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容珍/採訪報導】世界正在以AI(人工智慧)和社交媒體的大規模存在的速度發生變化,也影響教會和基督教事工。事實上,在世界各地有些教會和基督徒,開始利用AI科技擴展基督信仰信息、培訓門徒,也期望利用AI優點能加速完成大使命。迎接2025年,AI和數位技術如何改變教會的傳統信仰活動?如何利用AI和數位轉型來增進信仰生活?教會及個人在2025年對於數位科技連結信仰的規劃和異象是什麼?
中華福音神學研究學院資訊中心主任兼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副秘書長蒲正寧長老受訪時表示,看到越來越多教會開始關注AI技術,並積極嘗試將它應用在教會的日常運作中,令人感恩。但是他也提醒,AI發展速度超乎想像,教會必須「勇於嘗試,但也謹慎前行」,不要走得太快,也不要走得太慢。
AI伴隨著許多挑戰 謹慎但不退縮
他說,我們必須意識到,AI的發展速度真的是快到讓人跟不上。還記得兩年前,ChatGPT剛推出時,雖然已經讓人感到驚艷,但其實還有很多限制。當時,它引用聖經經文常常出錯,甚至連簡單的數學計算也會算錯。但短短不到兩年,AI的能力已經有了驚人的進步。現在,它不僅能準確引用不同版本的聖經經文,甚至在邏輯推理和數學運算上,都已經達到接近博士級的水準。這些改變顯示,AI的進展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他說,我們真的沒有太多時間可以浪費,因為其他宗教團體和異端組織早就開始大量運用AI技術,不僅產出無數的文章和圖片,還在各大社群平台上建立了龐大的影響力。如果教會跟不上這波科技浪潮,弟兄姊妹未來在網路上接觸到的內容,很可能大多數都來自這些團體。
「在擁抱AI的同時,教會也必須保持謹慎,不能盲目跟風!」他說,因為AI帶來的不僅僅是便利,還伴隨著許多挑戰。像是AI倫理問題、隱私保護、錯誤資訊的傳播,甚至是AI可能帶來的社會不平等,這些都是必須小心面對的議題。因此,在發展AI時,教會應該抱持勇於嘗試,但也謹慎前行的態度,找到合適的平衡點,才能在這股科技浪潮中穩健地前進。
他在《迎向新的世代!教會第一本AI應用指南》書中提到,AI不只是教會行政上的好幫手,它還可以在教育、宣教,甚至靈性關懷上發揮重要的輔助角色。它能提供更精確的數據分析、更高效的行政管理,甚至在牧養關懷上,成為牧師和同工的重要助手。蒲長老說,年輕世代已經完全沉浸在數位文化中。教會需要用「福音處境化」的思維,來回應這個現實。就像保羅所說:「向什麼樣的人,我就作什麼樣的人」,我們需要調整傳播策略,運用年輕人喜愛的媒介,像是短影音、數位內容、VR工具,讓福音更自然地進入年輕人的生活中。
運用AI遇到的困難及突破建議
他表示,教會不應該把AI看成是一種威脅,或只是單純的工具。它其實是一個時代賜給我們的機會。只要積極擁抱AI技術,建立清晰的倫理框架,並靈活調整傳播策略,教會就能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中,持續有效地傳遞基督信仰的核心信息。
蒲長老也認為,在AI浪潮下,一般教會在運用AI科技時確實面臨不少困難,他認為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層面:
1. 觀念上的障礙:許多教會對AI的認識停留在表面,甚至存在懼怕或誤解。有些人擔心AI會取代人類的角色,甚至質疑其在信仰和靈性層面上的有效性。牧者和教會領袖在理解AI技術的潛力和限制上存在差距,可能過於保守或未能全面認識到AI工具可以如何增進牧養和教會事工。
突破建議:舉辦AI技術相關的培訓和研討會,幫助教會領袖和信徒建立正確的AI認知。分享成功案例,讓教會看到AI如何在其他教會有效發揮作用。
2. 技術與人才不足:許多教會缺乏AI技術專業人才,也缺乏維護或操作AI工具的能力。即使有了AI工具,也可能因無法有效應用而淪為裝飾品。此外,訓練AI模型需要高額的經費與技術門檻,這對資源有限的教會是一大挑戰。
突破建議:與專業的AI技術公司或學院合作,建立適合教會的AI工具。開設AI相關培訓課程,幫助教會內部人員學習基礎AI工具使用技能。在經濟可行範圍內,考慮使用客製化GPT等現有平台,降低技術門檻。
