並無改變
當別人說:「那,她離開了!」,那一刻
正另有一群目光歡迎著她的來臨,
有另外的聲音
正要歡欣地喊出:「她終來到了這裡!」
    
那,就是死亡……

詩中描述死亡就是一艘小船,在我眼底冉冉地遠去……,她仍然一樣高的桅、一樣寬的艙、一樣粗的檣,身影毫無改變,只是在我的眼中消失。然後有眾多歡欣的聲音在那一頭歡迎她的到來。如此美麗的詩句,描述了美麗的死別,舉重若輕,卻讓滿腔的惆悵得到了紓解。

有時在恩典的牧養中,我們也需要借用如此詩一般的語言,扶持人好好地送別。

然而,過去我曾為這重要的一刻,有過什麼牧養經驗嗎?

早在進入對父母扶老的生命階段後,就曾鎖定簡單的目標:帶父母信主,然後面對死亡無懼。

兩個目標都算完成吧!然而,卻有很多是來自父母心中原有的信仰「遺跡」,讓失智的母親幾次會換好整齊衣裳,告訴我,她已準備好被主接走;也會讓失智的父親在清晨醒來,常在床上唱「哈利路亞讚美主」──好似諸多記憶雖已喪失,人也尚未離世,就已經活在神的榮耀中了。

然而,豈只是親人?只要你活得夠久,服事得夠深,總會有機會伴隨一個人走到他世界的邊緣,看著他吐出最後一口氣。如果這人尚未信主,恩典對他就到此為止了,能不痛心?

如果已是基督徒,那離世的一刻,是否會撩起我們諸多的嚮往和羨慕?會想:現在,他抵達的那個世界到底是怎樣呢?有多少難以想像的奇妙呢?還是,你所有的心思意念只停留在當下的傷痛?

牧養中,是否包括對天堂的想望?
面對生命中的「未來」,我們是否能不只停留在生涯規劃或者服事善終,也能有更多對天堂、新天新地的想望呢?所有超越死亡的思考和想像,是否可以不是「死到臨頭」才有,對天堂的探討,也不僅保留給追思禮拜呢?

老實說,在我們的牧養中,操練最多的是談「過去」──主耶穌曾經怎樣為我們付上代價,受死又復活。天父怎樣尋找我們的靈魂,等候我們回家。這些確實是我們信仰中的重要核心──恩典和拯救,但那並非全部。

我們也需要幫助世人指向未來,提醒不要太眷戀這個世界,因為還有另外一個世界存在。對天上的那一個「家」,我們要喚起更多的「鄉愁」,也對基督的再來有所期盼。

從某些方面來說,我們好像在這千瘡百孔又滿目瘡痍的大地上,領著一群難民的孩子在「逃難」。我們不斷向他們述說從未見過的「家鄉」,告訴他們在回家的那天,他們會像美麗的新婦走下天堂的廊梯,與新郎相見。

這些難民兒童好似睜大了眼,聆聽他們的家鄉是怎樣一個明亮又充滿公義的國家。在那裡,生命在河中奔流,又在樹上生長。我們一遍又一遍地告訴孩子:「我們的王是萬王之王,祂知道你的名字,並等候你回家。」我們要確定孩子不忘記自己的身分,不會在巴比倫就安居立業。

所以我們面臨的挑戰,不在於如何帶領他們回家,這個王自會負責。比較難的是,如何不讓這些孩子遺忘他們還有一個家?很多人的注意力只放在現今,不在以後,一直要到臨終或受死亡威脅的那一刻──對天堂的想法,才開始冒出來。

北美真愛機構代禱信中曾有一句標語「以終為始的真愛人生」。很多時候,我們提到死亡和天堂,只為現今怎麼活做參考。雖然那也很重要,但是,我們是否可以對新天新地有更多的嚮往和思念呢?

這在牧養中需要有更多的涉入。因為思考天堂,可以堅定信徒的信心。

思考天堂,可以堅定我們的信心
「天堂」這一主題,不應只是追思禮拜上的主題,雖然,對新天新地的應許是可以為失去至親的基督徒帶來盼望。然而,照希伯來書十一章所說,信心的持守,應該是因為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經營所建造的城(希伯來書十一章10節)。

像亞伯拉罕,我們跟隨雲彩般見證人的腳印,相信自己是客旅,是寄居的,要找一個家鄉,而且是「更美的一個家鄉」(十一章13-16節)。

若基督徒愈認識這個家鄉──神所為我們預備的城──信心是否會愈堅定呢?那麼,為何我們的文字語言中對那未來的家鄉,總有點含糊其辭呢?

