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3 天路客

豐富尊榮的日子: 汪王屏牧師與金門基督教會

檢舉
陳中陵 陳中陵 追蹤
金門基督教會。(作者攝影)

◎陳中陵(新北市五華國小教師)

今年七月,我和家人前往金門自由行,租乘機車暢遊大小金門。猶記1992年7月,那年暑假教會籌組福音隊,由呂郁男長老和唐素碧傳道主責,帶領我們這群以學生團契為主的高中生前往金門,那是我首次搭乘飛機,備感興奮新奇。

從軍職退伍全職事奉神
飛機降落尚義機場,接待的是金門基督教會汪王屏牧師(1924-2021)。汪牧師,又名惠航,生於安徽太湖,因軍職隨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幾度駐防於台灣與金門兩地,因此對金門產生獨特情感。

1963年汪牧師入讀天人神學院神學系,成為第一屆的學生,這所學校是由香港的蘇佐揚牧師所創辦。1971年汪牧師取得學士學位,決定回應呼召,辦理軍職退伍,選擇全職事奉回到金門,並於1972年八月在金湖鎮山外教會擔任牧會工作。

早年金門共有四所教會:金城、山外、沙美、烈嶼,均由老牧者蘇華鐸牧師(1884-1972)主理,為培養接班同工,汪牧師成為得力助手。1973年三月,汪牧師接任金城鎮金門基督教會牧師一職,由吳嵩慶將軍與台北信友堂韓時俊長老共同主持就職禮拜。年底,49歲的汪牧師與李麗金師母結為連理,並在此任職至1999年,75歲盡程退休。

短宣隊員與汪王屏牧師(第二排中立)合影於金門基督教會大門。

勤於書信傳遞好消息
汪牧師就任期間,為金門教會帶來諸多更新變化。例如1973年10月底創辦《恩泉季刊》,汪牧師自己寫道:「那時軍中弟兄姐妹各教會都很多,山外更多,彼此都有聯絡,每月有一次聯合聚會,踏青、烤肉,彼此分享見證主恩。……那時書信很多,每天晚上要寫好幾封信。所以有感動出版一份小刊物,報導金門區各教會近況,讓關懷聖工的弟兄姐妹們,好為金門聖工代禱。」

這份刊物文字和照片內容豐富、密密麻麻,期望把所有資訊都擠進這份季刊裡頭;當然,汪牧師是主筆,總有牧者的提醒與信息分享。我還留著一封1994年從金門基督教會寄出的信封,封面印刷著「信耶穌得永生」,這是蘇華鐸牧師最常對人講的一句話;郵戳蓋著「軍郵一局」更是見證戰地任務的年代。這次旅遊在金湖鎮上用餐,恰好路過尚留有「軍郵局」牌額的山外郵局,旁鄰即是山外教會。

山外郵局(前身為軍郵一局),左鄰為山外教會。(作者攝影)

金門教會有一事頗受困擾,就是會堂右棟原為牧師樓,但被調查局借用辦公。牧師恆有毅力,勤於透過書信向縣府、金防部、國防部、內政部等單位力爭要求收回,經過兩年的鍥而不捨,被借用近30年的牧師樓,總算在1975年中秋節歸還教會。

汪牧師主導的另一項變革是,教會早年名為「金門中華基督教會」,1900年由「閩南中華基督教會」差派牧者信徒來到金門,開荒佈道設立據點。1991年歲末教會成立財團法人,有感於名稱過長,故省去「中華」二字,以「金門基督教會」加以登記,名稱沿用至今。

金門基督教會現況,右棟為牧師樓。(作者攝影)

自然親切向鄉親傳福音
汪牧師性格爽朗,從生活處事即可印證。當年汪牧師陪伴我們福音隊員前往餐廳用餐時,牧師似乎和餐廳的每位顧客都熟稔,一進門尚未入座,不但逐桌熱情招呼問候,更從隨身袋裡掏出一疊福音單張,向人介紹耶穌,一一分送,並邀請參加教會禮拜,過程是那樣的自然親切,落落大方,豪爽至極。

當年福音隊員抵達金門最重要的任務,是舉辦兒童營會和逐家探訪。福音隊事前在台北排練了兩齣戲劇,一齣是乃縵大元帥,另一齣是浪子回頭。素碧傳道特地邀請亞東劇團的同工,教導我們如何演戲,舉手投足怎樣自然,聲調語氣演繹情感。到了金門,中台神學院的神學生李坤南弟兄,也加入我們演出的行列,如今已是金門基督教會的主任牧師。

烈嶼教會,水塘倒影(1992年)。(作者攝影)

福音隊的營會地點有兩處。一處在沙美,一處在烈嶼(小金門)。對於烈嶼教會,印象極深,紅色磚瓦白漆牆的外觀,城垛式的山牆,大紅顏色映照著前方水塘倒影,美得像一幅畫。進入會堂,四字草書迎面而來:「以馬內利」,貼在講臺背牆,宣告著神與我們同在。

事隔三十年後,我和家人步入烈嶼教會,「以馬內利」四個字,恆常依舊,記憶倏地湧上心頭。我們夫妻當天與駐堂牧者黃俊德傳道閒談,也談到彼此熟識的友人。

兩年多前,汪牧師安息主懷。利用此次家庭出遊機會,清晨探訪金門基督教會墓園,並向汪牧師致意。教會墓園位在金城鎮墓園隔鄰,汪王屏牧師和蘇華鐸牧師均葬在這裡。

汪牧師墓碑文字寫著:「他年紀老邁,日子滿足,享受豐富、尊榮,就離世了。」(參歷代志上二十九章28節)主掌管一切,生命氣息都在主手中,靠著耶穌基督,汪牧師也與主同享尊榮。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