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幸枝(華神推廣教育處處長、教會顧問牧師)
1993年上映的美國電影《辛德勒的名單》,將全球觀眾帶入一段驚心動魄的歷史記憶中。這部由猶太裔美國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執導的電影,以真實而細膩的敘事,重現二戰期間猶太人慘遭納粹種族大屠殺的血淚史,並講述德國商人奧斯卡‧辛德勒如何在黑暗中燃起一盞希望之光,拯救了1100名猶太人的生命。
等候上帝之手核發生命簽證
在遙遠的東方,也有一位如辛德勒般默默救人的英雄,他是中華民國的外交官何鳳山。何鳳山出生於湖南的貧困鄉村,後來有幸就讀由挪威路德會宣教士創辦的雅禮中學及大學,憑藉過人的天資,獲得信義會的資助前往德國深造,並取得慕尼黑大學政治經濟學博士學位。從此,他從小村莊走向國際舞台,最終成為改變無數人命運的關鍵人物。
1938年,36歲的何鳳山被中華民國政府派往奧地利維也納擔任總領事。當時,納粹德國已經吞併奧地利,維也納的猶太社區陷入深深的恐懼之中。為了阻止猶太人逃離,納粹當局施壓要求各國不得為猶太人簽發簽證,進而封鎖他們的出路。
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包括美國、英國等32個國家,出於對納粹德國的畏懼,紛紛拒絕為猶太人簽發簽證。作為中華民國駐奧地利總領事的何鳳山,毅然決定拯救這些無辜的生命。
他無視納粹的威脅和禁令,冒著生命危險為猶太人簽發簽證,讓他們得以先逃往遠方的上海作中途轉運站。多年後,當何鳳山在美國舊金山辭世時,他的故事並未隨著他的離世而沉寂。
當何鳳山的訃聞刊登在報紙上,並提到他曾是維也納的總領事時,那些曾被他拯救的猶太人後代,紛紛出面表明,正是何鳳山當年簽發的那紙簽證,改變了他們的命運。他們稱何鳳山的簽名為「上帝之手」,因為正是這隻手,將他們的祖先從滅頂的洪流中救回人間。
當我們把焦點轉向以斯帖記則是看到,就在這一年一度紀念上帝拯救的逾越節期前夕,死亡的陰影籠罩著上帝的子民;他們只能仰望著那隱形的「上帝之手」能為他們核發「生命簽證」,祈盼能夠逃離即將降臨的毀滅。
上帝的「超前部署」
正如上帝曾在中國湖南貧困鄉村,透過宣教士的福音行動默默預備了何鳳山,使他在動盪時代成為神所使用的重要器皿,在關鍵時刻彰顯神的作為。
同樣,上帝總是在人類面對未來,不知明日將如何之時,早已超前部署。當末底改緊急地請人帶話給以斯帖時,他說出了充滿智慧與挑戰的話語:「此時你若閉口不言,猶大人必從別處得解脫,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致滅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以斯帖記四章14節)。原來以斯帖得了王后的位分就是上帝的「超前部署」!
「得解脫,蒙拯救」這句話,不僅意味著一個安全的避難所,更隱含著上帝在暗處安排的救贖計劃。在猶太人眼前的所有路徑似乎都被封死、所有希望似乎都被切斷的時刻,他們所渴望的正是這來自天上的拯救。
以斯帖的故事發生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猶大人歸回之間,這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儘管古列王的詔諭已經頒佈,但那些返回耶路撒冷的百姓卻很快陷入漫長的等待與無盡的控告之中。多年來,僅所羅巴伯和耶書亞帶領的一小群人回到了故土,而大多數猶大人仍然身處異邦,隨著執政者的政治風雲和國家政策的變動,謹慎地在夾縫中求生存。
在這樣風雲詭譎的宮廷裡,猶大人的故事開始展開。他們在異國他鄉艱難地維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信仰,遵守割禮、飲食規條與安息日,但這些律法成為他們身分的象徵,也成為他們被厭惡的根源。在這種生存壓力下,危機如同一條潛伏的毒蛇,靜靜地等待著最致命的時刻,隨時準備出擊。
信仰持守帶來的挑戰
稍早於以斯帖的時代,但以理在宮廷權力的漩渦中,與那些虎視眈眈的敵人周旋,這些敵人為了扳倒這位外來者,精心策劃陷害他的計謀。但以理書六章4-5節記載了這些總長和總督如何試圖找出他的破綻;而但以理的堅守信仰,成了敵人唯一能攻擊他的重點。
如同陰暗宮牆內風雲變幻,波斯帝國首都的陰謀也逐漸顯露。權勢滔天的哈曼向亞哈隨魯王進言:「有一個種族,散居在王國各省各民族之中;他們的法例與各族的法例不同,他們也不遵守王的法規;所以留下他們,對王實在無益。」(以斯帖記三章8節,新譯本)這番話語如同冷箭,直指猶大人的核心——他們與眾不同的信仰與生活方式,成了哈曼認為該被滅絕的理由。
當時的猶大人處身一個充滿敵意的世界,他們因遵守上帝的律法而被視為異類,經常遭到批評和排斥。為了保護自己,有些猶大人選擇隱藏身分,以免招致麻煩。以斯帖記多次提及,末底改如何要求以斯帖隱瞞她的猶大人身分(以斯帖記二章10, 20節)。作為她的養父及堂哥,這或許是他認為在那個險惡環境中能給予以斯帖的最大保護。
在黑暗中就近真光
在那宮廷之中,明哲保身的策略似乎是末底改和以斯帖所能做出的唯一選擇。與但以理和他的三個朋友截然不同,他們在巴比倫堅守信仰,拒絕吃王的宴席,寧願冒著生命危險也不向金像屈膝。然而,末底改卻命令以斯帖隱藏她的猶大人身分,這意味著她入宮後很可能要面對異教環境的衝擊——從食用祭過的食物到參與異教神明的節慶活動。
儘管經文對這些細節避而不談,但我們不難想像,以斯帖可能在宮廷裡逐漸放下她童年受的猶大教育,為了適應這個險惡的環境,她或許做出了妥協。這樣的妥協是出自生存的本能。然而,在這看似妥協和隱藏的過程中,上帝卻默默地工作,喚醒了以斯帖心中的信仰與使命,讓她成為拯救同胞的關鍵人物。
以斯帖記中的上帝似乎是「隱而不顯」,這也許正是為何這卷書不見於所有死海古卷中的希伯來經卷抄本。上帝的名字沒有出現在書中,就像以斯帖刻意隱藏她的猶大人身分一樣,這種「隱藏」成為故事的核心。
以斯帖的故事不僅僅是她個人命運的轉折點,更是整個民族存亡的關鍵時刻。隱藏身分雖然能夠暫時帶來平安,但唯有在危急時刻勇敢地表明立場,她才能成為上帝手中的工具,拯救她的民族。
這提醒我們,每個信徒在面對困境時,是否願意如以斯帖般,勇敢地走出隱藏之地,迎接上帝的計畫?在這個充滿挑戰和敵意的世界,我們是否願意承擔上帝的使命,彰顯祂的救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