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常被說「想太多」?或者反覆盤點過去、計畫未來,陷入不受控的焦慮卻無能為力?
適當的自省、調整,可以帶來更積極的人生,然而,過度的反芻卻會遮住生活的美好。兩者的關鍵差異在於前者懂得適可而止,後者往往帶有負面情緒,反覆想著無法改變的過去,不僅無助於現狀,長時間的負面訊號還會改變神經迴路,引發恐慌、焦慮,影響身心健康。
人生總有些得不到答案的問題,想破了頭也無濟於事,再多的懊悔或憤怒也不會改變當下。
當你陷入想太多的無限循環時,請主動且積極的關懷自己,及時轉移注意力,切斷並跳脫當下的狀態。控制腦袋的想法並非易事,你可以先設立較容易達成的目標,用實踐取代思考,在行動的過程感受自己的進步,在緩慢的呼吸中抽絲剝繭,找出引發過度思考的癥結。
切斷過度思考的迴圈,才能奪回大腦主控權,重建健康且正向的神經迴路,讓注意力、專注力停留在正確的事上,如此,你將發現生活更為輕鬆自在,幸福,比你以為更加容易!
一、 過度思考 就是你的想法阻礙了你的行動
走在十字路口,
該向左、向右轉?
還是向前走或迴轉呢?
擔心前方的道路太困難,
右轉的決定似乎太衝動,
迴轉又像是不敢面對的逃避。
人生總是很多理由,
使你我躊躇不前、不知所措……
過度思考,
就是你的想法阻礙了你的行動。
通盤考量、謹慎計畫是好事,
然而,顧慮太多就跨不出步伐,
別讓過度思考阻礙前進,
做好準備,就帶著衝勁前進吧!
二、 大多數的焦慮,都是自己想太多、做太少
現代人多數的焦慮,
都是自己想太多、做太少。
還能透過行動或努力,
來預防擔心的事情發生,
那麼,起身去做吧!
已經無法改變,
或沒能再多作準備的事,
試著轉移注意力吧!
幫助自己從焦慮中跳出來……
有研究指出,
一般人所擔心的事,
近八成都不會發生。
大部分的焦慮都是徒然,
不如把時間用在勾勒夢想,
並用行動去回應吧!
三、 想太多而萬分焦慮時,不如專注眼前的那一步
古人有云:「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再多的規劃、沙盤推演,
終歸只有行動才能到達目標。
計畫可以為夢想奠定基礎,
一開始只需有明確方向、流程即可,
凡事都在做中學、做中改,
想太多往往只會搬石頭砸腳,
隨機應變才是上上策!
想太多而萬分焦慮時,
不如專注眼前那一步。
慢慢深呼吸,
挪去壞心情和擔憂,
繼續往前,
讓走過的軌跡成為前方的光吧!
四、 行動才能造就習慣, 堅持方能扭轉人生
人說:「習慣造就性格,性格造就命運。」
研究說:「培養一個習慣需要21天」
當你期待生命有所突破,
不如從日常的習慣開始改變吧!
挪去一個壞習慣,
新增有益於生命的好習慣,
兩者都需付出行動實踐。
不管習慣難易、需耗時多久……
最終仰賴一顆堅持到底的心!
扭轉人生的出發點在於「心」
生命的寬度、深度也由「心」決定,
以毅力、耐力澆灌日常,
讓每時每刻都散發快樂的香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