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錄的第六碗把焦點拉回中東中樞:幼發拉底河水乾了,為「從日出之地來的眾王」預備道路,列王受邪靈煽惑,終聚於哈米吉多頓(啟 16:12–16)。這不是抽象的靈界比喻,而是與地理連動的預言節點。創世記二章指出伊甸四河,其中底格里斯與幼發拉底源自亞拉臘山與亞美尼亞高原;自那裡南下,形成兩河文明的母體,鋪陳亞述、巴比倫、波斯與瑪代所上演的救贖史舞台。
與此同時,以賽亞 19 章描繪出一條被「抬高」的路——Mesilah。中文譯作「大道」,字根帶有「高架之路、升起之道」之意。預言稱:當那日,埃及要與亞述同行,以色列居於其間,三國一同敬拜,同蒙賜福,甚至被神分別呼喚為「我的百姓」「我手的工作」「我的產業」(賽 19:23–25)。
這條大道不是軍事擴張線,而是敬拜與和好的通道;它既有屬靈維度,也帶出實際往來、文化交流與社會參與的實體走廊。若用地圖校準,大道的樞紐在兩河上游與扎格洛斯山脈帶,恰與今日庫爾德族群的連續帶重合。換言之,末後「大道」的方位已在經文與地貌中被標定,等待教會按圖索驥,照著先知與使徒的根基進場施工。
更關鍵的是,大道首先築在人心。以賽亞一再呼籲「修直主的路」,先拆毀仇恨與驕傲的高臺,再以真理與愛心鋪路。當心靈被抬高、道路被辨識,地上的工程才有穩固基礎。於是,讀啟示錄不等於等待戰亂,而是被差往和好;讀以賽亞不是停在詩意,而是付諸治理。這是本文的起點與方向:經文是設計圖,地理是工地,教會是工班,列國是受益者,榮耀是歸主的。
瑪代(庫爾德)之位分—神在歷史中的反覆手筆
聖經中的「瑪代」(米底亞)從來不只是背景名詞。創世記列其在雅弗譜系;列王紀下記北國被擄後安置於瑪代城邑;以賽亞與耶利米指名神要激動瑪代人,作毀滅巴比倫的器皿;但以理書則把「瑪代人和波斯人的律法」放進敘事心臟,顯出神在列國法權中的主權安排。
歷史進程上,612 年前後尼尼微陷落,609 年亞述亡;而 539/538 年巴比倫被瑪代波斯納入統治,古列以寬政釋放萬民,猶太人得以回歸建殿,應驗「我的牧人/受膏者」之言(賽 44:28–45:1;拉 1,6)。五旬節名單更把「瑪代人」寫進福音初熟的時刻,提示這一族將再入場。
把聖經與現況疊合,瑪代與庫爾德族高度重疊:世居土耳其東部、伊朗西北、伊拉克北部、敘利亞北部山區,總計數千萬人,語言文化強韌,卻長年承擔身分被抹除與治權夾縫的壓力。地緣上,這是一條從安那托利亞到波斯高原的「人群長廊」,正卡在以賽亞大道的關鍵鎖點。宣教與社會修復的門限就立在這裡:若大道要成形,庫爾德帶必須被尊重與祝福;若和好要落地,庫爾德教會與牧者必須被看見並成為主角之一。
同時,猶太—瑪代的互動有其歷史底稿。亞述擄民後的安置、阿迪亞波納王族的皈依、基爾庫克但以理墓與哈馬丹以斯帖墓等聖陵傳統,都在庫爾德地留下印痕。這些印痕提醒我們:大道不是一條新開闢的高速,而是被掩埋多時的古道。當我們重新疏浚,不是以外來者姿態宣告「我來開路」,而是以「與長輩相認、與弟兄復和」的心態,謙卑地把既有路基找回來、鋪平它、照亮它。這樣的承接,不會抹平族群的疼痛,也不會否定自治的期望;相反地,正因尊重記憶與身份,大道才可能變成共享的福祉。
在更大框架裡,四族共棲(阿拉伯、突厥、波斯、庫爾德)構成本區長時段的民族拼圖。帝國興衰(亞述→巴比倫→瑪代波斯→之後的希臘羅馬)不斷重排權力與邊界,但神的心意未變:用列國彼此管教,亦在列國中預備合一與敬拜。瑪代/庫爾德的重返舞台,不是偶然,也不是政治化;而是救贖敘事在此地再次翻頁。
