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中陵(新北市五華國小教師)
筆者的教會位在臺北基督學院的山腳下,因此教會常有機會上山,借用學校的體育館舉辦親子運動會,打打球、跑跑步,健身兼聯誼。1959年賈嘉美牧師(James R. Graham III,1898-1982)選址在埔頂山丘,篳路藍縷,草創設校。這裡地勢居高臨下,視野遼闊,可以俯瞰淡水河景,令人心曠神怡。
關渡山丘的福音嘉美之地
臺北基督學院舊名「基督書院」,因此當地居民到現在還是習慣喚他這個老校名,總覺得有一種老派的親切感。學校的行政大樓同樣充滿懷舊氣息,門前紅柱,加上藍色斗拱,中國式建築色調與形式,顯明創辦人賈嘉美牧師的中國情懷。
門前右側掛有一幅校牌,黑色字體標示「臺北基督學院」,下方以中英文寫著一段經文:「因為那已經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哥林多前書三章11節)進到一樓川堂,迎面而來的是一幅高掛的牌匾,題寫者是赫赫有名的書法家、前監察院院長于右任,墨寶寫著四個字「神愛世人」,是第二屆畢業同學贈送母校留念,寫於民國五十三年。綠色的墨色,迥異於日常的紅色、黑色或金色,這塊鎮校之寶,距今正好是一甲子。
冷淡PK悔改成為熱心宣教士
賈嘉美牧師來自一個宣教士家庭,父親家雅各牧師(James R. Graham II,沒錯,他們父子的中文姓氏不同)於1889年被差派前往中國的江蘇省淮陰。1898年,賈牧師於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出生,六個月大即回到中國。他從小在中國成長,玩伴皆為中國小孩,因此精通中文。即長赴美就讀大學,學成後加入海軍陸戰隊,退役之後又擔任教職,但此時期對基督信仰並不熱衷。
某次主日,賈牧師陪同友人參加禮拜,講員在信息中提到一名年輕人,其父母均為宣教士,期待這名年輕人也能成為傳道人,但這年輕人卻悖離信仰,遠離基督。賈牧師訝異信息中所說的,竟然和自己如此相似,但是他並不認識講員啊!為此,聖靈責備並提醒賈牧師,使他覺悟並悔改,有了重新的生命。
1921年8月,賈牧師與妻子露薏絲完婚後,9月即出發前往中國。1922年抵達中國,擔任淮美中學校長。1948年露薏絲因病過世,1950年續弦莎拉(Sarah)。同年,應葛理翰牧師邀約,與莎拉前往台灣,開始巡迴佈道事奉,更經其他牧者引薦,以及與蔣中正總統為舊識等緣故,有機會進到軍校及基地部隊向軍人傳福音,同時也服事駐台美軍。
著重在校園傳遞信仰教育
賈牧師體認本地青年必須承接宣教佈道以及專業事奉,1953至1955年間,與熱心教育的基督徒共同籌劃設立「中原理工學院」(後升格更名中原大學);校名「中原」,便有賈牧師心繫中原的美意。
爾後,由於教育理念的分歧,賈牧師退出中原,另立基督書院,尤其著重信仰教育在校園中的傳遞。學校圓形禮拜堂,講台牆上大大的幾行字:「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言九章10節)這是賈牧師的治校理念,也是校訓。
賈牧師一生辦學最大的盼望,就是挑旺年輕人宣教的熱忱,因此他透過教育與訓練,讓學生籌組福音隊到國內外宣教,身體力行,效法耶穌,拯救失喪的靈魂。誠如保羅所說:「因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哥林多前書二章2節)
賈牧師夫婦對於學生的關愛亦可從幾件小事領略。像是經常在晚上拿出學生年鑑名錄,對著照片認人,並為學生能夠信主、愛主,以及他們的需要禱告。而在學生的畢業證書上,每簽一次名字,就為那一位學生禱告。
他也非常重視學生的課業,為了獎勵成績好的學生,每學期前三名,或是總平均九十分以上的學生,就請他們到美軍俱樂部的VIP貴賓室享用牛排特餐。在當年,這可不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因此獲邀出席的學生,總是悉心盛裝打扮;曾被邀請的學生回憶往事,無不津津樂道。
打完美好的仗,安息校園一隅
關於賈牧師事蹟、趣聞或是信仰理念,網路上多有文章,尤其推薦阮若荷老師《中國心‧宣教情—賈嘉美的一生》,這本專書於2001年由臺北基督書院出版發行,相信是目前介紹賈牧師最為完備的資料。
1982年,賈牧師走完在世的人生,和愛妻莎拉同葬在校園一隅,就在圓形禮拜堂側邊墓園。其墓誌銘最後一段以詩題曰:「基啟山林,督率群倫;書旨微精,院牆重仞。賈福萬民,嘉惠士人;美哉吾神,創造眾生。」其藏頭詩便是「基督書院,賈嘉美創。」
賈嘉美牧師安息後,葛理翰牧師為書院奉獻了體育館,讓學生們在雨天也能有適合的運動場地;隔年三月落成。體育館玄關左側牆上還掛有當年以毛筆字書寫而成的「中正堂體育館使用規則」。也還好有這座體育館與禮拜堂,嘉惠我們鄰近地區的教會,藉以舉辦各類活動與聚會。有機會進來學校參觀,您一定要好好欣賞這幾棟建築物,都是滿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