如果,我們的筆是沾滿恩典的墨汁,我們便可不斷地向世人揭露屬天的祝福和寶貝。在這方面,西方已有許多詩歌描寫「家鄉」的豐富,比如說大衛·菲爾普斯(David Phelps)唱的《不再有黑夜》(No More Night),歌詞翻譯如下(英文版本在註二):

永恆的主題,天地將逝。
這不是夢,上帝會在那一天將一切更新。
我被絆倒和摔倒的詛咒已然消失。
邪惡被放逐到永恆的地獄。
    
不再有黑夜,不再有痛苦。
不再有淚水,再也不會哭泣,
讚頌偉大的「我是」,
我們將活在復活羔羊的光芒中。
   
環顧四周,現在萬國俯首歌唱。
唯一歌聲,是對我們的王基督的頌讚。
慢慢地,生命冊上的名字被讀出。
我認識王,所以無須,無須恐懼。
     
不再有黑夜,不再有痛苦。
不再有淚水,再也不會哭泣,
讚頌偉大的「我是」,
我們將活在復活羔羊的光芒中。
         
看那邊,那裡有一座大廈。
哦,那是專門為我預備。
在那裡,我將永遠與我的救主同住。
     
不再有黑夜,不再有痛苦。
不再有淚水,再也不會哭泣,
讚頌偉大的「我是」,
我們將活在復活羔羊的光芒中。
     
所有人對那偉大頌讚,「我是」
我們將活在復活羔羊的光芒中

   
這首詩歌充滿了盼望和安慰,歌聲幽微,好似鑽入人心深處。歌中提到的「永恆的主題」,老實說,並未被我們永恆地述說。在我們平常的語言中,說得不夠也寫得不細。最常有的說法是「天堂是個好地方」,而這樣的形容老實說不夠好,好似只對生命中的榮耀和盼望做一個籠統的總結。

然而,天堂應該是我們等候基督再來的樂園,是千禧基督的國度,是新天新地的時代。在那裡,上帝會和我們同在,並擦去我們的眼淚。

我們需要幫助世人更深入地「看見」天堂,如此可以幫助人在這不堪的世界中──堅持等候。

喚起對天上家鄉的濃烈鄉愁
聖經中並不缺少關於天堂的細節描述。我們可以在啟示錄中看到寶石的顏色(二十一章19-21節)、寶座上的羔羊,還有天堂的詩篇,每個都有背景和故事。啟示錄二十一和二十二章,也有新耶路撒冷城的詳細描寫,景象讓人驚嘆。

我們也可以推敲主耶穌再來的應許,比如說他要來接我們去他為我們預備的許多地方(約翰福音十四章1-4節);又怎樣給我們一個新的身體(哥林多前書十五章35-57節)。

還有耶穌如何用一些比喻故事幫助我們對天堂窺視:那良善又忠心的僕人可以進來享受主人的快樂(馬太福音二十五章21節);或讓人不安的富人與拉撒路的故事(路加福音十六章19-31節)。當然,還有非常攪擾人心的耶穌再來描寫(帖撒羅尼迦前書四章13-18節)。

天堂真正讓人嚮往和喜悅的,全都在上面所描述的「細節」中。而且分享的時機,絕非只限於追思禮拜中。這是為何在帖撒羅尼迦前書四章的最後一句是:「所以,你們當用這些話彼此勸慰。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十五章,對復活的身體有諸多形容後,還在58節給出一個勉勵:「所以,我親愛的弟兄們,你們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做主工;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裏面不是徒然的。

如此我們要常自問:我們的文字或傳講,是否可以喚起人們對這個家鄉的濃烈鄉愁呢?

我們要彼此勸慰。

註一

Gone from my sight- Henry Van Dyke

I am standing upon the seashore. A ship, at my side,
spreads her white sails to the moving breeze and starts
for the blue ocean. She is an object of beauty and strength.
I stand and watch her until, at length, she hangs like a speck
of white cloud just where the sea and sky come to mingle with each other.

Then, someone at my side says, “There, she is gone”

Gone where?

Gone from my sight. That is all. She is just as large in mast,
hull and spar as she was when she left my side.
And, she is just as able to bear her load of living freight to her destined port.

Her diminished size is in me — not in her.
And, just at the moment when someone says, “There, she is gone,”
there are other eyes watching her coming, and other voices
ready to take up the glad shout, “Here she comes!”

And that is dying…

註二

The timeless theme, Earth and Heaven will pass away
It's not a dream, God will make all things new that day
Gone is the curse from which I stumbled and fell
Evil is banished to eternal hell

No more night, no more pain
No more tears, never crying again
And praises to the great, "I am"
We will live in the light of the risen Lamb

See all around, now the nations bow down to sing
The only sound is the praises to Christ, our King
Slowly the names from the book are read
I know the King, so there's no need, no need to dread

No more night, no more pain
No more tears, never crying again
And praises to the great, "I am"
We will live in the light of the risen Lamb

See over there, there's a mansion
Oh, that's prepared just for me
Where I will live with my Savior eternally

And there will be no more night, no more pain
No more, no more tears, never crying again
And praises to the great, "I am"
We will live in the light of the risen Lamb

All praises to the great, "I am"
We're gonna live in the lights of the risen Lamb

相關文章:

【恩典的涓滴】系列6:對靈魂訴說的文字

【恩典的涓滴】系列7:承擔靈魂的重量

【恩典的涓滴】系列8:恩典的揀選

【恩典的涓滴】系列9:恩典的悔改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