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9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川普對等關稅新政恐加劇通膨 天災人禍頻仍讓人憂 如何找到盼望機會重新得力?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梁敬彥 追蹤
胡業民老師。(左圓/本報資料照片)、廖天威助理教授。(右圓/受訪者提供)

【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自2025年開年以來,天災人禍災難頻仍。在台灣,農曆年後流感與諾羅病毒的疫情較往年升溫;百貨公司突如其來的氣爆、南部地震搖不停⋯⋯都讓人心生不安。美國總統川普近期宣布推動美國對世界各國的適用的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其中對美國具有高貿易順差的台灣、歐盟和越南,都被列為是對等關稅的次要目標(第一級為中國和印度)。川普並提到希望晶片可以到美國生產,這都牽動全球接下來的政經局勢和通膨的變化,充滿高度的不確定性。

面對美國關稅挑戰,對台灣和全球影響多大?如何面對詭譎多變的關稅風浪?在這社會不安的時刻,作為基督徒,除了禱告之外,還可以做些什麼?給在不安中的人們,帶來機會和盼望。

台灣對美國貿易順差大 恐受衝擊

中華亞太安全治理學會研究員、中國文化大學共同科目與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廖天威博士受訪時表示,川普要推動的「對等關稅」,主要目的就是保護美國本土的企業、重建美國工業基礎,降低對國外進口的依賴,促進美國長期的經濟成長,2024年對美國有顯著貿易順差的國家和經濟體,有中國、印度、墨西哥、越南、歐盟和台灣。

其中美國對台灣的貿易逆差高達670億美元,且台灣在半導體產業的技術居於世界領先地位。美國對台灣若實施對等關稅,預估是要讓台灣在台美的「晶圓生意」讓利,並且要求台積電赴美投資和技術轉移。接下來美國應該會加大對台灣「以經逼政」的動作和力道,台灣的公部門和民間企業要及早因應。

廖天威說,美國對於台灣的金融、經濟和政局一向具有相當的影響力,且美國對台灣的貿易逆差,在台灣的GDP中有相當重的占比,所以當川普這次聚焦於「美國對台灣有巨大的貿易逆差」,還把台灣跟歐盟、泰國和越南,同列入對等關稅的實施的次要目標,這對於天然能源仰賴進口和出口占GDP六成以上的台灣有重大影響。

美國明年11月要進行期中選舉,他認為川普推動對等關稅在內的各樣經濟新政,是為兌現其在去年美國大選中,承諾降低通膨和振興經濟與提升美國本地勞工就業機會的政見,川普其實有跟時間賽跑的壓力。

台灣對外貿易依存深 須提早因應

從經濟學和貿易操作上去看川普推動「對等關稅」,他提醒台灣要啟動避險和緩衝的機制,舉例來說,美國與台灣、中國和印度雖然都存在著極大的貿易逆差,但台灣很難像中國與印度一樣,有足夠的籌碼對美方實施關稅壁壘來制衡。所以川普對台灣實施對等關稅後,對台灣的經濟的衝擊,會更明顯反應在民生物資和能源的價格上。台灣民眾對於通貨膨脹會更有感,一旦美國聯準會和股市因為川普的關稅政策產生波動,勢必也牽動全球金融、經濟和物價的連動,對進出口貿易依存度極高的台灣,很難置身事外。

廖天威說,一個長期處於物價上升、通貨膨脹和貧富差距擴大的社會,會讓中產階級和弱勢族群在日常生計都受影響的情況下,很容易就失去盼望。很多人就會走上街頭透過社會運動來發洩他們的怒氣,像是2018年法國總理馬克宏執政期間爆發的「黃背心運動」就是其一。而川普這次能夠擊敗民主黨的候選人賀錦麗,除了美國福音派教會集中選票支持之外,另一個原因就是「過去四年覺得自己生活的不好,想要有所改變」的經濟選民,所以川普上任後,就很快啟動了包括對等關稅在內的經改措施來尋求翻轉,這是可以理解的。

禧年經濟倫理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胡業民受訪時表示,美國推動對等關稅,對台灣的高科技、傳統產業和農產品都會帶來不同的衝擊。他提醒,例如對目前對美貿易順差中的出口農產品,就會帶來影響。因為相較於美國,台灣現在是透過徵收高關稅,來保護台灣本土農業,不會受到美國農產品低價傾銷的衝擊。

事實上,美國的農產品對台灣市場是具有競爭力的,資訊類產品過去是對等近乎零關稅,影響不會像農產品那麼大。但胡業民認為,美國想要藉由關稅和貿易的手段,要台灣生產工業產品的產業,增加在美國本土的投資和設廠,是有可能的。例如川普簽署宣布自3月12日起,針對所有進口鋼鐵和鋁材徵收25﹪齊頭式關稅,就是政策手段,經濟部也與台灣鋼鋁業者保持密切聯繫,持續關注此關稅政策後續發展。

胡業民說,台灣的鋼鋁業者過去多半是將半成品和原料,透過第三國外銷到美國,從台灣直接外銷到美國的數量非常少,衝擊不會像加拿大那些主要鋼鋁輸出國那麼大,但對於台灣傳統製造業員工的就業衝擊,猶待後續觀察。

教會如何在不安的世局帶出盼望?

此時,基督徒除了禱告,還可以做些什麼,給人們帶來機會和盼望?

胡業民說,最近禧年經濟倫理文教基金會就接到來自教會的理財講座邀約,連退休族都對漲聲不斷的通膨非常焦慮。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2月7日公布的物價變動概況,2025年的1月消費物價總指數,與去年同期相較,漲了2.66﹪,1月份包括蔬果、肉類、水產品、外食費和房租全面上漲。事實上,主計總處的調查,高齡家庭的CPI都比去年同期上漲3﹪,其中,食物、居住和看護的費用都上漲,而高所得、中所得和低所得的家庭,今年1月份比去年同期,CPI至少都漲了2.63﹪,若是加上接下來美國的關稅政策的變數與衝擊,更多人都會非常不安和焦慮。

胡業民說,川普期待俄烏戰爭停火後,美國的通貨膨脹可以受到抑制,教會要為台灣能有穩定的能源價格和供應代禱,因為能源價格是與物價連動的。

他表示,現今的台灣的通膨主要是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台灣和世界各國一樣,薪水的調幅是沒辦法跟上物價上漲的速度,教會要更廣泛地邀請專業基督徒,舉辦講座和聚會,去跟信徒及鄰舍分享「安度荒年的聖經理財法則」。當人能知道所信的是耶和華以勒的神,心中就會穩定,減輕不安。

在教會擔任執事的廖天威則引用以賽亞書四十三章14-24節和西番雅書二章4-7節勉勵教會和基督徒,愈是在社會和人心因為變局而感到不安的時刻,我們是不是先有「因為耶和華,我們的神必眷顧你們,必在曠野開道路,沙漠開江河」的確據?

路加福音十章25到37節記載的「好撒馬利亞人」的故事,當律法師問耶穌「誰是我的鄰舍?」,耶穌提醒律法師,看見他人的需要就因著憐憫去行動的,就是落在強盜手中那人的鄰舍,時至今日,每個因著世局多變感到不安的人,都是教會要去關懷和幫助的鄰舍,他們是教會要為主得著的對象。

相關新聞:如何在動盪不安中處變不驚? 卸下你的焦慮恐懼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