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3 好牧人

主啊,我的心等候祢─待降節靈修反省

檢舉
白恩拾 白恩拾 追蹤
禱告者知道無論自己身處什麼樣的深淵,都可以把盼望寄放在上帝身上!無論黑夜多深暗,我不要放棄等待──最終,上主會伸手干預的。

◎白恩拾(恩約全人轉化協會牧師)

經文:詩篇一三○篇
根據基督信仰的傳統,從最靠近11月30日(使徒聖安得烈日)的禮拜天開始,到平安夜為止,是為待降節(或稱將臨期,Advent)。人們將基督再臨的希臘文「帕羅西亞」(parousia),譯成當時通用的拉丁文「來臨」(adventus)。待降節是等待基督降臨的意思,從等待幾週後的聖誕節,延伸到等待那未知時刻、突然可能的基督再臨。

在盼望中忍耐  等候基督再臨
待降節的創意,一點也不像月曆上最靠近它的黑色星期五、北美零售業的減價瘋狂購物節。起源於第5世紀的待降節,基督徒是以禁食、懺悔、禱告,安靜等候基督降臨。準確地說,人們以嚴肅的心態,等待比第一次降臨,意義更重大的基督再臨──那是萬物一起面對終極審判的時刻,又是信祂之人得安慰,得救贖的日子。

聖誕節只有一天,我們在那天歡慶上帝的兒子道成肉身,為我們帶來救恩的盼望,基督從此長住我們裡面。待降節可以延長更久,全年都在等待:願上帝的聖僕耶穌,早日以王者的身分來臨,帶領信祂的人進入永生。聖誕節教我們感恩歡慶,待降節則教我們忍耐、等候和盼望。

詩篇一三○篇的禱告是很好的示範,引導基督徒在盼望中忍耐,等候基督再臨。待降節實在是操練屬靈品格的靈修季節!

等待基督再臨,必然帶給我們盼望:它預示了有一天,苦難或不公義將結束。基督要將一個公義的天地帶來,在審判和安慰中,解除苦難和委屈。但是教人等候基督再臨,不一定是容易的事,也不保證輕鬆愉快;等候的人,可能特別要面對自己的困境和出其不意的打擊。

"The Ascension",  by Philips Wouwerman

禱告坦承困境  呼求上主幫助
詩篇一三○篇的禱告者就在等待他的救助來到,因他處在難以度過的艱困中。他的禱告一開頭就表明:「耶和華啊,我從深處求告你」(和修訂,下同)。「深處」是個複數狀態(NIV:Out of the depths I cry to you, Lord)。禱告者誠實的向上帝承認:他落在極大的困境中。我們不清楚他的身分,也不知道他遇到什麼事。只聽見他對上帝大力呼喊──「主啊,求你聽我的聲音」!那可能是令人絕望的處境,或難以痊癒的疾病,抑或意外打擊,也可能是自己犯罪帶來了災難?禱告者一面在絕望中掙扎浮沉,一面呼求上帝來救助。

我從深處求告你」既表達了禱告者的無助,也喊出強烈的盼望。在深坑中,只有上帝才聽得見我的叫聲,也只有祂能有效回應我的呼喊。他喊著:「主啊,求你我的聲音!」「」這個字,禱告者的希伯來文用了祈使語氣(imperative)。他直白地呼籲上帝:祢一定要聽,而且必須回應我的請求。換句話說,在那個緊急情況,上帝,祢不能只當聽眾。請祢回應,請給我一個答案!上帝,請勿緘默!

上帝給這個禱告者很大的自由空間,表達那無法壓抑的情緒。然後,他用稍微和緩的請求語氣(jussive)告訴上帝,「請祢靠近我一點,請祢的耳朵靠過來聽,才聽得清楚我的禱告……」。禱告者內心雖急切焦慮,但沒有對上帝不敬的意思。

落入艱難深淵  迫切求神回應
無論用什麼語氣呼求,他知道,他所求的並不是他配得的。他承認所說的,都是謙卑「懇求的聲音」(2節)。只因為他的處境太艱難,太危急了。他只能用強烈、密集的語言求:上帝祢可否速速回應,不要讓我久等了?我受不了了!禱告者和上帝之間,有很深的信賴關係。

聖靈保留了這首詩篇,是要告訴我們:等候上帝,可以這樣等。「主啊,我無法忍受這個痛苦,我看不見有任何人,可以出面解決問題。主啊,求祢來關注、看著我、搭救我。」這個禱告留給所有與詩人處境相似的人,無論你的困境是什麼?是長久不癒的病?破裂不能修復的關係?失去至親的空虛孤單?在混亂或上癮生活中掙扎的人?或是那堆令人焦慮的政治經濟的不確定性?無論深坑裡盛裝什麼?我們都可以這樣禱告!

如果對照申命記上帝對以色列民,至高無上的命令句宣告:「以色列啊,你要聽!」(sh'ma yis'räël),詩篇則是禱告的人,自信地對上帝發出命令句:「主啊,祢要聽─我的聲音」(ádonäy shim'äh)!申命記呼籲人要聽上帝的話,人就得以存活;詩篇懇求上帝要聽人的話,人就可以存活。

經歷赦罪恩典  相信神不離棄
禱告者當然知道他的罪孽在哪裡。但他更知道,無論那是什麼,都不妨礙上帝以恩慈來回應禱告。因他認識這位上帝:不會整天計算人的惡不放。相反地,祂常常赦免人,要把罪孽從人的身上挪走!

