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4 好牧人

【以斯帖宮廷劇8】與其來得早,不如來得巧

檢舉
劉幸枝 劉幸枝 追蹤
"The Festival of Esther", by Edward Armitage RA
天上的萬王之王在這個時刻,提醒這位地上的霸主想起一封他已讀未回的訊息,彷彿用祂的手指點擊了一下人類的記憶。

◎劉幸枝(華神推廣教育處處長、教會顧問牧師)

以斯帖記告訴我們一系列看似巧合的事件,但在這些事件的背後,我們發現上帝精心安排的神聖布局。以斯帖舉行兩次筵席,其中的用意雖然令人困惑,但不能否認,在這兩場筵席之間發生了神奇逆轉。這提醒了我們,人有人的籌劃,但神有神的計劃。正如箴言十六章9節所說:「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

那一夜成了命運轉折點
當收到以斯帖第二次邀請共赴筵席的消息後,哈曼更加得意忘形。唯獨末底改,他在哈曼面前絲毫不為所動,不向他低頭乞憐,反而堅持著自己的尊嚴,這令哈曼怒火中燒。於是,哈曼依從親友的建議,製作了一個高達五尺(約22公尺)的木架,準備將末底改吊死。

末底改的不屈不撓彷彿在嘲笑著哈曼的虛榮心,他不肯為了哈曼的虛榮歌功頌德而屈膝。哈曼卻因此感到憤怒不已,他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才是真正陷入危機的人;他就像是在追求刀刃上的蜜糖,最終卻落入了死亡的陷阱。

在以斯帖邀請國王和哈曼的兩次筵席之間,發生了一個「神巧妙的行動」,出乎意料顛覆了哈曼的陰謀,為以斯帖智取敵人奠定成功的基礎。在這兩次筵席之間,出現了奇妙的逆轉。

在首次皇后筵席結束當晚,哈曼已經準備好將末底改吊死的木架,準備在隔天早上向國王報告,要對末底改執行死刑。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亞哈隨魯王竟然失眠了。他不是召來美女相伴,而是透過聆聽史書的方式試圖讓自己入睡。

在以斯帖記第六章提及的「歷史」一詞,指的是記錄每天事件的冊子。也許亞哈隨魯王只是希望藉此達到助眠之效,然而讀史的人恰巧念到,先前兩位守門太監密謀殺害亞哈隨魯王,被末底改聽到轉告以斯帖而被揭發的事件。這些看似連續性的巧合,讓我們看到以斯帖記背後是上帝救贖的鋪墊。

就在哈曼計劃將末底改吊掛在木架上、奏請國王允准的那天清晨,亞哈隨魯王忽然想起了末底改曾救他一命(以斯帖記二章21-22節)。這個時間點不僅來得巧,而且來得妙,我們只能說是神來之筆!

因為史官翻開史冊時,以斯帖記六章2節說:「正遇見書上寫著說:王的太監中有兩個守門的,辟探和提列,想要下手害亞哈隨魯王,末底改將這事告訴王后……。

「正遇見」原文用的是被動語態。神聖的被動語態再次出現!這表示史官並非故意挑選那段歷史讀給亞哈隨魯王聽。上帝藏在細節裡,祂在人的歷史中掌權。在國王睡不著覺的夜晚,祂的時間到了,在祂的時候,大約四年前末底改舉發事件的歷史,竟在無意中被讀了出來……。

以色列博物館收藏的以斯帖記羊皮卷。

人以為的延遲卻是神的時候
當末底改揭發那場陰謀時,這段歷史紀錄中同樣使用了被動語態,以斯帖記二章22節:「這陰謀給末底改知道了,他就告訴王后以斯帖;以斯帖就以末底改的名義對王說起這事。」(新譯本)

神聖的被動語態再次於這段故事顯現,就如同一位隱形的主宰在幕後默默掌控著局勢。天上的萬王之王在這個時刻,提醒這位地上的霸主想起一封他已讀未回的訊息,彷彿用祂的手指點擊了一下人類的記憶。這正是箴言二十一章1節所說的:「王的心在耶和華手中,好像隴溝的水隨意流轉。

