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9 基督教論壇報 / 見證宣教

【營地篇】從夏令營地到福音助人基地 孫理蓮紀念營地連結北海岸教會 走向社區傳遞上帝的愛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編採 追蹤
孫理蓮營地在北海岸。(圖/營地提供)

【記者洪秀玲新北萬里採訪、記者汪純怡整理】坐落在萬里半山腰,眺望太平洋與基隆嶼,孫理蓮紀念營地,是許多人童年記憶中歡樂的夏令營地、是教會弟兄姊妹身心靈安頓的靈修場所;現在,因著推動「三福助人網」,營地不只是營地,更成為北海岸福音基地,成為眾教會的幫助,一起攜手將上帝的愛帶進社區每一角落。

營地景色。(圖/營地提供)

風景優美的北海岸,海岸綺麗、山景怡人,還有海鮮美食、溫泉人文,旅人隨時都可以來此進行一場身心靈的豐盛旅行;然而在這上帝創造的大自然美景中,卻有許多人還不認識耶穌。

北海岸民間信仰堅固 年輕人口外移

基督教芥菜種會孫理蓮紀念營地主任丁帥之牧師受訪時提到北海岸的信仰景況,從萬里、金山到石門、三芝一帶主要為漁村,居民信奉與漁業有關的神祗,民間宗教信仰很難打破,被稱為是福音硬土,而居民職業及人口結構,也讓福音不易開拓。

丁牧師說,金山、萬里有很多漁港海鮮餐廳,養成很多廚師,有些廚師留在漁港工作,但有更多廚師是到外地闖天下;漁村經濟沒落,年輕人也都出外打工,留下來的就是年長者以及嫁來此地的新住民。

營地景色。(圖/營地提供)

「這一帶少有新的人口移入」,丁牧師說。對比同樣原本是地方民間信仰堅固的三峽,在大學城造鎮後,帶來新人口,進而帶動地方改變,北大社區基督徒人口比例現在幾乎高達10%;金山萬里情形卻恰恰相反,聚會的基督徒人口僅占0.5%,有些基督徒還遠赴台北聚會,使得當地教會聚會的人數更少。

丁牧師說,這一帶大約只有6間教會、福音中心,穩定聚會的會友常在10到20人左右,且多為年長會友,只有當台北的教會來宣教、講道時,才較為熱鬧。

營地內的教堂。(圖/余友梅攝影)

大環境變遷 營地面臨挑戰與轉型

孫理蓮紀念營地從1965年在萬里的山腰上設立,隨著大環境的變遷及當地福音情形,也面臨挑戰與尋求轉型。

丁帥之牧師說,營地設立的背景是因為當時芥菜種會設有育幼院,關顧失親、邊緣家庭的弱勢兒少,在早期物資缺乏的年代,參加夏令營對孩子來說是奢侈的夢想,為了讓他們也能參加夏令營隊,孫理蓮師母就募款買下營地。他回憶自己在小學六年級也參加過夏令營,當時雖聽不懂牧師講道,但能參加就覺得很開心。

丁帥之牧師與孫理蓮宣教士銅像合影。(圖/余友梅攝影)

丁帥之牧師暢談孫理蓮紀念園地的創辦理念、經營現況與未來藍圖。(圖/余友梅攝影)

除了服事育幼院孩子,營地也服事教會,提供聚會的場地及住宿。然而,隨著台灣經濟起飛,人們對住宿品質要求提高,以往教會認為只要有地方聚會就很好,但後來弟兄姊妹都希望能有比較好的設施環境,營地面臨轉型的挑戰。

丁牧師說,很多基督教營地已經無法經營下去,因為沒有改變,就無法有營收,更沒有資金維護。這塊營地既是宣教士所建立,有宣教的佳美意義,董事會就思想該如何讓營地發揮應有的影響力。2017年陸續修繕,汰換老舊設備,規劃為靈修中心;2020年完成全區更新,並設置聖經文化園區、開辦靈性課程等。

營地景色。(圖/營地提供)

然而,真正的轉型,卻是在近年芥菜種會推動「基萬金三福助人網」後,營地才經歷翻轉。

「基萬金」是指基隆、萬里、金山地區,「三福」則是指「福音、扶助、扶立」。芥菜種會懷抱「哪裡有需要,就往那裡去」的信念,看到基萬金的需要,近兩、三年積極拜訪教會、學校和里長等,進入社區關懷有需要的家庭。

「不是為了營地轉型而去成立三福助人網,而是助人網帶來了營地的新氣象。」丁牧師強調,如果只是追求營地轉型,按照過去的思維就會追求硬體的改善,像是增加體驗教育設施等。但無論怎麼追逐硬體,終究比不上財團經營的飯店休閒設施;更重要的是,早期宣教士在此購置營地,目的不是為賺錢,營地的經營,還是要回到初衷。三福助人網就讓營地成為助人的基地及幫助當地教會的平台,更為營地帶來新生命。

營地設施。(圖/陳敬恩攝影)