3. 資源與經費不足:AI模型的訓練、運行及維護都需要龐大的資金投入。特別是小型教會,可能無法承擔這樣的開支。即便大型教會有資金,也可能在分配上難以優先考慮AI技術的導入。
牽涉到倫理和神學問題的提醒
突破建議:聯合多個教會或機構,共同出資建立共享AI平台。尋求外部贊助或教會基金,專款專用於AI技術建設。
4. 倫理與神學問題:AI在牧養、講道甚至靈性指導方面的應用,可能引發倫理及神學上的爭議。例如,AI生成的講章是否具有靈性深度?AI能否在禱告、輔導等方面取代人類?相關議題的提醒值得注意。
突破建議:建立教會AI倫理指導原則,確保AI技術的應用合乎神學與教義;將AI視為輔助工具,而非取代人類牧者或靈性指導的角色。
5. 實際應用有限:即便教會擁有AI工具,往往缺乏有效的策略來將其整合到教會日常運作中。例如,如何運用AI優化教會行政管理、加強會眾連結,或是提升牧養品質。
突破建議:根據教會的實際需求,設計可行的AI應用策略。在教會行政管理、講章準備、靈性輔導等方面,逐步引入AI技術,建立標準化流程。
善用AI 讓牧養宣教和社群連結更有效率
蒲長老認為, AI並不是要取代信仰的核心,而是成為幫助教會實踐使命的好夥伴。只要願意調整思維、培育專業人才、整合各種資源,並且找到適合教會使用的技術,AI就能幫助我們突破各種挑戰,讓牧養、宣教和社群連結變得更有效率。
在這個AI快速發展的時代,教會不能只是被動地跟著潮流走,而是要勇敢站出來,成為AI應用的引領者,為信仰和我們的社群帶來更多的祝福和可能性。
隨著AI技術在新的一年持續高速發展,教會面臨的不僅是挑戰,更是千載難逢的福音契機。教會必須用開放、積極的態度擁抱這股科技浪潮,才能在變革中找到福音的新入口,將福音傳遞給更多人。他也提出六項建議:
在AI浪潮找到福音入口的六項建議
第一,要有「AI福音處境化」的思維:福音本身是不變的,但傳遞福音的方式必須隨著時代而變。現在的年輕人習慣透過短影片、社交媒體等平台接收資訊,教會也應該學習將福音信息轉化成易於傳遞的內容,讓福音信息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中,更容易被人看到、聽到,甚至感動。
第二,訓練教會專屬的AI模型:市面上的AI模型大多是以網路公開資料為基礎訓練而來,這也意味著在解釋信仰、神學和聖經時,可能出現錯誤或偏差。教會可以考慮建立屬於自己的AI模型,將聖經註釋書、牧師講章、神學教材等納入訓練數據,確保AI回應信徒問題時,能提供準確且符合信仰的答案。同時,這些專屬模型也可以滿足在地化需求,提供更貼近華人文化與語言背景的福音內容。
第三,AI作為牧者的助手:AI可以在許多方面減輕牧者的負擔,例如協助準備講道內容、提供聖經經文的語境分析,甚至協助行政工作,如會眾出席率分析、財務管理、活動規劃等。這不僅提升了教會的運作效率,也讓牧者有更多時間專注於靈性關懷和與會眾的深度互動。
第四,關注弱勢群體的需求:AI技術不僅能帶來效率,也能幫助教會關懷弱勢群體。例如,透過AI語音識別和翻譯技術,可以讓不同語言背景或有視聽障礙的信徒更容易參與崇拜。教會還可以運用AI分析社區需求,發現隱藏在數據背後的社會痛點,從而規劃更貼合實際需求的福音事工,讓教會成為真正的社區燈塔。
第五,保持「人性與靈性」的核心價值:AI雖然強大,但它終究無法取代人類的情感和靈性共鳴。無論AI多麼聰明,它都無法真正體會人類的痛苦、掙扎與盼望。因此,教會必須提醒自己,AI是工具,而非核心。真正的牧養依然需要真實的人際關係、深度的陪伴,以及聖靈的引導。
帶來許多倫理挑戰 須建立指導原則
第六,建立AI倫理指導原則:AI的發展帶來許多倫理挑戰,例如隱私保護、假消息生成、技術濫用等。教會應該建立清晰的倫理指導原則,確保在使用AI時,不違背基督教的核心價值觀,並教育會眾在面對AI技術時,能有清晰的判斷力。
AI是一把雙面刃,教會需要有智慧地使用它,將其轉化為傳遞福音、牧養信徒、服務社區的利器。在這個時代,教會若能善用AI,不僅可以突破時空限制,將福音傳遞給更多人,更能在這數位化的世界中,創造一個讓人們感受到上帝愛的溫暖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