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6 天路客

尋找奧祕的創作旅程─紀錄片《保羅 ‧ 賽門:無眠樂章》觀後

檢舉
語聆 語聆 追蹤
(劇照提供:捷傑電影)

◎語聆

2019年1月15日深夜,保羅‧賽門(Paul Simon)從一場異夢中醒來。夢裡有一個聲音對他說:你要準備製作一張專輯,標題是Seven Psalms(詩篇七首)。當時78歲的賽門其實已經半退休狀態,過去5年來,除了在德州溫伯利的家裡偶爾彈奏些可愛的吉他旋律之外,他沒有發表任何作品,也提不起勁寫音樂。

這個夢太真實,儘管他不知道那句話意味著什麼,他還是從床上跳起來,在一張小紙片寫下Seven Psalms。為此他特別去翻了聖經,確定《詩篇》在講什麼。接著一些「信息」(information)開始浮現在他的腦海裡:不完整的歌詞、旋律,以及一些奇特的聲音。之後每週他會有兩、三天在凌晨3點半到5點之間醒來,將腦中出現的「信息」一一寫下來,開始串連組合在一起。

紀錄片將歷史畫面與當代民謠層層堆起一段餘音繚繞的奇幻旅程。

創意與靈性交織的人生
或許這些「信息」碎片都跟那個神祕的聲音有關?

賽門心裡想著:靈性、創意、歷史與死亡在某種程度上都是互相交織在一起的。他邀請了一位工程師和老朋友溫頓‧馬薩利斯(Wynton Marsalis)到家裡的錄音室來,協助他將一連串隱晦的文字發展成他的第15張個人專輯,最後再邀請奧斯卡紀錄片導演亞歷克斯‧吉布尼(Alex Gibney)將整張專輯的創作過程拍成影片。如此,紀錄片《保羅‧賽門:無眠樂章》(In Restless Dreams: the Music of Paul Simon)在2023 年問世。

這位曾兩度入選美國搖滾名人堂、榮獲包括終身成就獎在內共16座葛萊美獎的流行傳奇歌手,在睽違七年後,因從異夢中領受靈感,創作出深具屬靈意涵的專輯《詩篇七首》。這張專輯全長33分鐘,無間斷播放,構成了一個統一且連貫的概念作品。賽門在受訪時表示,這張專輯不僅僅是七首歌的總和,而是一場完整的聽覺饗宴。

整張專輯毫不掩飾這位現年83歲音樂人對於宗教、死亡與存在本質的探索。以鐘聲開場與結束的安排,似乎暗示著賽門跟其他同齡人一樣,開始思考生命盡頭的功課。好萊塢娛樂雜誌Variety樂評稱賽門的新專輯雖然短小,卻展現了無與倫比的成熟度。

其深刻性及全面性充滿了藝術家的智慧與洞察。即使賽門思考著生命的終結,整張專輯依然展現出他對生命、奇蹟與人類經驗的無盡熱情。

賽門自述喜歡在浴室創作,彈奏吉他的迴聲加上流水聲帶給他更多靈感。(劇照提供:捷傑電影)

八旬歌手與信仰進行的辯論
歌曲〈The Lord〉(主耶和華)裡的副歌,在整首專輯中不斷重覆,讓人想起詩篇二十三篇──耶和華是我的牧者,但是賽門在此提供了新鮮又讓人生畏的上帝形象:

主是我的工程師/是我的唱片製作人/是我奔馳其上的大地/是大氣中的面容/主是我滑行的路徑/主是原始森林/主是森林管理員/主是貧困者的餐食/主是陌生人迎接的門……主是新冠病毒/主是上漲的海洋/主是可怕的快劍/主是倖存下的簡單真理。

隱晦的歌詞背後透露著賽門對於上帝的質疑,他坦承整張專輯是他自己與信仰進行的一場辯論。

〈Your Forgiveness〉(你的赦免)歌詞寫道:昨天的少年已不在/駛過黑暗/尋求你的赦免……而我,排隊中的最後一個/希望在你原諒之前大門不會關上/我有我的懷疑理由……

一生抱著懷疑主義的賽門,當人生邁向黃昏時,是否仍期許得到上帝的赦免?

〈The Sacred Harp〉(神聖的豎琴)描寫的是詩人大衛彈奏豎琴,譜寫讚美詩:人們渴望聽見那琴弦的聲響,燃起心中烈火……帶上我的委屈前往海岸/在波濤洶湧中洗去……真正重要的是那位成為我們的/以祂的看法恩膏並得著了我們。

〈The Wait〉(等候)歌詞寫道:我還沒準備好/我正在收拾行囊/等候/我的手依然穩定/我的心智仍然清晰……我聽見那些屬於我的幽靈之歌/在破碎的麥克風中/跳躍、吶喊、低吟等候/生命如同一顆流星/讓你的目光四處徜徉/天堂美麗非凡/幾乎像是回到家鄉/孩們!準備好/是時候回家了。 

是否,賽門在拋出所有對上帝存在的質疑後,最終仍嚮往回到上帝的家?