助人網帶給營地新活力

丁牧師說明,三福助人網是根據芥菜種會的核心價值「培育、成長、分享、傳承」,不只是扶助,還要扶立,讓受助者也成為助人者,再陪伴幫助他人成長,讓助人的工作永續發展。

像是目前週六、日開辦國中英文數學學科培力班,助人網志工去附近地區接十幾位學生們來上課,這些志工可能曾經是尋求芥菜種會幫助的受助者,接受服事陪伴後,興起成為助人者,擔任志工時既能回饋服務別人,也可透過「以工代賑」獲得收入;有些志工經歷生命的更新,就信主受洗了。

丁牧師說,希望培力孩子們將來成長後還能回來教導學弟妹,而培力兒少得以接觸家庭,更進一步還培力家長,落實從「家庭照顧」到「家庭恢復」的目標。

營地設施。(圖/陳敬恩攝影)

營地設施。(圖/陳敬恩攝影)

他說,三福助人網要前往社區訪視關懷陪伴、還要走訪社區學校,營地同仁不再只是例行工作、整理房務。「現在我們要走出去」,走出營地關懷人群,員工個個充滿活力;甚至非基督徒的新住民廚師也說,「以前來上班是為賺錢,但現在受到感染,也開始喜歡助人了。」

北海岸教會的平台及幫助

目前基萬金助人網的牧者互助網絡有31位牧者,丁牧師說,過去各教會都是各做各的,現在期盼資源集中、分區牧養;11月芥菜種會舉辦的志工訓練,就是邀請合作教會的牧者帶著受助者及弟兄姊妹一起來受訓,之後基萬金助人網就將有一個眾教會組成的志工隊。

丁牧師說,做社區關懷是實踐聖經教導的「愛鄰舍」,也是一個宣教策略,可以把人帶進教會,但關懷必須有方法,不是送去物資就結束,有時受助者需要更多陪伴。在志工訓練中就包括一對一陪伴關懷訓練,幫助教會與志工了解如何與受助者談話,當受助者敞開心、願意接受禱告,就能將人帶進教會。因此這項志工訓練,還可以帶動教會的成長。

營地設施。(圖/陳敬恩攝影)

基萬金三福助人網從去年3月展開,丁牧師憶起當時倡議時拜訪附近學校、里長,一度受到質疑與拒絕,因為過去許多外地的機構前來幫助,都只是蜻蜓點水,「但我跟他們說,三福助人網的基地就在萬里,我們是深耕已久,『埋』在這裡」,經過持續拜訪、建立信任,運作以來已得到校長們支持。

10月份山陀兒颱風豪雨重創金山,丁牧師立刻透過已建立的連結網絡,與本地12所學校聯繫關懷,並表示芥菜種會願提供協助,多位校長紛紛對此表達感謝。

營地住宿設備。(圖/陳敬恩攝影)

營地住宿設備。(圖/陳敬恩攝影)

展望社會企業 創造工作機會

芥菜種會一路以來都是做「福音、扶助、扶立」的事,例如委託部落製作自有品牌防蚊液,幫助原住民有工作機會,目前更多的是讓社區需要者藉由到營地工作,透過培力,從扶助走向扶立,即芥菜種會強調的「以工代賑」,藉由工作賺得收入,帶來振作與振興的生活;營地也計劃在未來發展產業,藉由社會企業模式扶立社區。

首先是可複製芥菜種會花蓮習藝所已發展的產業,例如有弱勢單親媽媽學習了手沖咖啡,目前已在營地設小咖啡攤,未來計劃擴大為咖啡廳,讓人們來此休憩;另外,芥菜種會社會企業品牌「習得」茶、雞蛋、糕點、餅乾、鳳梨酥等,都可以在營地銷售;營地也會開設小烘焙坊,提供工作機會;還有正在開發多肉植物小盆栽,讓單親媽媽可以培育販售。

開發多肉植物盆栽。(圖/余友梅攝影)

除了複製之外,營地更計劃發展有在地風格的產業。丁牧師說,萬里有礦坑、玉田古道等人文歷史風貌,可以設計導覽行程,由志工擔任導覽老師,帶領遊客更認識當地風貌。

他表示,孫理蓮紀念營地多面向發展,它是一個營地,持續提供教會租借場地聚會;它也是靈修中心,開設心靈默想、成癮問題、靈修、聖經文化考古、人際關係等課程;現在藉著三福助人網,盼成為教會及社區的幫助;未來更要藉由發展社會企業,發揮營地更大價值。

「過去有人認為萬里營地是台北教會的後花園,但因著三福助人網帶來的轉型,營地成為眾教會的幫助,並且真正進入社區去關懷有需要的人,這正是表達上帝愛世人的心意」。丁牧師說,這個營地致力展現出基督信仰內涵,就是「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並且「愛人如己」(參馬太福音二十二章37-39節)。

相關新聞:傾聽北海岸的呼聲--走訪北海岸依山傍海福音基地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