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8 天路客

一天一小步, 從待降走向聖誕的親子朝聖之旅

檢舉
穆香怡 穆香怡 追蹤

◎穆香怡

今年的待降節從12月1日星期天開始,我安排了一趟親子朝聖之旅,到26日聖誕節隔天為止,一天一小步,地點就在我家餐桌上。

晚餐過後,把桌面清空、擦拭乾淨,忍住想要趕快洗碗的主婦慣性,先領著兩個兒子坐在左右,打開「將臨之旅」教材,一起唱詩歌,誦讀一小段經文。這段旅程不貪多,每天十五分鐘,剛好在兩個孩子注意力能夠承受的範圍裡。我們每次只聚焦在一個片段上,從較遠的舊約應許到較近的新約周邊人物,逐步走向聖誕節核心──基督降生。

親子朝聖旅行充滿挑戰
「哥哥你不要打斷好嗎?」、「是你太慢了啦!」我家兄弟倆相差五歲,年齡差是這趟旅程的最大挑戰。九歲的哥哥已對聖誕故事略有瞭解,覺得自己知道很多,遇到聽過的部分,總想快轉、跳過。四歲的弟弟對於故事掌握力正在起飛,不宜中斷。所以我用食物拉近兩個孩子的心智差距,讓他們一邊吃飯後點心、一邊聽聲音劇,小嘴巴有事情可做,就沒空爭吵。

頭兩天,孩子們興致勃勃,但是才到第三天,哥哥的新鮮感就用光了,開始喊無聊。弟弟受哥哥影響,也跟著抱怨。接連兩天,氣氛都很不好,不是嚷嚷「不要知道聖經內容,不可以嗎」,就是嫌每天都做一樣的事很無趣。

於是我早起禱告,求主扭轉氣氛,賜下渴慕真理的心,改變他們的口。我也經歷到神即刻動工,從那一天開始,不再有人喊無聊,每天的氣氛都相當活躍。

小兒子聽故事,有趣即可,大兒子可就沒那麼簡單。他的年紀已漸漸跳出單向接收模式,能從熟悉的故事脈絡裡,感受到不尋常的蛛絲馬跡,我與他的信仰對話也從這裡展開。

日常澆灌催生信仰對話
有一天我們讀到路加福音,約瑟與馬利亞啟程回伯利恆報戶口,儘管當時馬利亞已是大腹便便的孕婦,不適合遠行。

大兒子聽了,直覺發問:「不去不行嗎?」

「這是政府規定,不能不去。」我說。

「上帝為什麼不讓他們待在家就好?」他留意到在人間流轉的背後,有全能上帝的主權。

我們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想,在每一個生活的挑戰中,有上帝隱藏的旨意。這個規定把他們帶回伯利恆,耶穌在那裡出生,實現了舊約的彌賽亞預言。」我說。

我見兒子點頭,似乎有意願多了解,便再補充一句:「們遇到的困難也是這樣,也許當下不明白,但一段時間之後,我們會看見神的旨意在當中成就。

這樣的討論,並不是刻意編造出來的親子問答集,是仰賴父母堅持不懈的信仰澆灌,才可能偶然綻放的屬靈對話,看似日常其實並不稀鬆平常。如果我們想要教導孩子,為你我降生的主耶穌才是聖誕節主角,那麼,比起爭辯聖誕老人存在的價值,發自內心高舉基督,不厭其煩地訴說救主降生的美事,會是我們更應著力的焦點。

盼救恩光輝點燃幼小心靈
我從一開始就清楚,親子朝聖之旅能否走到底,不在於孩子的反應是否熱烈,而在乎我的信心是否堅定。

養育兩個男孩的經驗告訴我,他們不會乖乖坐在餐桌前等著故事開始,不會拍手鼓掌對媽媽說:「哇!好棒!謝謝媽媽精心預備的朝聖之旅!」如果放任他們選擇,他們寧可媽媽開放他們去看影片、玩玩具,或者止步於聖誕派對裡看表演、吃東西的樂趣就好。

所以,不是讓孩子們外在的舉動來打分數,更要關切他們是否流露出發自內心的渴慕。當他們的眼神顯出對聖經故事的關注,願意和媽媽一起禱告,這就表示我們正齊心走在對的道路上。

我相信在孩子年幼時,信仰教育是賦予父母的特權。帶領孩子認識神是我的責任,而不是孩子的選擇。只要我堅持下去,孩子們會從媽媽身上看見信仰的意義,敬畏神的信念會在幼小的心靈扎根。

現在過聖誕節,不愁沒活動可去,而我期盼在忙碌熱鬧的歡慶聚會之外,帶孩子在家中體驗到較為細緻的信仰內涵。糖果和禮物的驚喜,最能討好孩子,也相對容易預備,至於如何在孩子心中點亮救恩的光輝?這一題吃力不討好,遠比花錢買禮物給他們困難許多。雖然我不總是有解答,但是我樂意迎戰這道「燒腦題」,因為深知將救恩賜給我的主,也必引導我,步步帶領我的孩子來到祂面前。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