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主筆】聲勢浩大的NBA明星賽已經落幕,雖然主辦方想盡辦法推陳出新,推出「迷你錦標賽」制增加競爭性,卻也因冗長的造勢活動引發負評,掩飾不了黔驢技窮的窘境。幸虧灌籃大賽三連霸的得主麥克朗(Mac McClung)連續四灌滿分展現的創意稍稍留住顏面。可見,雖然現今人工智慧當道,解決一些低階問題尚可,真正遇到創新需求的時候,還是要靠人類的腦袋與用心。
人工智慧浪潮吸引資訊人才
在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的光芒閃耀下,許多年輕人對未來充滿了憧憬,加上中國AI聊天機器人DeepSeek風暴來襲,一時之間人才都湧向科技業,各大專院校的社會人文學科招生都明顯減少,殊不知科技的底蘊還是文化與文明。
在人工智慧當道的今日,大家都擔心將來的飯碗不保,其實是多慮了。諷刺的是,人工智慧第一個淘汰的其實就是寫程式的工程師。
科技畢竟是工具,怎麼使用這些工具憑藉的還是上帝給人的智慧與創意。不管士農工商,推動人類整體向前的還是創意跟想法,只要夠用心,機會永遠都存在。真正令人擔心的是,若缺少獨立思考的能力,只是盲目跟著潮流往前走,這種短視近利的現實主義,才是抹煞未來的元凶。
基督信仰看重的是每個人與上帝之間生命的相連,從造物主支取源源不絕的活力與創意,才是生命最真實的展現。而基督徒不是求趨吉避凶,更不是跟上帝條件交換,而是用心靈與誠實尋求生命的意義並展現出榮神益人的結果。我們把事業看成事奉,尋求上帝在我們身上的命定,不聚焦於明日的吃喝,更在乎生命的鮮活與創新。
提升競爭力關鍵是內在底蘊
回顧台灣創造的島國經濟奇蹟,憑藉的就是不屈不撓的求生意志所激發出來的盎然生機,從企業精神到美食文化,都是無論如何要殺出一條血路,就算起步是模仿,也會加上許多巧思和創意。這一切的背後是許多精神文化的累積以及歷史人文的交錯,這也是台灣的特色。
想想看,去年世界棒球12強賽,台灣能打到冠軍,依賴的難道是人工智慧嗎?豈不是整個棒球界幾十年來努力耕耘的結果?
我們當然不會否認人工智慧對整體社會的貢獻,但我們也不希望年輕人誤判局勢,以為投身科技業就萬無一失、前途光明,以為走的是康莊大道,到頭來成為羊腸小徑。做什麼事都要深謀遠慮,綜觀大局。社會的進步是群策群力的結晶,正如聖經說我們是互為肢體,沒有任何部分是不重要的。
如何強化自己的實力,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才是最重要的,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深化自己的內在,多注重思想,藉著閱讀以及社交開廣自己的人生。
剛結束的NBA明星對抗賽出現一則小新聞,這兩年紅紅火火的馬刺狀元──文班亞馬(Victor Wembanyama)出席明星賽的同時,還帶著書本閱讀。這位來自法國的年輕小將受到廣大球迷關注,除了天賦、智商以及出眾的氣質,年紀輕輕展現出來的明星特質是有文化底蘊的。
在資訊發達的今日,各行各業都競爭激烈,想要脫穎而出、維持長期戰力,倚靠的還是誰的實力比較深厚、眼界和想法更開闊,這就是所謂的素質。
而對基督徒而言,我們不求討人的喜歡,而是向著上帝為自己設立的標竿而跑,這種精神會帶給世界祝福,也會讓我們成為光和鹽,活出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關心厚植下一代天國人才
2025年注定是多事之秋,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不久,已經為世界投下不少震撼彈,台灣更是地震頻頻,政壇還將演出罷免大戲……值此多事之秋,我們除了禱告之外,也要務實的思考能為社會貢獻什麼,更要關心如何厚植下一代基督徒的信仰實力,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天國人才,在各行各業中為主發光。
所有的人才都是長時間培育出來的,背後是許多無名英雄的付出。我們是否願意成全下一代,花時間陪伴他們,給他們機會也提供他們資源,這應該是每個基督徒最關心的事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