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2 基督教論壇報 / 職場生涯

北歐照護服務充滿「人味」的奧祕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周傳久

在丹麥請問一位教育家Ingrid Olsen,什麼是pedagogy(中文有些人翻成「教育學」)這個字對於歐洲重視照顧服務的國家很重要,包含培養服務者,以及對待、幫助失能失智或犯罪……這些別人認為沒有希望的人。Ingrid Olsen精簡而有力的回應道:「神愛世人」!乍看好像文不對題,還是硬扯信仰。我一開始感到困惑,現在稍微明白了。

溫暖照顧失能者的關鍵
Ingrid Olsen女士曾在丹麥基督教自由小學任教,後來加入挪威差會來台灣宣教,她曾在信義神學院教授聖經與聖樂,退休後專門從事丹麥監獄的華人受刑人,甚至對人蛇集團進行福音工作。

她看到很多老人(未必失智)面對他人意興闌珊,跟別人相處覺得是負擔,生活過得越來越退縮。其實在這群人當中,有很多人是從年輕時就對人沒有很大的興趣。一路活到老,等到退休,工作上的社會關係失去之後,更顯得孤單,接著退縮,變成身心生病。

也有很多人說,要做照顧或服務工作的人,必須對人有興趣。可是有些人對人沒有很大的興趣,或者不是以人為本,而是「以人數為本」,卻因生計或別人的命令而從事照顧服務行業,自己覺得辛苦,被服務的客戶也辛苦。或者把自己的成就價值建立在客戶的反應與變化有沒有如自己的期待,而產生無限的無力感。

Ingrid Olsen女士分享經驗。(作者提供)

懂得愛人的關鍵
人若以「神愛世人」的態度活著,懂得去愛人、對人能有很多興趣,是因為知道上帝愛所有人、包含我們以及所面對的人。

上帝對我們有興趣,使我們內心歡喜快樂。上帝看我們的價值不是建立在財富和地位,而是我們的「存在」,我們是上帝在乎的,所以,我們有與生俱來、別人不能奪取的自我形象。

我們也是因此活出「人味」,自然展現源自上帝的愛的「人味」來與人互動,無論是否認識還是非親非故者。我們不會把自己主要的價值寄託於對方的反應。

進一步,更多認識信仰,會學習用自己白白得來上帝赦罪恩典的想法,而以白白得來白白捨去的生活風格溝通、行動來對待別人。

這是多年來很多國人感受到丹麥、荷蘭、奧地利、比利時等國家,很有人味而心嚮往之的背後故事。沒有這層理解,光是模仿這些國家的照顧表單和購買機器,實踐的成果可能就不是那樣的味道。

Ingrid Olsen女士對教育學的解釋是「神愛世人」這麼簡單卻蘊含豐富的四字,說明了教育者、照顧服務者的角色是個橋梁,透過行出上帝的愛為經緯,來承載新知與技能執行專業;以至於許多被醫師、老師、獄政者看為難以教化的人,也變成活出「神愛世人」的樣子。

Ingrid Olsen女士分享經驗。(作者提供)

對人有興趣  彼此不孤獨
這樣看來,為什麼「先進、具有人味的照顧」總是發生在那些國家,也不奇怪。為什麼看不到、聽不到的人,可以快快樂樂在鋸木工廠工作,也不奇怪了。

不明白其中道理的人,往往認為營造「人味」是靠著有錢,北歐國家做得出來都是因為有錢。看看現在社會一再發生的例子,台灣其實不窮,勞政、衛政、教育、農業等各個機關,掌握的經費不少;然而這並不能預測或保證發生對價的服務和政策結果。

未來,從事培訓照顧服務行業的人,或又在編經費要出國考察的人士,若願意先了解這些國家生活的基底論述,或許能比較不被眼前的經費遮住視線、看不到人,而是把錢幣拿遠一點,更看到人,而且用神愛世人的眼光看自己與別人。自己更幸福,周圍的人也更幸福。

也祝大家到老,退休離開職場,仍然因「神愛世人」而對自己和別人都有興趣,不管有沒有去日照據點,都能對人有興趣,幫助並且在乎人。當更多人願意一起幫助有需要的人,甚至來當服務志工,不只長照經費可以更有效的運用,而且孤單的人也孤單不了,因為不論實體或遠距,他也在天天幫助人而與人互動。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5-02-12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無日不然
2025-02-12 基督教論壇報 / 愛家真情
一個祖父的禱告─寄語孫兒
2025-02-12 基督教論壇報 / 職場生涯
北歐照護服務充滿「人味」的奧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