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2024年台灣的新生兒人數沒有出現「龍年效應」,恐跌破13萬人。其實不單是台灣,少子化現象也在全球蔚然成風。少子化會對教會信徒結構有何影響?教會該如何調整未來規劃,來因應信徒減少的挑戰?
根據美國穆迪中心(D. L. Moody Center)主席詹姆斯.史賓瑟博士(Dr. James Spencer)在Christian.com網站發表的專文《Is Depopulation a Threat to the Church’s Future?》(人口減少對教會的未來構成威脅嗎?)指出,自2007年以來,美國出生率持續下降,其背後原因並非政策因素,而是當代年輕人群體的人生優先選項順位發生了變化。這一代的年輕人更加關注養育子女與自己的職涯發展及理想生活方式之間的衝突。《紐約時報》報導的2018年美國生育率研究也顯示,64%的受訪者表示「托兒服務太昂貴」,49%擔憂經濟壓力,42%希望有更多的休閒時間,36%則認為「難以平衡工作與生活」。這些因素共同影響了年輕人對於生育的選擇與態度。
培育來到教會的各年齡層皆得牧養
在年輕族群的眼裡,生養孩子似乎已經成為通往美好生活的障礙,或是實現了「美好生活」之後,才可以享受的奢侈品。生育率的下降在人口層面是顯而易見的。詹姆斯.史賓瑟博士提出,家庭是聖經中重要的社會安排,無論在舊約還是新約中,都看到兒女要孝敬父母和父母要養育敬虔的孩子的教導;在少子化的趨勢下,像教會這樣的信仰團體,要看重培養和訓練教會信徒,生活在神的權柄之下,也就是培育教會內各年齡層的人都能成為主的門徒。
那麼教會和信徒要如何看待少子化社會已然來臨的事實,和如何應對人口減少的挑戰?史賓瑟博士指出,教會和基督徒可能需要開始思考如何服事愈來愈多的單身人士,提供他們在來到教會之後,有更多單身的成長事工活動,來照顧和牧養他們。少子化社會下的教會,要去認識和了解信徒們維持單身的動機。
聖經中的保羅提到保持單身的狀態,是為了可以更專心、一心一意服事主,這樣的單身是一種事奉主的選擇,而另一種單身或是婚後不生孩子,可能是出於經濟或是其他原因的選擇。教會的牧養不能讓單身者、婚後不生孩子,或是孩子生得少的信徒,感到教會有些看不起他們,甚至令他們感到羞辱。
他鼓勵基督徒可以表現出因信基督而帶來的平安和喜樂。在少子化社會,因著各種原因和憂慮,阻礙人們生育孩子,或是將孩子視為邁向美好生活的障礙。基督徒應認識到孩子的本質,是上帝透過詩篇一二七篇3節應許的祝福。身為相信上帝供應的教會和信徒,可以用不同的視角看待兒童,以提醒世界,生養孩子不是負擔而是祝福。
地方教會分享少子化牧養和外展經驗
在教會主責兒童主日學和婚姻家庭事工的平鎮浸信會陳嘉華牧師受訪時表示,台灣的教會跟美國的教會一樣,都受到少子化的衝擊,出現主日學的孩子人數減少,單身者比例增加的趨勢。她在牧會現場看到的是,由於很多父母孩子生得少,所以他們會想親子一起參加主日。2025年平鎮浸信會也會提供這樣的聚會,並持續透過外展的福音行動,在社區和校園裡接觸更廣大的未接受基督信仰的親子和單身族群。
陳嘉華牧師說,以平鎮浸信會的兒主聚會為例,有分成學齡前0到3歲、3-6歲和小學1-6年級三個階段。她鼓勵兒主同工的異象就是「牧養孩子,最重要的,也必須要牧養孩子的父母和家長」。例如該教會的兒主就推動0到3歲的孩子的父母,要帶著孩子一起參加親子崇拜,老師們透過牧養孩子,也同時牧養帶孩子來的家長們。
2025年起,該教會的兒主團隊也邀請父母一起來同工。陳嘉華牧師說,教會兒主孩子的爸爸組成「超爸服事團隊」,每個月都會有一次特別的聚會。就是在崇拜時跟孩子們有一些特別的互動和課程,幫助孩子從小跟著爸媽一起聚會,找到歸屬感。
此外,每週五有兒童的RPG禱告會,兒童被牧養後可以起來成為領袖,然後去服事人,也有爸爸媽媽跟孩子一起全家服事。陳嘉華牧師說,2025年教會領受的呼召,就是孩子和父母都要一起來教會崇拜和被牧養。
本身是三寶媽的陳嘉華牧師說,2025年在教會將持續傳講「有耶穌,我們勇敢結婚;有耶穌,我們勇敢生小孩」。因為婚姻和家庭是神給人的產業和祝福。幸福的婚姻、美滿的家庭、充滿影響力的人生,就是教會的願景,號召許多家庭和許多即將進入婚姻的年輕人或還未進入婚姻的單身者,領受婚姻家庭不是選擇,而是天父要給人的產業的應許。
陳嘉華牧師說,她已經為50對年輕男女證過婚,他們都很年輕就結婚,婚後也有生子計畫,他們在教會可以看到一個有別於世界價值的榜樣,教會透過很多社區工作,讓福音朋友在孩子教養上可以看到不一樣的方向和選擇。
2025年,教會的兒童團隊將啟動「親子故事列車」,作為社區福音外展的一部分。這項活動特別邀請教會中為人父母的信徒,帶著孩子一起參與服事社區的活動。在故事列車走訪社區的過程中,不僅能向福音朋友展示教會的美好,也讓孩子們有機會成為給予與付出的人,從而體會到如何在生活中分享和關懷。此外,這個活動還為關心子女教養的父母提供了不同的教育觀點,幫助他們在教育中找到更多的啟發。
面對少子化的社會挑戰,教會積極活出榜樣,繼續走出去,實踐「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