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編譯 Joseph Chen / 報導】維基百科(Wikipedia)聯合創辦人、哲學博士拉里.桑格(Larry Sanger)2月5日在他的部落格上宣布,他已經歸信基督,並詳述了自己從懷疑論者到基督徒的心路歷程。他的歸信之路漫長且充滿探索,他希望能夠觸及那些像他過去一樣,對信仰仍無法信服的人。
維基百科是全球網際網路訪問量前五大的網站之一,由桑格與網路企業家吉米.威爾斯(Jimmy Wales)於2001年共同創辦。然而,這位在哲學領域深耕數十年的學者,長期以來一直自稱為「不可知論者」和「懷疑論者」。他長期致力於理性、懷疑主義和智識嚴謹性的研究,主要活躍於無神論者與不可知論者的學術圈子裡。
此外,他也曾與俄裔美國小說家兼哲學家艾茵.蘭德(Ayn Rand)的社群有密切接觸,該社群以其強烈的世俗世界觀而聞名。她的哲學主張理性自私(rational selfishness),認為個人應該追求自身利益,政府應限縮干預,社會應建立在自由市場資本主義之上。她的思想影響了美國的自由意志主義(Libertarianism)和保守派經濟學派,至今仍具爭議性。
在桑格的部落格文章〈一位懷疑論者如何成為基督徒〉中,這位56歲的學者寫道:「儘管我曾經有超過35年的時間是無信仰者(nonbeliever),但我不會把自己描繪成一個歸信的「信仰敵人」,因為我從來不是,我只是個懷疑論者。我特別希望能接觸到那些曾經像我一樣的人:理性思考者,他們也許對這個想法持開放態度,但仍然無法被說服。」
童年信仰的流失與求知的探索
桑格於1968年出生於一個基督教家庭,家人固定參加密蘇里路德宗教會(The Lutheran Church—Missouri Synod, LCMS )的聚會。12歲時接受了堅信禮,但隨後,他的家人停止參加教會聚會,使他逐漸脫離了信仰。「我大概在14或15歲時就不再相信上帝了」,他回憶道。
自幼聰穎、好奇心旺盛的桑格「總是喜歡問許多問題」,這促使他對哲學產生了濃厚興趣。他曾經認為:「只有那些固執己見、缺乏好奇心、無法回答棘手問題的教條主義者才會相信上帝。」他視自己為真理的探索者,因此選擇主修哲學,並準備成為一名大學教授。他曾與非理性主義者、虛無主義者和客觀主義者(Objectivists)互動,然而,他對這些思想流派的回應感到失望,最終決定發展自己的哲學體系。
2000年,他完成了博士論文答辯,並在幾所大學任教。2005年後,他全心投入於自己的網路項目,包括維基百科。
對於上帝的思考轉變
起初,桑格的立場是不可知論,他曾說:「我甚至不知道『上帝』這個詞的真正含義,所有使用這個概念的論點我都認為是荒謬的。」然而,在1994年,一名學生向他介紹了「微調論證」(Fine-Tuning Argument),以此來證明上帝的存在;這一論證對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那讓我印象深刻,因為我發現自己竟然無法反駁,甚至流下了眼淚,這讓我感到震驚。直到今天,我仍然不確定這是為什麼。」
儘管如此,他從未認同激進的無神論者,例如理查.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等「新無神論者」(New Atheists)。他認為他們的論點「粗魯又令人反感」。這使他在關於上帝存在的辯論中,開始傾向於有神論的一方。雖然他仍然自認為是不可知論者,但因著他對信仰哲學家的尊重以及對他們論點的認同,使他開始認為信仰上帝「至少是合理的」。
信仰開始改變他的世界觀
2001年,桑格結婚,2006年,他的第一個孩子出生,這讓他對倫理學的理解發生了變化,並開始質疑無神論的立場。「如果我願意為我的妻子和孩子犧牲生命,那麼我還算是在追求個人利益嗎?」他自問。
隨著「不信的理由一個接一個地瓦解」,他對聖經的態度也開始發生變化。2010年起,桑格開始偶爾為孩子朗讀一些聖經故事,但當時的他仍將其視為「單純的故事,沒有什麼深刻的內涵」。
然而,他對世界的觀察使他對宗教的看法變得更加正面:「作為一種嚴肅的文化力量,宗教曾經能夠激勵人們活出更美好的生命,但如今卻成為昔日榮光的黯淡迴響。即使作為一個非信徒,我也認為這是一種真正巨大的損失。」
轉捩點:面對善與惡的思考
當「愛潑斯坦案」(Epstein case)曝光,揭露了一個涉及兒童販賣與性剝削的有組織犯罪網絡時,桑格深感震驚。「如果我們的社會體系允許這種事情肆無忌憚地發生,那我們究竟生活在一個怎樣的世界?」
透過朋友推薦的書籍,他發現這類罪行與某些神秘的靈性實踐有關,隨著他深入研究,他對這個問題感到越來越不安。這次經歷促使他更深入探討聖經對於善與惡的教導。
「當我真正開始理解它時,我發現聖經比我預期的要有趣得多——更令我震驚的是,它竟然是一脈相承的。」他表示,自己發現聖經能夠承受質疑,而他「從來沒有問太多問題」,因為聖經總能提供答案。
正式歸信基督教
在這些新的經歷影響下,他重新審視自己所知的上帝存在論證,並開始撰寫自己的反思文章。到了2020年2月,他正式承認自己相信上帝。
他的著作〈上帝的存在:基督教上帝的哲學論證〉(God Exists: A Philosophical Case for the Christian God)最初只是一篇部落格文章,但他很快意識到它成為一本書的潛力,因此將其從網站撤下,開始撰寫成書,目前仍在持續修改完善中。
雖然桑格已加入多個聖經研讀小組,但他目前尚未正式成為任何教會的會友。「我知道自己被呼召與基督裡的弟兄姊妹一起敬拜,但我總是忍不住提出太多問題」,他說道。
「問太多問題」是最初驅使桑格遠離上帝的原因,但也是幾年後,他接近上帝的原因。
我們身邊有多少個拉里.桑格?
「我從未經歷過驚心動魄的歸信歷程。我是緩慢而猶豫地走向信仰的——雖然充滿興趣,但也充滿困惑與不安」,桑格坦言。
他引用馬可福音十六章15節,呼籲基督徒「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他深信自己應該分享自己的信仰旅程。
桑格這段信仰旅程反映出信仰探索的多樣性,也提醒我們:身邊或許有許多像拉里·桑格這樣的人,他們正等待有人耐心地解答他們的問題,並引導他們發現信仰的真實。(資料來源:Daily Citizen, Evangelical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