歌曲結束時賽門與第三任妻子艾迪‧布理克爾的溫柔和聲「阿們」, 似乎也暗示他對信仰的某種回歸。

紀錄片揭露廣受喜愛的「賽門與葛芬柯」二重唱,為何兩度走上拆夥之路。(劇照提供:捷傑電影)

回溯賽門半甲子音樂人生
專輯除了探討嚴肅的信仰主題外,賽門也表達了他對人類情感與愛的理解。〈Love is like a Braid〉:我過著充滿溫柔憂傷的生活/直待真愛來臨。〈Trail of Volcanoes〉透露他對過往人生的懊悔與遺憾:「在我看來/我們都走在同一條路上/不論它通向哪裡/可惜的是/傷害已經造成/剩下的時間/幾乎沒有機會彌補。

長達3小時30分鐘的《保羅‧賽門:無眠樂章》紀錄片回溯了賽門半甲子的音樂人生,包括60年代的民謠二重唱「賽門與葛芬柯」(Simon & Garfunkel) 時期,「70年代的賽門」(與葛芬柯分開後的獨唱生涯)、以及引發爭議的「《Graceland》專輯和其後」。

擅長各種拍攝題材的導演吉布尼,這次在作品中採取類似傳記的敘事風格,雖然時間軸來回跳動,但故事緊緊圍繞賽門的音樂創作。他的攝影鏡頭帶我們進入賽門家中的私人錄音室,深入了解這個出生於1941年紐澤西州的猶太小男孩,一生走過的傳奇故事。

影片呈現了大量從未公開過的歷史檔案與影像資料,包括Simon & Garfunkel在紐約中央公園盛大重聚的音樂會現場,帶領我們穿越那個充滿反戰喧囂氛圍的時代,以及黑白影像下的前媒體時代(如電影《畢業生》)。

影片也細緻紀錄了賽門與葛芬柯在分道揚鑣後,賽門個人創作的歷程,並穿插他在各大節目中接受訪問時的個人軼事。面對脫口秀主持人Dick Cavett 或 David Letterman 的幽默調侃,賽門總能保持異常的冷靜從容,真情流露這位藝術家獨特的個人魅力。

23歲的賽門原本計畫前往英國發展,他很享受在小酒吧與聽眾互動過程。(劇照提供:捷傑電影)

失敗激發重新開始的機會
《滾石》雜誌在評論這部紀錄片時提出一個有趣的觀點:失敗往往比成功更能激發重新開始的機會。如果不是因為去拍攝電影《一技之長》(One Trick Pony)票房慘跌,就不會有賽門與葛芬柯中央公園的重聚音樂; 如果專輯《心與骨》(Hearts and Bones)的發行沒有被視為一個失誤,賽門可能不會獲得自由,追隨自己的靈感前往南非,從而誕生了劃時代的經典專輯《Graceland》!

去年賽門透露《詩篇七首》專輯的製作過程中,他幾乎完全失去左耳的聽力,這個打擊導致他無法控制自己的聲音。他曾經考慮刪除所有走音的部分,但好友溫頓提醒他,既然這張專輯創作是一個屬靈的過程,那麼「失去聽力也是整個過程的一部分,不要把它看做是障礙,而是一個需要面對的挑戰,這樣才能更深入地理解你在表達什麼。」賽門後來同意這張新專輯之所以美麗、動人,或許跟這些無法繞過的掙扎有關,因為這也是創作故事的一部分。

這些年來我學到的一件事是,當你找到一件能帶來和平或者喜悅感的事時,試著延長它、試著抓住它,這就像極致的幸福(bliss),無法追求的幸福,這是奧祕,是一個極大的奧祕。」賽門說。

紀錄片的前導宣傳在YouTube上引發強烈的迴響,一萬多個反饋裡不乏一路聆聽〈沈默之聲〉、〈惡水上的大橋〉與〈Mrs. Robinson〉歌曲走過不同人生季節的樂迷故事。這些能夠朗朗上口的歌謠慰藉了他們的靈魂,接住他們人生的破碎。

保羅賽門在專輯《心與骨》失利後,放手一搏前往南非尋找樂手,創作世界音樂專輯。(劇照提供:捷傑電影)

經典歌謠接住各種破碎人生
「謝謝你,保羅。我是個80歲的人,曾經與我夢中的女人一起分享你的音樂,她一直愛我,直到14年前,阿茲海默症帶她回到了她的主那裡。從她在我們結婚時說『我願意』的那一刻起,已經過了40年4個月又4天。」

「你作為一位詞曲創作人、音樂家和一位受啟發的靈魂,很有恩賜。我75歲了,自年輕時音樂就一直是生活的一部分。彈吉他和唱歌激勵了我,保護了我,也讓我在青少年時期遠離麻煩。就像你的歌曲〈惡水上的大橋〉。」

「我現在坐在洛杉磯西區一家麥當勞的停車場,快接近午夜了,有些昏昏欲睡。我已經75歲了,是一位退休的羅馬天主教神父,此刻正從尋找一位幾天前失聯、患有精神分裂症和腦部受傷的無家可歸年輕人。我在為他祈禱。我聽過你從『湯姆與傑瑞』時期的所有作品。你從未讓我失望,每次都能把我帶入一個既能感受當下又能盼望未來全新的世界。保羅,您真是位奇妙的魔法師,這張新專輯又把我帶到某個地方。而在聽這些歌曲之前,我完全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裡。」

作家莫非曾說:「創作是一種屬靈的經歷。創作關乎信仰,是一場在經歷生命的掙扎與戰慄後確立信心的旅程。紀錄片保羅‧賽門:無眠樂章》展現了這樣的屬靈歷程。賽門一次次挑戰自身極限,即使來到許多人認為已過巔峰的年紀,仍堅持不懈地創作,透過音樂讓人回到生命最初的感動。他的努力讓人聯想到〈沈默之聲〉(The Sound of Silence)這首歌,既是寂靜的沉思,也蘊藏著對生命的深刻迴響。

 

相關新聞:

「主是我的音樂製作人!」81歲保羅賽門異夢中領受人生新樂章 《七首讚美詩》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