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獻章(華神舊約教授、教牧博士科主任)
家庭、教會和邦國想要跨代傳承信仰,可以借鏡三國時代權勢的分合變遷,以及以色列大衛王的剛強和軟弱。
粉碎孔明輔佐之下劉備復興漢朝恢弘藍圖的人,不是赤壁之戰後無奈感嘆「既生瑜,何生亮?」的周瑜,不是在孔明所派的關雲長面前爬過去的曹操,也不是險些被孔明火攻燒死、破不了空城計的司馬懿父子,而是劉備的兒子劉禪!
跨代傳承的鮮明對比
即使知道不可為而為之的諸葛孔明,兩次親自北伐曹魏試圖復漢,出發前還寫《出師表》給後主劉禪,勸他親賢臣,遠小人,但劉禪終究是扶不起的阿斗,被司馬懿父子所滅。對比之下,大衛臨死之前給繼承王位的所羅門王寶貴的屬靈遺囑,勸誡他務必親近神、剪除小人(約押和示每),成為神國大丈夫(列王紀上二章1-9節),因此所羅門為王四十年!
孔明臨死之前,為劉禪預備將才姜維;大衛臨死之前,為聯合王國預備大衛的勇士們(撒母耳記下二十三章)。劉備和孔明跨代傳承失敗了,大衛則成功地將王位適人適任地傳遞給所羅門,核心的關鍵是以色列擁有比《出師表》更寶貴的神的話,和「以耶和華為神的,那國是有福的!他所揀選為自己產業的,那民是有福的!」的應許(詩篇三十三篇12節)。
此外,撒母耳記下最後的篇幅還記載,大衛為了跨代傳承的順利,處理兩件人本主義思維的孔明不會觸及的事:1.掃羅背約,殺死基遍人,導致國中饑荒(撒母耳記下二十一章1-14節);2.大衛數點兵數,上帝降瘟疫,大衛築壇獻祭(二十四章)。
這兩事件,前者清除前朝掃羅的餘孽,後者預備了所羅門所要建造的聖殿;前者消極地亡羊補牢,後者不僅亡羊補牢,更是承先啟後地建立了以色列的信仰中心──聖殿!這兩個事件都與信仰有關,也都幫助以色列王國繼續跨代傳承。
連續三年大饑荒的起因
撒母耳記下二十一章,記載以色列曾有連續三年的饑荒。饑荒的起因,是掃羅曾攻擊基遍人,違背了約書亞與他們所立的約(約書亞記九章)。基遍人等候耶和華伸冤的日子,當大衛為此事召喚基遍人問話時,才將深藏心中的深仇大恨完全顯露,他們要求大衛,由掃羅家族的七個人承擔該有的報應(撒母耳記下二十一章2-6節;約書亞記九章20節)!
上帝藉由這大饑荒,提醒大衛要公義地處理屠殺基遍人的事件。屠殺基遍人是掃羅在位掌權時所發生的,但上帝等到掃羅家勢力式微時才為基遍人伸張正義,這棘手的問題,正考驗著大衛執政的智慧。大衛不僅秉持上帝的公義(掃羅家族該受罰),也彰顯上帝的慈愛──因他曾與約拿單起誓結盟,所以不願交出約拿單的兒子米非波設。
基遍人在耶和華神的見證之下,將掃羅子孫七人懸掛於山上示眾,使自己從仇恨中得到釋放,看見想要彰顯的公義,也回應耶和華神對掃羅家的懲罰,結果,「從動手收割的時候直到天降雨在屍身上……」,意味著耶和華神認同大衛的處置,乾旱饑荒得以舒解。
事件之後,兩名被處死後裔的母親利斯巴,雖然無法改變兩子受死的事實,卻默默搭棚在刑場旁,日夜保護死者尊嚴不受咒詛,不被空中雀鳥、田野走獸糟蹋。這母親對死者的慈心,引發大衛收殮死者的行動,成為解除饑荒的關鍵!
