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容珍/台北報導】「背誦聖經習慣的養成需靠持之以恆,不過往往是萬事起頭難。」
從2008年大學一年級開始,至今超過15年,37歲的曾令瑜已經背完《新約聖經》和《箴言》共28部書卷。他背經的起頭,是當初被聖經一字不改的權威,以及優美的文字所吸引;於是不只是閱讀,也嘗試默背於心。能持之以恆的動力,他覺得關鍵始終還是熱情,而熱情跟享受其中的成就感息息相關。
大學開始背經 「胃口」越來越大
他說,隨著所背的經文越來越多,若不加以複習,終將一一淡忘,形同前功盡棄。一方面不斷複習同樣的經文難免疲乏,裡頭興起再背誦其他「新鮮」經文的渴望,都推動自己把背經的習慣持續下去。
談到「萬事起頭難」,回想他個人背經的起點是進大學時配合團契的鼓勵,從導航教導如何背聖經,並提供的片段金句卡開始背誦;隨著感受一句句簡短經文成為日常生活中清晰、絕對準則的妙用,背經的「胃口」也越來越大,於是開始更追本溯源地背誦整章、甚至整卷的經文。
曾令瑜引用馬太福音十三章12節:「凡有的,還要加給他」表示,當他背誦時漸漸享受其中,因享受而又產生動力,進而願意背更多。當背誦經文進入這樣的良性循環,養成習慣便能水到渠成。然而,不可否認,「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萬事起頭難,但唯有願意嘗試並投入,才能真正經歷其中的祝福與益處。
利用零碎時間背誦 聚焦方向
他說,背聖經不是要等到翻開聖經才能背誦,平常瑣碎時間,不管是通勤、作家事、躺在床上還沒有睡著,這些時間積少成多,都可以利用來複習經文。若不是運用這些零碎時間,以前背過的經文,他也無法持續熟記。他表示,也許我們會用零碎的時間放空,或想別的事,往往漫無邊際天馬行空,但若投入背經,有進度也可以量化,思考上有清楚的方向。
背經資歷已有15年的曾令瑜表示,自己的背經習慣其實受到人生起伏與各種際遇的影響,包括搬家、工作變動和情感挫折,導致一度難以持續。但是感謝神,4年前在經歷人生重大挫敗時,主伸手扶持他。就在生活陷入低潮與沉寂之際,他靈機一動,開始重新複習過去熟記的新約全書,並將每日背誦的內容錄影上傳至YouTube,透過分享建立自我督促的機制,不敢鬆懈或中斷。此外,禱告會與教會的支持系統也成為他的助力,幫助他走出低谷,重新回轉向神,更讓背經成為他與妻子連結的橋梁。
背誦聖經認識妻子 「聽道育嬰年」
曾令瑜回憶,他與妻子是在認識半年後開始交往、交往1年內結婚,結婚1年兒子出生,現在兒子剛滿1歲、女兒也將出生。他為兒子取的名字是「德領」,「領」字來自哥林多前書四章7節:「使你與人不同的是誰呢?你有什麼不是領受的呢?若是領受的,為何自誇,彷彿不是領受的呢?」的感動,一切領受都是神的恩賜。女兒取名「得荏」,「荏」源自詩篇九十篇12節:「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末後世代,期許女兒能夠懂得愛惜光陰。
為了合力照顧兩個孩子,曾令瑜申請留職停薪,也將今年定為他們家的「聽道育嬰年」;在每天平實的育嬰生活中,家中不斷播放各種網路上的聖經信息講道,幫助他對經文有更深的研究。
曾令瑜說,由於背經,腦海中累積了大量的經文,在講員提到新約的經文時,幾乎都可精準的掌握經文內容,而對信息更充分地吸收默想。同樣的道理,不只是聽道、在讀經、查經、禱告、詩歌敬拜時,都可以產生更強大的連鎖效應,讓自己對神的話有更上一層樓的投入浸泡。不過,有一次聽到有關何西阿書的經文講道時,由於他不熟悉,覺得有些距離,正顯示出他對聖經熟稔程度的差距。
談到背經的習慣的養成祕訣,曾令瑜表示,除了有熱情、能享受之外,他也分享以下的實際作法:
尋求夥伴、設定背經進度目標
一、尋求夥伴:以他個人為例,多年持續參加迦南國度協會陳稻松理事長發起、每週一次的線上背經小組;另外,不管上傳的影片有無人觀看,都用上傳影片這種儀式感十足的方式,將自己的背經計畫公開,讓全世界成為個人背經計畫的隱形夥伴。他認為,雖然不知道觀眾是誰,只要有人看到,得到激勵就達成他的目的。他很感恩,當時妻子是他最忠實的觀眾,定時觀賞甚至監督他,也為他加油。
他4年前開始每天複習一章新約聖經,再上傳到個人YouTube頻道;目前是預計每週背新的20節詩篇經文上傳。
二、設定背經進度目標:除了一天一章新約聖經或是一週20節詩篇,他也為個人設定長期的目標。去年完成箴言,目前希望能夠在2026年底前將全卷詩篇都背熟。
曾令瑜表示,他也再次立志,背經不會原地踏步,自滿於過去已經達成的成果,只要一息尚存就會繼續背經,也不會停止背沒有背過的、新的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