禱告者過去經驗過赦免之恩──當他去獻贖罪祭時,祭司會宣告罪得赦免。他經歷過赦罪的平安,所以知道上帝不喜歡用懲罰、驚嚇使人懼怕。祂更樂意讓人體驗到,自由敬拜的喜悅。罪得赦免的人會更敬畏上帝,更渴望去敬拜主;他體會到罪得赦免、被上帝接納,要比困難立即解除,更讓人喜樂、平安。

就是在前述經驗的基礎上,禱告者知道無論自己身處什麼坑,都可以把盼望寄放在上帝身上!無論黑夜多深暗,我不要放棄等待──最終,上主會伸手干預的。

聖經裡面持這樣盼望的人很多,其中有個禱告,既表達最深的盼望,也對我們的理性極具挑釁。那就是約伯的禱告:「他縱然殺了我,我仍然對他有盼望」(約伯記十三章15節)。(Though he slay me, yet will I hope in him. NIV/ESV)。這是我們對上帝盼望的底線──也就是沒有底線!

無論我遇到什麼荒謬、無情、殘酷的事,就算像約伯一樣;即或我死在上帝的手中,我仍然對祂有盼望!不信的人可能會嘲笑我:你信得太愚昧,太盲目了!我卻說,是你不認識祂,祂是不斷為人創造盼望的上帝!即或我因祂而死,祂仍然會在我死後創造盼望。當世界到達終點時,祂不會遺棄我。祂會在最難的困境中伸手,這是我的確信。

漫長傷心黑夜  堅持等候關鍵
禱告者接著說:瞧,守夜的人,眼巴巴望著日出天亮。天一亮,守夜工作就完成了。當長夜的等待結束,新的一天隨著太陽出來而開始。日出是守夜者的期待;那麼,禱告的人期待什麼?他等的不是天亮,是比天亮更明亮,更令人興奮,比等待日出更有把握的那件事:上帝的救贖必然來到!

無論黑夜中的我多麼傷心無助,都可以忍耐。因為在我們裡面,永遠有那個鼓舞人、感動人的力量在支撐。這個獨有的盼望,來自我們對上帝的認識──我們知道祂是誰

在漫漫地等候中,上帝的盼望,把我和上帝連在一起。死亡對很多人來說是結束──人死如燈滅。但對上帝來說,人死了,燈沒滅。死亡沒有結束一切,死亡之後還多得很呢:有復活,有天國,有天上更美的家鄉、新天新地。死亡是逗點,不是句點!如果人願意接受耶穌基督做救主,迎接祂到我們的生命中,上帝會在我們的裡面創造盼望,盼望會應驗。

基督必會再來  救贖祂的子民
這樣一位上帝,值得我們去等候──在任何逆境都可以呼求。禱告者在最後轉向周圍的以色列同胞,他鼓勵說:「以色列啊,你當仰望耶和華,因耶和華有慈愛,有豐盛的救恩。他必救贖以色列脫離一切的罪孽」。他呼籲無論是個人的,或是集體國族的困境,上帝都有辦法解圍。來吧,把盼望放在上帝身上!

你當仰望耶和華」或說,「應當盼望上主」(hope in the Lord! ESV)。作者再度用祈使句、命令句,對參與禱告的人說:以色列同胞們!你們「必須」、「應該」對上帝有盼望,千萬不要放棄盼望,也不要把盼望放在人身上。無論有多難、多傷痛、多失望,你們都可以對上帝吶喊,但不要失去盼望。

要依靠上帝,祂會給出路的。因為祂有慈愛(hesed)──忠誠之愛,這是上帝最高的品格特質。上帝不像人的愛有侷限、有時間性、有限制。人對我們表達關愛的當下,可能是真誠的;但那些表態卻會失效過期。唯有上帝的忠誠之愛,既有能力救人,而且不會改變。來投靠祂吧!

禱告者重申他對上帝的確認:「他必救贖以色列脫離一切的罪孽」。在禱告的最後,他把盼望從個人延伸到信仰群體,從現時當下延伸到未來末世。「必救贖」,禱告者用的是未完成時態(imperfect tense)。這表示在未來的某特定時間,上帝必來救贖祂的子民。

今日我們經驗的赦罪和拯救,是那個時刻的預覽和前兆(A. Ross, The Psalms, III, 717)。上帝的拯救從現在到未來,是有待持續完成的事。將來必有個終極、最後的拯救會來。以色列,上帝的子民啊,我們的每個罪孽都會蒙赦免。

那個時刻是基督再臨的時刻──整本新約聖經,從聖誕節開始,到受難節、復活節,再到待降節,都在預備那件事:帕羅西亞──基督再來。祂必來救我們「脫離一切的罪孽」,不只是個人的罪惡、疾病、悲痛,更包括全人類的災難:氣候變遷、戰爭、飢荒、貿易戰、國族仇恨,甚至社會的欺壓、兇殺。一切罪孽,都將有個公義的審判和拯救,把它們帶到新秩序,新和平。

基督徒啊,讓我們在盼望中忍耐等待,並預備那個時刻來到。讓我們把詩篇作者對盼望的禱告,延伸到待降節──等待耶穌基督再來。我們可以高唱:哦,我等候祢,直到我的靈滿足,因祢的慈愛是我的喜樂(參英文詩歌:I will wait for you.  Keith Getty等人創作)。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