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獻章(華神舊約教授、教牧博士科暨宣教博士科主任)
「波斯王古列元年,耶和華為要應驗藉耶利米口所說的話,就激動波斯王古列的心,使他下詔通告全國說:『波斯王古列如此說:耶和華天上的神已將天下萬國賜給我,又囑咐我在猶大的耶路撒冷為他建造殿宇。』」(以斯拉記一章1-2節)
「求你記念所吩咐你僕人摩西的話,說:『你們若犯罪,我就把你們分散在萬民中;但你們若歸向我,謹守遵行我的誡命,你們被趕散的人雖在天涯,我也必從那裡將他們招聚回來,帶到我所選擇立為我名的居所。』」(尼希米記一章8-9節)
以色列歷史的最大危機
信仰傳承的最大危機,就是亞伯拉罕的神無法傳給以撒,不能成為雅各的神,最後的結局正如我們所看到當今歐美教會的光景:老一代走了後,年輕一代淪落到賤賣教堂的唏噓!教會若不想走上這荒涼悲哀的下場,就得看清信仰傳承的出路,是要摩西的神成為約書亞的神,以利亞的神成為以利沙的神!
以色列歷史的最大危機,就是當北國和南國相繼被亞述和巴比倫擄掠之後,大衛所建的聖城以及所羅門所建的聖殿,會不會如馬致遠〈夜行船〉中所敘述的:「想秦宮漢闕,都作了衰草牛羊野……縱荒墳橫斷碑,不辨龍蛇」?而這也正是寫《哀歌》的耶利米最擔心的──被擄的子民會歸回嗎?上帝仍然記念祂向列祖所立的約嗎?
綜觀從被擄到歸回的以色列歷史,布滿不利跨代傳承的危機。被擄巴比倫王宮者已然陷入權、錢、色的腐蝕,獨一真神的信仰遭遇強橫洗腦的迫害(但以理書一章8節,三章、六章);七十年後這信仰還陷入波斯多元主義和世俗化的侵襲!不是嗎?
在以斯拉帶領的第二批歸回以及尼希米帶領的第三批歸回,他們所帶動的復興,不都因選民與異族通婚以致戛然而止(以斯拉記十章;尼希米記十三章)!就連以斯帖成為亞哈隨魯王皇后這件事,也都籠罩著違背摩西律法的陰影!
歷史學家歐文‧查特威克(Owen Chadwick)正確指出,啟蒙運動是少數人的運動,而世俗化卻影響多數人。被擄子民就陷入比滾水還容易把青蛙煮死的世俗化溫水中,因此歸回人數越來越少:從所羅巴伯時的四萬多,到了以斯拉時只剩下一千多人,尼希米歸回聖城更是「微」騎而已。
相形之下,這顯現了尼希米願意離開王宮安樂窩的難得和感人,也凸顯了利誘比威脅更能瓦解人心,正如啟示錄所記載的,撒但最厲害的工具就是權、錢和色!
創造主一再涉入人類歷史
然而,巴斯卡卻在《沉思錄》中說:「世上如希臘、義大利、馬其頓、雅典、羅馬,或更晚的列國,都已然滅亡,以色列從存在開始到現在,從來沒有消失過。」世上從沒有邦國可以成功地「反清復明」,唯獨被擄至外邦的以色列卻可以「死裏復生」,原因絕非神選民的偉大,而是選民的神真偉大!這位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絕非不理人間煙火;創造和護理萬有的祂,一再涉入被擄與歸回的歷史中,見證歷史是祂的故事(History is His story)!你瞧:
1.巴比倫帝國末代皇帝伯沙撒王在王宮歡宴,拿來耶路撒冷神殿庫房中所掠的金器皿,「王和大臣、皇后、妃嬪就用這器皿飲酒。他們飲酒,讚美金、銀、銅、鐵、木、石所造的神。」上帝伸出手在王宮粉牆上寫字,宣告伯沙撒的虧欠。就在那夜,伯沙撒被殺,尼布甲尼撒建立的帝國被瑪代和波斯所吞滅(但以理書五章)。
2.那夜,因巴比倫文武百官喝醉了酒,沒有人關閉幼發拉底河流入巴比倫城的水閘門,波斯軍隊遂輕而易舉地攻佔沒有護城河保護的城,應驗了以賽亞所預告的:「我──耶和華所膏的古列;我攙扶他的右手,使列國降伏在他面前。我也要放鬆列王的腰帶,使城門在他面前敞開,不得關閉。」(以賽亞書四十五章1節)
3.波斯王古列要轄管比巴比倫帝國多一倍的國土,還要面對西北方馬其頓和西南方埃及可能聯手來襲的隱憂(多年後,亞歷山大大帝果然引爆多次波希戰爭),而波斯首都離聖城的距離是巴比倫離聖城的兩倍遠,鞭長莫及。為了帝國的安全,古列遂下詔讓被擄者得以歸回,好成為河西領土的「擋箭牌」,這舉動正好成就以斯拉所記載的:「耶和華……激動波斯王古列的心,使他下詔通告全國」(以斯拉記一章1節)!
