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登詳
高雄市環保局招考清潔隊員,曾有一位懷孕6個月的孕婦應試。記者問她:「懷孕了,為什麼還來考試?」她說:「想有一份固定的工作,讓小孩過更好的生活。」
我想起以斯帖記的記載,當猶大人面臨滅絕的關鍵時刻,收她為女兒的末底改,告訴以斯帖:「此時你若閉口不言,猶大人必從別處得解脫,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致滅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四章14節)。以斯帖依從,違例去見王,求王「將我的本族賜給我」,終而解救了本宗本族,滅了仇敵,末底改甚至做了宰相,事蹟載入波斯及瑪代史冊。
位分伴隨著責任
「位分」的希伯來原文有「王后」的意思,聖經和合本翻譯成「位分」,除忠於原意外,也引導出「位子職分」的思考,畢竟現代許多國家已無王后,但每個人都有各種不同的位分。位分伴隨著「責任」,無論如何都無法推卸。
這段經文邀請我們,一旦領受上帝的恩賜,有了位分、操練了能力或技藝,就要把握「現今的機會」,投身在榮神益人的服事上,當然也可為家庭、子女努力拚搏,因著穩住了一個家庭,就為上帝在人間的動工,多了一分見證。
已安息主懷、長期研究華人基督教歷史的林治平老師指出,國父、黃興、劉靜庵、陸皓東、楊衢雲、陳少白、鄭士良、余日章、詹天佑等直接、間接肇建中華民國的先賢或先烈,都是基督徒。其中劉靜庵是日知會(同盟會前最重要的革命組織)的領袖,起義失敗後,他被滿清政府抓捕入獄、受盡酷刑,仍然堅持讀經禱告,不屈不撓的精神連獄卒都因他而受感信主。「他在獄中日夜為國家禱告,卻受盡折磨,死時才37歲。」
基督徒的革命先烈,不少人負笈國外讀書,接受良好的教育,回國後如果想謀得一官半職,絕非難事,但在「遍地腥羶,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夠」(林覺民語)的時代,他們選擇了革命起義,掌握了當時的機會,為民族的存續與復興,前仆後繼,從容就死,與以斯帖的行動殊無二致。
父母親的位分是神所賜予的,許多偉大的父母親由於愛、由於於職責與使命,在生死存亡之際,選擇以肉身代替子女的災難,或死於坍塌的瓦礫中,或洶湧的河、海水裡,而兒女終得存活。即使在平安的年代,父母也為子女的三餐奔走、竭盡心力培育。前二天,打電話一位老姊妹,她的兒子罹癌,她幽幽地說:「恨不得代替他受此病痛。」
彼此的關係就是位分
同工的位分是神的差派,不同的「派令」有不同的裝備,到神學院進修、受聖經教育、學習司琴、練習樂器,甚且是翩翩練舞,等到「焉知不是為現今的機會」那刻,毫不遲疑回應上帝的呼召,投身到神所選上的禾場,春耕夏耘秋收,然後在冬藏季節,順著上帝的慈聲呼喚:「得力在乎平靜安穩」,讓自己小歇片刻,然後,又一次投入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參加國際賽事的運動員,早早即起、晚晚休息,焉知不是累積了將近四年的振作、疲憊甚或受傷,才爭取到一次的「位分」機會,參與非凡的競逐。然而凡人的我們,隨時都有適當的位分,讓我們不會錯失現今的機會。
朋友是一種溫馨的位分,互相陪伴、鼓勵、吐槽,與之哭、與之笑、與之「相見亦無事,不來常思君。」關懷同工更是上帝託付的位分,有事沒事打電話、三天兩頭頻探訪、年節歲末常送暖,試著以神兒女的位分,傳達神的話語:「耶和華善待萬民;他的慈悲覆庇他一切所造的。」(詩篇一四五篇9節)
同樣的,彼此的關係就是位分,同學、夫妻、親戚、老師、學生等等,都是一種可卸責、可盡責的位分。卸了責,無事一身輕,但心情很沉重;盡了責,儘管氣力耗盡,但心裡很踏實。
以斯帖記的教導甚妙:「此時你若閉口不言,猶大人必從別處得解脫,蒙拯救。」有許多人和我們一樣,擁有同樣的恩賜、操練與賜福,沒有一件事非「我」不可。
焉知你得了神兒女的位分,不是為了現今服事的機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