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4 好牧人

【睿智雞精特別號】沒有人是完全隔離的孤島

檢舉
林鴻信 林鴻信 追蹤

◎林鴻信(基督教研究智庫理事長)

約翰‧多恩(John Donne, 1572–1631)是英國文學史著名的玄學派詩人,但也是一位忠於上帝呼召的牧師,在他痛苦的一生中,歷經貧困、愛妻病死、12個小孩僅存7個。他在倫敦牧會時,遭受三次瘟疫侵襲,三分一人口死亡,三分一則逃亡,他卻仍盡忠牧職、守護講壇。後來自己染疫,被迫放下牧職,在面對死亡的獨處中深刻默想,寫作《生命急難時的靈修默想》(Devotions upon Emergent Occasions),其中最打動人心的一段文字:

沒有人是完全隔離的孤島,
每一個人都是大地的一部分,整體的一部分。
土塊被沖流入海,
歐洲就缺少一角,
有如流失一海岬,
至交或我失莊園。
任何人之死都使我黯然神傷,
因我與人人休戚與共;
莫問喪鐘為誰敲,
它正為你我而敲。

在基督裡,同屬一個身體
多恩以寬闊的視野提醒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上帝所造,全屬大地、歸於整體。就此意義而言,每一個人的死亡理當深深觸動人人心懷,那是屬於人類的死亡,也是我們自己生命的消減。

基督徒不只被上帝所造,而且在耶穌基督裡得到新生命,都在基督裡,同屬一個身體,如哥林多前書十二章12節說:「就如身體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身體的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體;基督也是這樣。」眾多上帝兒女有如許多肢體,卻全都在基督裡,同屬一個身體;地上眾多教會是上帝所呼召的人們之聚集,亦如許多肢體,同樣全都在基督裡,同屬一個身體,沒有任何一個上帝兒女或信仰群體是被大海隔絕的孤島。

令人疑惑的是,為何今日「堂會主義」仍然如此盛行?在都市眾多堂會當中,時能見到比鄰而居的不同堂會,不但沒有互相往來,也完全不知彼此在做什麼。另外,嚴重的隔閡更是發生在分處城鄉兩端的堂會間,其實在台灣幾乎並不存在地理隔絕,絕大多數所謂的偏鄉,都可從高速公路出口轉接橫向快速道路在一個小時內抵達,然而許多都市教會卻對弱小肢體的偏遠教會一無所知!

教會城鄉差距問題未獲重視
偏遠教會裡的年輕人口外流非常明顯,他們通常是具有最佳學歷能力的生產者,往往因著工作與兒女教育移居都市,長期以來參與都市教會,貢獻才能、奉獻,而在鄉下的母會卻日愈沒落,信徒處於年齡層的兩端,長者缺乏關顧者,在都市工作的父母或婚姻離異的父母,把小孩交給年邁雙親隔代教養,以至教會主日學面對有小孩卻無老師、資源的窘境。

上述這些教會所在處都不在海外,通常只需半天或一日行程即可來回,然而都市教會卻往往有過剩的服事人口,卻找不到服事的位置。就社會而言,多年來已正視城鄉差距的問題,多少努力有成;然而,就教會而言,城鄉差距的問題則尚未被重視,卻常耳聞地處偏遠而難以維持的堂會被關掉,彷彿設堂會與開業展店沒什麼不同。至於那些人口眾多、繁榮熱鬧的都市地帶,就是植堂的一集戰區,五花八門各種堂會雲集,請問這是基督教會的常態嗎?

52年前在新竹、桃園地區發生的聖靈復興教會運動,長期以來都市教會全無聽聞,反倒熟悉韓國、美國的教會情況,只要風吹草動就成為都市教會的關心焦點。至於偏遠角落的澎湖諸島、沿海地區、山上村落為何如此遙遠呢?何時我們可以經歷到沒有任何教會是完全隔離的孤島呢?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