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汪純怡/編譯】許多人在遭遇危機或心靈脆弱時求助於心靈成長或生命教練課程,疫後很多人困於心理健康問題或想重新檢視人生,更提供了商機;這項行業價值數十億美元,2019到2022年,相關生命教練數量增加了54%,成為美國成長最快的職業之一。有些參加者在其中得著幫助,有些人卻受騙甚至傾家蕩產。
英國廣播公司BBC去年曾以歷時一年半的調查採訪,製播了紀錄片《一個非常英國的邪教》,報導一家辦理心靈成長及生命教練業務的燈塔(Lighthouse)組織,號稱提供人生指導、幫助人們實現夢想,但實際上卻掌控學員的生活、離間學員與親友,並對批評者語出威脅或騷擾。
為提升心靈發展層次 有人賣房付學費
報導指稱,一位名為傑夫(Jeff Leigh-Jones)的年輕人,透過該組織教練賈伊.辛格(Jai Singh)的線上讀書會而加入課程;幾個月後,女友就發現,傑夫看起來不像從前的他,而且傑夫開始整天祕密打電話與教練聯繫、遠避家人,一開始支付一萬英鎊參加為期一年的成長課程,後來甚至辭掉工作、賣掉房子投資該組織13萬多英鎊,希望能接受培訓成為教練,但最後並未實現。
該組織將人們的心靈發展分為四個層次,僅有該組織的創辦人保羅.沃(Paul Waugh)達到最高層次;而許多學員被評估處於最低層次,是混亂與孩子氣的;這些人不斷地接受輔導,都無法提升層級,該組織就指出,是因為家人和朋友阻礙了他們,所以有些學員就開始遠避家人。
另外有一位焦慮及憂鬱症患者安東尼.邱奇(Anthony Church),付出積蓄的一半來接受指導,但辛格竟要他減少用藥,還教他如何向醫師說明以便讓醫師覺得他的心理健康狀況確有改善。當安東尼抱怨減藥後出現戒斷症狀,並質疑該組織是否真的在幫助他時,辛格就變臉,指稱是安東尼變得偏執。
報導指出,批評該組織或想要離開的人,都會受到攻擊或騷擾。雖然英國政府出手關閉該公司背後控股集團,但該集團重塑品牌繼續發展。
生命教練是廣泛而多元化的行業,包括職涯教練、財務教練、幸福教練、賦能教練等,國際教練聯合會(International Coaching Federation)估計這項產業價值達到45.6億美元;而在英國,估計有8到10萬人在該領域工作。生命教練行業蓬勃發展,與過去15年來興起的人才發展行業密切相關。
疫情讓人失落或想改變 帶來更大商機
BBC指出,疫情引發了兩個重大轉變,更為生命教練提供了商機,一是疫情讓許多人感到失落,常常與心理健康問題搏鬥,希望得到幫助;另一項則是許多人開始重新評估人生的優先事項、目標和價值觀。
一名職涯顧問及生命教練馬奎爾(Emily Maguire)就對BBC說,觀察網路上搜尋生命教練的趨勢,就會發現人們常常搜尋職涯教練及人際關係、焦慮、自信、過動等方面主題。而社群媒體更讓生命教練行業蓬勃發展,很多教練在IG、TikTok等平台上銷售課程,也銷售自己的生活方式,宣稱透過課程可以達到類似的理想生活。
無論處在逆境或轉職的十字路口,或想尋找新的開始,對許多人來說,透過生命教練,可以提供動力和清晰的思路。但這種行業既不透明也不受監管,當任何人都可以自稱為生命教練時,就容易讓人們受騙。
有些機構會對生命教練給予認證,但進入此行業並沒有法律規範;多數這類教練收費在每小時75到200美元之間,而進入此行業門檻很低,有的授課者或教練可能有心理學背景,有人可能接受過正式培訓,但也有人既無相關學歷也沒有接受過訓練,並不具備專業知識。
治癒自己還能升教練?學費無底洞
一位產後憂鬱症的媽媽羅莉亞(Angela Lauria),一開始花了2,000美元參加靜修課程,後來開始不斷深入。僅第一年,就花費了1萬4千美元與教練一起工作,接下來幾年陸續花費了約10萬美元,還另外去上了教練推薦的其他成長課程⋯⋯
《紐約時報》報導,有些人將畢生積蓄都花在生命教練課程上。住在紐約州的46歲的護理師馬利特(Billiejo Mullet)在醫療保險公司上班,厭倦日復一日辛苦的工作,在聽了一個生命教練所主持的心靈成長播客節目後,覺得這就是她所尋找的,就開始觀看生命教練的影片。
馬利特相信自己也可以從事這份工作,就從退休金帳戶提了18,000美元付學費,但上了半年課取得教練頭銜,卻招不到學生,因此教練建議她接受更多培訓,2千、5千、1萬美元⋯⋯「我沒有賺到錢,而是花錢了」,馬利特說。
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助理教授艾米麗.海門丁格(Emily Hemendinger)在非營利媒體《對話》(the Conversation)為文指出,這類輔導或教練不是「醫療」,授課者或教練不須執照、證書或正規教育,而真正執業醫療的治療師則會受到管理及監督,並遵守執業規則,以保護客戶安全。
生命教練等成長課程很大程度依賴正向心理學,這對於某些人有效,但也被認為過於個人主義,沒有注意到外部問題也會對心理健康帶來影響。
可能對某些人有幫助 如何評估留意?
海門丁格說,生命教練可能會有所幫助,但每個人的需求不同,她建議,初次尋求幫助需要留意:
1.教練接受過哪些訓練?背景是什麼?不妨查看他們的教育背景和執照,以及不熟悉的任何頭銜或證書。
2.是否有人說可以治癒疾病?或者有一種產品、膳食計畫、教練課程等可以解決問題?
3.是否有研究和證據來支持他們的主張?而不僅是用故事而已。如果某件事宣稱經過測試或驗證,請務必詢問數據。
4.是否宣稱該服務是讓人變得更好的「唯一」方法?是否提出了不切實際的主張,例如能夠在一個月內治癒創傷症狀?一個可靠的生命教練不會承諾完全改變學員的生活或治癒學員。
5.是否有正式合約並清楚列出所提供的服務?該合約是否提及服務的限制?費用和收費是否明確?
6.教練是否願意在方法上保持彈性?當學員提問時,他們會變得防衛嗎?
海門丁格指出,生命教練等課程有機會成為一種實證、短期的實務,但有意者需要仔細評估是否適合自己。(資料來源:BBC, New York Times, the Convers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