這樣的情節也在創世記中有所體現。當約瑟幫助酒政解夢後,酒政卻忘了約瑟的恩惠。直到兩年之後,神才在適當的時機點醒了他的記憶,讓他突然想起曾經承諾的事情(創世記四十一章9-14節)。這種被動的提醒,彰顯了上帝的神聖介入,祂的計劃在人類世界中悄悄發酵,直到到達預定的時刻才顯露出來。

以斯帖在故事中步步為營,然而最關鍵的逆轉卻是來自神的介入。儘管上帝在這個故事中看似隱藏在幕後,卻始終無所不在。祂的存在彷彿藏在每一個細節之中,祂的計劃在人類歷史的每個篇章中悄悄展開。

國王夜未眠的原因並非單純的睡眠問題,而是一則來自天上君王的信息,正悄然指引他前進。在神聖的干預之下,亞哈隨魯王在四年的遺忘後,突然想起末底改曾救過他一命的記錄,這幕畫面在他腦海中閃爍,促使他尋求哈曼的意見(參以斯帖記六章6節)。

"Mordecai’s Triumph", by James Tissot

機關算盡卻遭神逆轉
哈曼對君王的獻策如下:「……王所喜悅尊榮的,當將王常穿的朝服和戴冠的御馬,都交給王極尊貴的一個大臣,命他將衣服給王所喜悅尊榮的人穿上,使他騎上馬,走遍城裏的街市,在他面前宣告說:王所喜悅尊榮的人,就如此待他。」(以斯帖記六章7-9節)

這段獻策讓人忍俊不禁。哈曼誤以為國王所提「喜悅的人」是指他自己,對於享盡富貴的他來說,最渴望的就是虛榮的掌聲,於是費盡心思籌劃一場隆重的遊行,期待公眾的讚譽。原本想像自己坐在馬上,威風凜凜地被人宣揚,然而現實情況卻戲劇性地逆轉了。那位王所喜悅的人竟然是末底改,而王極尊貴的大臣,也就是他──哈曼,竟然成為了他劇中安排的馬伕,必須為末底改牽馬!

哈曼等不及到亞達月才除掉末底改,他恨不得提早對末底改行刑。諷刺的是,他提早對末底改下手的時間,正是提早讓自己進入窮途末路的時刻。「上帝的手」拉了末底改一把,卻讓哈曼跌入自掘的墳墓中。

這段充滿著生動幽默及戲劇性的轉折,讓我們看到哈曼自作聰明的下場。他原以為有機會穿上國王的朝服,騎上國王的駿馬,在城裡風光遊行;他原本以為獨受皇后恩寵,可以連享兩場筵席;他原本以為設置好的絞刑木架即將絞死他的眼中釘。殊不知,一切逆轉了!

"Queen Esther Denouncing Haman",  by Auguste Jean-Baptiste Leloir

在光天化日之下,他成了末底改的馬伕;在鴻門宴當中,吃了人生最後一餐飯局;還來不及稟報國王賜死末底改,自己卻成了先被賜死的人!

亞哈隨魯王的行動雖然顯得荒謬至極,他輕信重臣的詭計而下令對猶大人進行屠殺,甚至忘記了要獎賞那位救過他性命的人。然而,這些看似荒腔走板的舉動和獎賞的延誤,卻成了天上君王施行大逆轉的好時機。上帝的思路和行動超乎我們的想像。在生命中意料之外的轉折,往往成為上帝介入的時刻。

這段故事彰顯了上帝的智慧和超凡的計畫。雖然人的行動可能顯得愚蠢和荒謬,但在上帝的眼中,這些情節都是編織祂計畫的一部分。無論是亞哈隨魯王的錯誤決策還是獎賞的延誤,都在神的計畫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為最終的大逆轉鋪平了道路。

相關文章:

【以斯帖宮廷劇6】危險的託付

【以斯帖宮廷劇7】上帝精心安排的特工隊長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