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1 基督教論壇報 / 社論言論

【社論】漫談AI浪潮與自我健康管理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本報主筆】最近吵得沸沸揚揚的生成式人工智慧,話題圍繞著看似橫空出世的DeepSeek(深度求索),以及愈來愈被各界廣泛使用的ChatGPT(聊天生成預訓練轉換器),人工智慧在各個行業的應用,正要進入百家爭鳴的時代,醫療健康產業也無法自外於此AI浪潮。

例如,為了防治老年人跌倒傷害,現在已有不少廠商,發展出透過熱感應偵測跌倒的裝置,而智慧型手錶則可透過動態偵測達到果效。

其實,在人手一機的時代,醫療的應用程式已有許多人在使用,例如:可以查詢個人醫療資訊的「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健康存摺APP)、供醫師查詢病歷的「雲端藥歷」等。人工智慧的科技雖然還不到無所不在的程度,但未來的應用必然愈來愈廣泛,可以說身為現代人不得不接觸AI科技。然而,AI的性價比,以及潛在的道德風險,仍有待評估。

自我健康管理  減少醫療支出
隨著台灣人口老化帶來的醫療需求壓力,以及醫療技術與服務需求量增加,全民健保於2007年左右開始出現財政壓力。近年來健保的前五大支出為:癌症(尤其是大腸癌、乳癌、肺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併發症、慢性腎臟病及透析治療、骨關節疾病等。

除了血液透析維持在高成本支出外,晚期癌症的治療費用、心臟介入手術、關節置換手術支出仍逐年增加,在在都指出人口老化對於醫療成本的衝擊,以及癌症早期篩檢、各種慢性病的預防及治療的重要。

那麼從個人面可以怎麼做,以達到自我健康管理,減少醫療支出的雙贏局面呢?以下提出下列七點建議,供讀者參考:

1. 運動的「時間」與「強度」,比「步數」更重要。
雖然近年來國人大多重視每日的行走步數,加以計步器、智慧型手錶的盛行,以任何時間的行走步數,累加起來作為運動量的指標。然而,單以步數作為標準,往往是不足夠的。要達到對個人健康有利的運動建議量,需每週累計150-20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的運動,這也超過以往「運動333」的時間。

2. 「飲食金字塔」的比例原則。
世界各國的「飲食金字塔」差異並不大,也接近WHO(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雖然2005年美國農業部提出了飲食金字塔修正版,以及近年來更為流行的「我的餐盤」,重點其實是「比例原則」、「缺一不可」,也就是蔬果類的佔比要高,但不代表排除肉類、油脂類的必要性。若對照國健署發表的「我的餐盤手冊」,以及外食族的餐點,就可以發現其中的差別。

適當健康飲食  降低癌症風險
3. 「漸進式」原則適用於運動和飲食。
對於久未運動者,逐漸增加運動量是較為合宜的做法,可以使身體有時間調適,而不會在突然、劇烈的運動後,身心反而覺得倦怠。節食、減重也建議漸進式的執行,急遽的節食固然可以快速達到減重的效果,但是不易持久。

4. 「健康生活型態」與慢性疾病藥物一樣重要。
雖然大部分的代謝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都是不健康的生活型態造成,但並非表示一旦開始接受藥物治療後,就可以忽略健康生活型態的影響,糖尿病人如果持續高糖飲食,藥物的劑量勢必增加;反之,適度調整生活型態,有助於體重控制與改善代謝,甚至有機會減低藥物使用量(唯此點仍需與處方醫師討論)。

5. 「減醣飲食」的重要性僅次於戒菸、戒酒。
雖然在醫學研究的發展中,精緻糖類對健康的負面影響,一度被「油脂」的影響所遮蓋,但近年來已逐漸受到大眾所重視。雖然其重要性不若戒菸與戒酒,但精緻糖類除了不利血糖控制外,也是影響人體代謝的負面因素,並且與癌症風險有關。

運動有助健康  敬虔對生命有益
6. 適當程度的「重力訓練」有助於肌少症的預防。
肌少症會增加失能的風險,也是中老年人生活無法自理的主因之一,適度的重力訓練,例如:舉水瓶、踏步、拍球、跳繩等,也有助於平衡感與認知能力的維持。

7. 長期熬夜對健康的負面影響不容小覷。
長期熬夜會混亂生理時鐘,對健康的影響可以說是全面性的,諸如:免疫力下降、心臟病風險增加、癌症風險增加等等。「睡眠」對健康是必要的,連續兩、三天不睡覺,人的判斷力可說是急劇下降,大腦在睡眠中的「工作」,好比電腦重新開機,會執行記憶重整、清理代謝物等任務。

忙碌的現代人往往不容易騰出運動的時間,可以參考較不受時空限制的超慢跑(slow jogging),再搭配可以簡要記錄運動型態與時間的APP,如果有同伴一起進行,就可以更有動力了。

聖經說:「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箴言十七章22節),不論身體有何病痛,靠主而得的喜樂必定是良方之一。聖經又說:「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提摩太前書四章8節),有紀律的運動,有助於改善健康的狀態,更進一步地,在信仰上扎根、追求,以致能更多的為主所用。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