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登詳
年輕時,如果有人說我:「你真的很土耶!」我很可能會青筋直暴,氣急敗壞,反嗆一頓。儘管那時候真的很土。
如今若有人指我:「你真的很土耶!」我會說:「謝謝您的誇獎,只有『土』,才能真正吸收與滋養。」更深一層探討,屬靈高度巍峨的人,必然十分謙卑。謙卑是悠然、欣然處之於下,就是接地氣。謙卑的人披麻蒙灰,對神俯伏在地;謙卑的人對人謙和,自降為卑。
「土」是上帝奇妙的創造
以前老師常勉勵學生,要像海綿一樣,認真學習與吸收知識。其實比海綿更厲害的,是土、泥土、土壤。土吸水,吸收養分,也吸收一切足以涵養自身的任何物質,無論是固體、液體或氣體。
小時候家裡的田在貧瘠的山坡地,別人家的田種稻,我家的田種番薯。雖然貧瘠,把農田放著不管,一陣子就會長出雜草、不知名小花及其他田間植物。
有些農夫,割完稻子後,把最下半截的稻稭留著,稻稭慢慢長出新稻禾,等稍微豐滿了,整個刨除,化作堆肥。打完穗,棄置或特別堆疊的稻草,也是很好的肥料。當然,一般人掩鼻而閃之的屎尿,農田也照樣吸收,來者不拒。
農田裡的土,日復一日儲存、涵養及化學作用,等到新的物種報到,土裡的養分,像母親乳汁的供應,毫無保留的傾注在新物種身上,因而有新物種的漸長、萌發及結實。
「土」是上帝奇妙的創造,滿足的吸收乾淨與不乾淨,在時間的進程中,默默把潔淨與汙穢,都變成潔淨,並用原力,蓄足養分,等待有朝一日的輸出,讓土滋生萬物、讓鄉間百花齊放、讓城市欣欣向榮。
只有土,才可真正「接地氣」,然而如果沒有水的滋潤,土很快乾裂;乾裂的土,還可做為路的基底,詩人魯藜說過:「老是把自己當珍珠,就時常有怕被埋沒的痛苦。把自己當泥土吧!讓眾人把你踩成路」;路,也是土的另外一種無私貢獻。
等待踩踏成路
儘管很痛,但不喊。
因為痛,感覺存在,任重輾,或輕走過。
生命由於壓迫,而堅實。
許多人在身上補綴,挖了又補、補了又挖,日日夜夜,沒有休息。挖的必要、補的需要,在受傷中,與大地血肉相連,獲得價值與尊嚴。
城市中的我,只有片刻寂靜,嘈雜、亂調,通常是唯一的聲音。也看悲歡離合,由兩端聚散依依。也看英雄踏馬足跡,一陣旋風後蕭蕭瑟瑟。
詩人魯藜說的,土不怕被埋沒的痛苦,鄉間的我,就是如此。被踩踏出來的田埂新路,不必等到人老珠黃,已被新人換舊;退休,讓迅生雜草、野地之花,隨意覆蓋。我殞沒,於不起眼的歲月、無聲息之中,再度被埋沒成為土。
生,為了駝載,不需喜;
死,為了更迭,不必悲。
而接班的繼起者,繼續扛負、日漸斑駁,終被善用、終被補釘、終被拋棄。沒得選擇,只能蔓延或壓縮。
迎日出,送日落,仰看藍天白雲,也欣賞愁雲慘霧;我是天地間的見證,冷靜看著甘苦與患難,也看著悲歡與離合。
我是路,自願擔負眾人行的方便,喜愛被踩踏成痴。身為路痴,也從眾人口裡聽聞有位「道路、真理、生命」的耶穌,喜歡幫人開路。於是路有個願望,希望耶穌也能幫路痴「開路」,可以四通八達、可以容納千萬人奔跑,通往人人盼望的那條道路,稱為:天路。
成為奔走天路的一小段必經之路,知道凡踩踏過的,主耶穌會一視同仁,每個足跡都能得著眷顧、得著平安,得著祝福。耶穌的道路被尊為恩典之路,身為路,主耶穌愛屋及烏,也成為榮美之路,於是甘願被踩踏,沒有痛,只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