4.以斯拉所記載,被擄七十年後終於歸回的史實,全是「應驗藉耶利米口所說的話」,是這位流淚先知耶利米在南國淪亡前的預言:「為巴比倫所定的七十年滿了以後,我要眷顧你們,向你們成就我的恩言,使你們仍回此地……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耶利米書二十九章10-11節)
5.上帝透過耶利米預告七十年可以歸回,這客觀的應許,終於應驗在但以理眼前──進入波斯帝國後,他得知耶利米先知「論耶路撒冷荒涼的年數,七十年為滿」,因此開始為聖城和聖民認罪悔改而禁食禱告,求主將怒氣轉離聖城!他的禱告帶動了三批從被擄之地的歸回潮。原來,禱告能讓客觀的應許變成主觀的經驗(但以理書九章)!
潘能博格(Wolfhart Pannenberg)說:「應許與應驗之間的張力就構成了歷史。」潘霍華也說:「歷史乃上帝進入人間的『子宮』!」整體而言,歷史果真是上帝的故事,因此,三批歸回的劇情就在舊約歷史的尾端輪番上演。第一批於主前536-520年期間,在哈該和撒迦利亞的鼓勵、所羅巴伯的領導、大祭司約書亞重回聖殿獻祭之下,七十年的信仰斷層終於得以彌平,跨代信仰得以傳承!
委身事奉能輕省的祕訣
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然而,跨代信仰的傳承卻越顯險惡。文士以斯拉雖然手持大祭司亞倫後裔的名片,於主前458年帶領第二批歸回重建聖民;接著主前445年,省長尼希米也割捨王宮酒政的舒適圈回去重建聖城。
然而,在河西撒馬利亞人和地方官多次攔阻,加上亞達薛西王的決策反覆無常,導致聖城四面受敵:參巴拉與撒馬利亞人在北面,多比雅與亞捫人在東面,基善與亞拉伯人在南面,亞實突人則在西面,這些仇敵屢屢散布聖城會被攻擊的謠言,企圖打擊重建者的士氣,甚至令他們沮喪地離開聖城。
委身事奉的人不可能不受批評!史溫多(Chuck Swindoll)說得好:「如果你從未被批評過,很可能你是什麼也沒做成過。」
其實,英雄身上都鏤刻著傷痕,怕熱就不要進廚房,莎士比亞在《羅密歐與茱麗葉》中說:「沒有受過傷的人,才會譏笑別人身上的傷痕!」
知道委身回聖城去重建聖民和聖城,必然困難重重,因此以斯拉和尼希米都以禱告為事奉的開始和結束。以尼希米來看,他出發前持續禱告了猶太曆五個月(尼希米記一章1節,二章1節),結果城牆的重建工程僅僅52天就完工(六章15節)。原來,事奉要「輕省」的祕訣是:先禱告,後工作;禱告越久,工作時間越短!
帶動聖民和聖城重建關鍵
久不獵食的獅子,牠的爪子會失去靈活和銳利!安逸在自己的舒適圈而不願意委身事奉的人,就不能經歷以斯拉和尼希米重建跨代信仰所經歷的格外恩典。他們二人登上事奉的舞台,都被上帝「施恩的手」啟動的幫助所緊緊圍繞(以斯拉記七章6、9、28節,八章18、22、31節;尼希米記一章10節,二章8、18節),更帶來困難迎刃而解的喜樂:彼此珍惜,互相委身,看重團隊服事,也看重禱告,因此帶動聖民和聖城的重建,以及完工之後的歡喜獻祭與節慶!冀望承擔跨代信仰傳承的人,您是否即使怕熱,也願意一頭鑽進廚房主持中饋?
盼望這兩批被擄後歸回者重建聖民和聖城的見證,鼓勵當今華人信徒,持守「歷史是上帝故事」的眼光,領悟「禱告能讓客觀的應許變成主觀的經驗」,遂願意委身於跨代信仰傳承這決定華人教會未來命運的屬靈工程,在世俗化蔓延的二十一世紀,以背十字架的心志,讓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在華人教會中代代相傳,直到主再來,是盼!
附記:為了教會和家庭的傳承,華神今年的戴紹曾教牧講座(11/11-13),邀請曾金發牧師主講,詳情請上華神官網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