華人「駱駝」的差派—BTJ 在亞述大道上的現實操作
二十世紀中葉興起的「傳回耶路撒冷」(Back to Jerusalem, BTJ)異象,把華人教會放在一條向西的長程路徑上。歷史上,趙麥加、遍傳福音團、西北靈工團等承接呼召,沿絲路進入穆宣前線;近年耶路撒冷「讚美帳幕」的異象圖再把三支東方隊伍並列:韓國白馬、印尼大象、華人駱駝。白馬象徵速度與突破,大象象徵重量級資源,而駱駝則象徵長程供應、耐力與在荒漠間連接綠洲的能力。這正對齊華人社群在商務、教育、科技、醫療與門訓上的綜合優勢。
把異象落在工法上,可化為四條實作準則:
1. 一手商業,一手門訓:成立合規的商務據點、社會企業與合作社,提供當地實際工作與技能培力;並在合法與文化敏感的前提下,推動小組、家庭教會、門徒訓練。商務不是遮羞布,門訓不是附屬品,兩者平衡運作,互為供應線。
2. 與在地教會並肩,而非領導:庫爾德、新教、東儀、天主教、亞美尼亞與敘利亞傳統等群體都可能是合一工程的夥伴。華人隊伍的角色是「駱駝」,主責運輸與補給,不搶方向盤,不奪敘事權;決策要尊重在地領袖與法規,並將資源透明交付在地同工管理。
3. 以家庭與社群為單位的長住陪伴:大道不是速成專案,而是代際工程(注釋一)。短宣固然重要,但若缺乏長住者的慢工,路基鬆軟、表層易裂。鼓勵職場宣教士、教育與醫療專業人員、跨文化家庭,以三到七年為尺度,與當地共享生活、共同撫養孩子、共建社區信任。
4. 敬拜先行,治理跟上:合一不以倡議為名,而以敬拜為核;治理不以控制為目的,而以秩序為保障。建立跨群體的禱告網,讓敬拜成為施工的「臨時便道」;同時在財務、法遵、風險與危機應對上建立 SOP,讓工程符合良心與法律的雙重檢驗。
這四條準則,對應華人群體的強項與盲點。強項在勤奮、彈性、資源整合;盲點在過度效率與短線成果導向。駱駝的節奏是「慢、穩、長」,不以速度自豪,而以續航自律。不以施恩者姿態行事,而以同伴者身分同行。當華人把 BTJ 從口號轉為工法,大道就會在看似平凡的月份與帳目中被悄悄澆築。
從心到城的建造路徑—合一、聖潔、秩序、透明
Mesilah 先築在人心,再落在城市。心路的建造,指向悔改與信心的雙軌:悔改,承認我們對他者的無知與成見,承認我們過往因「成果焦慮」而忽視人的尊嚴;信心,相信神愛以撒,也愛以實瑪利,愛以色列,也愛埃及與亞述,並要藉著教會把仇敵變鄰舍,把鄰舍變弟兄。當心被抬高,城的工程才能開展。
城市工程的規範,至少包含四個關鍵詞:合一、聖潔、秩序、透明。
合一不是一致,而是彼此配搭;聖潔不是撤退,而是在世不屬世;秩序不是僵化,而是尊重神所設立的權柄與程序;透明不是暴露,而是讓光照進財務與權力的角落。以這四個詞為規範,大道雖在紛亂環境中施工,卻能避免最致命的裂縫:同工間的猜忌、資源上的灰色地帶、權責不清的拉扯、與對在地文化的輕忽。
把鏡頭拉回區域現況:土耳其在帝國瓦解後建立共和,漫長的民族國家建構讓基督徒社群一度被標籤為分離力量,亞美尼亞與希臘裔基督徒大量外遷。今日近九千萬人口中,基督徒總數約僅十餘萬,福音派僅數千,比例之低幾至全球之最。但也在這道長蔭中,看見新芽:在新教群體裡,神興起多位庫爾德籍領袖與牧者,在低調中牧養、在邊陲處建立群體。若把這些新芽當作「錨點」,並以商務與家庭為「繫纜」,華人的駱駝就能與在地同工一起,把一段段「臨時便道」鋪成可通長車的大道。