大衛知道耶和華神對掃羅家的懲罰認同,也聽聞利斯巴陪伴、守護著屍身,同理掃羅家族所處的悲傷,遂重新安葬掃羅、約拿單與七名後裔的屍身,以示慰藉!「此後神垂聽國民所求的。」(撒母耳記下二十一章11-14節)
靈修神學家畢德生牧師(Eugene Peterson)說得對:「是利斯巴讓大衛意識到神學上,神所喜悅的不是犧牲而是憐憫;不是透過奪人命來換取贖罪,而是透過尊榮死者;不是透過不仁的殘暴,而是透過人性的同理。」
路益師說:「慈愛離了公義,就不再是慈愛了。」大衛這既公義又慈愛的執政原則,正是聖經對君王的要求:「你當為啞巴開口,為一切孤獨的伸冤。你當開口按公義判斷,為困苦和窮乏的辯屈。」(箴言三十一章8-9節;參詩篇七十二篇1-4節)他也成為以色列好王「蓋棺論定」的門檻(參列王紀上十五章11節;列王紀下十八章3節),跨代傳承的好榜樣。
自我膨脹數點兵數遭災
基遍人被殺導致國中饑荒,與大衛無關,但是數點兵數,因此惹怒上帝,降下瘟疫,罪魁禍首正是大衛。盧雲說:「每個人都有其貧乏之處,而那就是上主要停留的地方。」大衛從此次的失敗,經歷到上帝的赦免,轉而為兒子所羅門預備建聖殿,讓以色列從此有敬拜和赦罪的聖殿,讓信仰可以歷世歷代傳承!
以色列信仰的地標是聖殿,因此被擄外邦的但以理一天三次面向聖殿跪拜,三批被擄者也急切地希望歸回聖城聖殿朝拜!稀奇的是,聖殿建造的起點,卻源自瘟疫,這瘟疫還是上帝親自降下的(撒母耳記下二十四章15節)!
綜合兩本正典,似乎浮顯經文的矛盾:撒母耳記下記載「耶和華又向以色列人發怒,就激動大衛,使他吩咐人去數點以色列人和猶大人。」(撒母耳記下二十四章1節),但歷代志上二十一章1節卻說:「撒但起來攻擊以色列人,激動大衛數點他們」。
讀者請留意,其中有蹊蹺:關鍵不在上帝和撒但之間的「神鬼交戰」(撒但僅是被造,絕非上帝對手),而在當事人大衛數點兵數的動機,連約押都「看不下去」:「大衛對跟隨他的約押元帥說:『你來回走遍以色列眾支派,從但直到別是巴,數點百姓,我好知道百姓的數目。』約押對王說:『願耶和華──你的神使百姓的數目增加百倍,使我主我王親眼得見。我主我王何必要做這事呢?』但王堅持他對約押和眾軍官的命令。約押和眾軍官就從王面前出去,數點以色列的百姓。」(撒母耳記下二十四章2-4節)
歷代志作者更清楚凸顯不服的約押,襯托出大衛數點兵數背後的自大和野心:「約押說:『願耶和華使他的百姓比現在加增百倍。我主我王啊,他們不都是我主的僕人嗎?我主為何吩咐行這事,為何使以色列陷入罪裏呢?』但王堅持他對約押的命令。約押就出去,來回走遍以色列,然後回到耶路撒冷。」(歷代志上二十一章3-4節)
原來,大衛數點兵數自我膨脹的動機,並非「神不知鬼不覺」。上帝不喜悅這事,便降災給以色列民,透過先知迦得,給大衛三個審判選項:七年的饑荒、被敵人追趕三個月、國中三日的瘟疫?(撒母耳記下二十四章13節)
預備神兒女得赦罪的管道
寶貴的是,大衛一悔改,心就柔軟(華人家庭、教會和社會何等需要這樣的領導啊!)回答迦得說:「我願落在耶和華的手裡。」因此上帝降瘟疫三天,民間死了七萬人,且正要滅城的時候,上帝後悔,不再降災。大衛就用五十舍客勒,買了滅民天使出現的耶布斯人亞勞拿的禾場,為上帝築壇獻祭,瘟疫就止住了。上帝的憐憫原來是向審判誇勝!
這禾場,日後成為以色列敬拜的聖殿所在,也是耶穌被審判的地方!上帝透過大衛的失敗和軟弱,預備了神兒女得赦罪的管道──聖殿所預告的耶穌,成為我們信仰跨代傳承的根基!
原來,不論是家庭、教會、社會任何階層,要成為有影響力的帶領者,就得讓自己的生命更為敞亮透明,好讓後進晚輩從我們的裂縫和瑕疵,看見上帝的榮光和憐憫,才能將亞伯拉罕的神傳承給以撒和雅各,讓摩西的神成為約書亞的神,讓以利沙跟從以利亞的神。
這也正是保羅門徒造就的原則。他晚年寫信承接事奉的提摩太,說明了影響力的法則就是讓門生看見自己的不配和裂縫:「我從前是褻瀆神的,逼迫人的,侮慢人的;然而我還蒙了憐憫,因我是不信不明白的時候而做的。並且我主的恩是格外豐盛,使我在基督耶穌裡有信心和愛心。『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這話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然而,我蒙了憐憫,是因耶穌基督要在我這罪魁身上顯明他一切的忍耐,給後來信他得永生的人作榜樣。」(提摩太前書一章13-16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