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7 好牧人

【睿智雞精特別號】信仰的內在化危機

檢舉
林鴻信 林鴻信 追蹤
"The Calling of Isaiah", by Giovanni Battista Tiepolo

◎林鴻信(基督教研究智庫理事長)

每當讀到以賽亞書六章5節:「那時我說:『禍哉!我滅亡了!因為我是嘴唇不潔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又因我眼見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總覺得愈來愈陌生,因為已經許久未曾在聚會中有過這般感受。當絕對神聖者臨近時,猛然醒悟,眼見神聖是極大的僭越,不但自慚形穢,而且羞於住在污穢人群當中,深感即將滅亡而無處可逃。

問題是,曾幾何時對上帝的真心敬畏已經漸漸離開今日教會呢?敬虔是基督教信仰的重要元素,理性則是現代人的重要特徵,當理性漸漸主導一切時,也是敬虔走向低落時。

世界一直在轉變中,偉大科學家牛頓之理性與敬虔共存的格局,已經被理性一枝獨秀取而代之了!當今生物科技一日千里,AI科技突飛猛進,許多科學家不再有對創造者的敬意,反倒常見自信十足的架勢,彷彿人並非被造者,乃具有創造能力,說要有什麼就能有什麼!

一組敬虔與理性的對比
奧托與康德是一組意味深長的敬虔與理性對比:奧托是二十世紀初期路德宗神學家、宗教哲學家,見證了具有深刻信仰體驗的「敬虔靈魂」;康德則是十八世紀啟蒙時代哲學家,處於基督教文化中卻與教會保持距離的理性思想家——不妨稱為「理性靈魂」。

奧托的敬虔靈魂表現在,他深刻了解從舊約先知到路德對神聖上帝的敬畏與戰慄,主張那種面對神聖以及人的神聖感覺都屬自成一類,無可比擬;康德的理性靈魂則把「上帝」納入道德法則的理性預設,並不存有任何敬畏或戰慄的熱切感受。不過,康德對道德法則懷有崇敬之情—極高的敬畏和欽佩,認為道德律是超然獨特的,縱使這表面看來有如對神聖的感受,但卻有很大不同,如奧托所見,面對神聖乃深深體會受造可畏,人在創造者面前不過是塵土和灰燼。

二者之間的主要差異在於,康德極力推崇的道德律為內在法則,而奧托敬畏的神聖者則為全然他者,畢竟前者的崇高感對象是自身內在的法則,而後者的神聖感則源自面對外在他者。內在道德律使理性靈魂呈現崇高的嚮往,神聖他者則驅使敬虔靈魂強烈感受創造者與被造者之無限差異,當前者對信仰的影響佔上風時,也就是信仰內在化危機的開始。

當信仰淪為一種內在感受
信仰的內在化危機反映在對上帝雖然心中有崇高感,但卻缺乏迎見神聖那種深刻的敬畏感,比如常見敬拜讚美詩歌與敬拜聚會氛圍,呈現迎見天父的溫暖、安慰、喜樂,卻無面向創造者的卑微、渺小、懺悔,畢竟僅以上帝為內心平安的基礎,頂多就是崇高感而不必有敬畏感。

現代基督徒很難想像路德的敬虔靈魂,毋寧更接近康德的理性靈魂,把信仰的地位放在與內在道德法則相距不遠處,因信仰不過就是一種內在感受,告訴我們什麼可做、不可做,需要尊重但不必過度熱心,重要的唯有生活!

當信仰被定位在內在層面,不再面對顛覆存在基礎的神聖他者,敬畏感逐漸退場而崇高感則取而代之。豈不見許多敬拜讚美音樂近似喃喃自語、嗡嗡營營,不斷營造內在世界的感受,卻不再聽聞震聾發聵的大道之音。請問當今教會的信仰內在化趨勢,將對信仰群體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