更宏觀的層面,是記憶的修復。亞伯拉罕的「本地本族」——吾珥、哈蘭(巴旦亞蘭)——今日在庫爾德範圍內;利百加、雅各、拉結、利亞與以色列十二子皆在此地段編織家史。這份家族記憶不是情緒動員,而是神學事實:神讓救贖故事的起點與末後和好的大道在同一片山地相遇,讓我們在工地上與先祖相望。當我們說「舉目看田,莊稼已熟,可以收割」(約 4:35),不是走過路過、打卡即走,而是把帳棚扎下、與田主立約、與鄰舍分糧。
因此,用四個結語把工程封頂也把願景打開:
1.戰略位分:瑪代/庫爾德是亞述大道的策略性棋子。從先知的宣告、帝國的更替、聖陵的印記、到當代宣教門檻,都指向同一結論——沒有庫爾德,就沒有大道的中樞。
2.差派位分:華人是駱駝,不是戰車;是供應線,不是佔領軍。以敬拜和工作並進,以商務與門訓齊驅,讓大道在每一段區間「通車」。
3.工程規範:合一、聖潔、秩序、透明。先把心路修直,再讓城門抬頭;先把臨時便道打通,再澆築長期路基。
4.國度宣告:神從起初指明末後之事(賽 46:10),祂口中的話必不徒然返回(賽 55:11)。終有一日,「世上的國成了我主和主彌賽亞的國;祂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啟 11:15)。
大道既是異象,也是工程;既是敬拜,也是治理。當我們在旱地上安靜行走,以駱駝的耐力、以工匠的誠實、以家人的溫度,與庫爾德弟兄姊妹、與埃及與以色列的肢體、與列國的教會並肩,Mesilah 會在看似不起眼的里程碑中逐段亮起。那時,人必說:這不是人的功績,而是那位在荒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河的主,照著祂所說的,使萬民在祂裡面同敬拜、同蒙賜福。
(注釋一)總結來說,「代際工程」的核心精神是 跨世代的交流、合作與傳承,應用範圍可以是社會教育、城市規劃,或產業工程。
圖文由主恩旅遊同工 編輯 轉載請注明出處
“耶和華如此說:“你們當站在路上察看,訪問古道,哪是善道,便行在其間;這樣,你們心裡必得安息。” 【耶利米書6:16】
“那些出於你的人,必修造久已荒廢之處。你要建立拆毀累代的根基,你必稱為『補破口的』,和『重修路徑與人居住的』。”【以賽亞書 58: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足跡 & 築基】■ Footprints & Foundation
回到根源之地,重啓盟約之泉
十多年來,主恩旅遊商宣團隊藉由規劃異象之旅,與當地福音團隊及本地肢體緊密連結,讓更多人親身經歷跨文化的旅程,並以更寬廣的眼光進入國度視野。
我們誠摯邀請您,一同來「看見土耳其」,「看見以賽亞19大道」。
若您當下無法親臨這片土地,我仍邀請您為中東的和好與復興獻上禱告。因我們深知:腳步無法抵達的地方,禱告能夠抵達。願您每日或每週,分別出時間為中東這尚未得之地禱告──用禱告啟動復興,用禱告托住這地的工人。
✦ 行動呼籲 ✦
• 踏上行程:參與異象之旅,親自走進使徒腳蹤的土地。
• 舉手代禱:即便無法同行,也能以禱告同行,為復興托住工人。
• 分享異象:成為使者,將這份呼召傳遞給更多人。
讓我們一同築基於應許之地,留下屬靈的足跡,見證神的國度在萬民中展開。
延伸閲讀
深耕十載,為您提供在地服務與資源
主恩旅遊深耕中東十年,提供旅遊訂製、商務投資、會議活動(M.I.C.E.)等專業服務,願成為全球華人教會、機構及個人最信任的宣教夥伴。
官網:Rev307.net
信箱:[email protected]
誠摯邀請您與我們同行,親歷神國使命的奇妙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