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慧馨
作為世界與美國首座國家公園,橫跨懷俄明、蒙大拿、與愛達荷州境內的黃石公園(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有太多令人嘖嘖稱奇的自然景觀。
在黃石公園裡最直接的體驗是,「光」為宇宙中最神奇的創造,透過各時段的光影,人能看到千變萬化的色彩,氣象萬千的大地成了最美的畫作。眼前目不暇給的景緻,使人感受到造物主的偉大浩瀚。
自然地貌令人目不暇給
黃石公園的名稱來自地處黃石河源頭,境內有火山、湖泊、峽谷、河流、瀑布、草原和山脈,可謂集自然元素之大成,亦是北半球溫帶保存最佳的生態環境,孕育多種獨特的動植物。園內的黃石火山是北美最大且活躍的超級火山,匯集世界半數地熱資源;最大的淡水湖位在黃石火山中心,即北美最高湖泊之一的黃石湖(Yellow Stone Lake)。
來到愛達荷州的飯店,清晨籠罩在金色晨曦中,傍晚能看到在溪流覓食的加拿大馬鹿。開車2、30分鐘,穿越高聳的針葉林、金黃的遼闊原野、映照天色的藍色小溪,與提供餐宿的蒙大拿州西黃石鎮,便可到達擁有獨特地質、專屬色彩的黃石公園。
黃石公園著名的景點約15個,從西側門進入,有圍繞原野的山麓、煙霧繚繞的地泉池、金黃赭紅的草原、白如灰骨的枯樹幹,還有形狀崢嶸的巨石。每個景點都設停車場,遊客只要循著園區規劃的木棧道,就可以到不同的風景區繞行。
美如仙境色澤來自不同地質
在黃石公園遊歷的四天裡,最特別的經驗是就近體驗泉池(pools)、溫泉(springs)、間歇噴泉(geysers)、噴氣孔(vents)低沈、咆哮的聲音,美如仙境的色澤與來自地底的氣味。
由於地質含有不同的有機物,會讓池泉呈現乳藍、湛藍、深藍、深綠、翡翠綠,甚至褐色、橙橘和粉色。路過這些有著夢幻色彩的泉水時,偶會想起楊貴妃的「華清池」而有泡澡的暇想,只是這些噴泉水溫都很高,有些還是強酸水質,若不慎掉入,恐會變成酸菜白肉鍋。
印象深刻的有猛獁溫泉區裡的Canary Spring,這座由石灰岩及溫泉交互作用、形成米白及棕黃色的階梯狀石灰岩,與土耳其棉堡景觀頗為相似;現因園內梯田外表的快速改變,並沒什麼溫泉水。繞過環形木棧道後,在紀念品店附近有座由石塊堆疊、狀如三角錐的石柱孤立路邊,雖不引人注意,卻曾是黃石公園宣傳品上的重點奇石。
範圍頗大的「諾里斯間歇泉盆地」(Norris Geyser Basin),有公園中溫度最高、最活躍的間歇泉。其中可以看到噴氣孔、大小有別的泉池、世界最高的間歇噴泉、和紀念菲勒圖斯‧諾里斯(Philetus W. Norris)貢獻的博物館。這位黃石公園第二任管理員,曾在早期有限的經費下,認真記錄該區的地質活動、擴寬園內馬路、修建多條道路和設施。讀完他的簡介,覺得人生只要認真盡職做事,就會成就不凡。
人與野生動物恢復和好
而在野生動物群聚的拉馬爾河谷(Lamar valley),因天色晴朗,視野遼闊,沿途有不少遊客到水光瀲灩的溪流逗留,或在觀台拿著大砲型的高倍攝影機、望遠鏡遠眺野牛,尋找潛伏在矮樹欉的狼。儘管解說牌提及此處有美洲野牛、麋鹿(加拿大馬鹿)、叉角羚、大角羊、長耳鹿、狼群和各種鳥類,但我只看到幾隻慵懶休憩、覓食的野牛。
據資料顯示,黃石公園所在的廣大區域原有為數眾多的野牛,19世紀受到西部拓荒的移民獵殺,後來經過多年復育,現在僅剩數千頭;直到保育觀念興起、國家公園成立,人與野生動物才逐漸恢復和好的關係。如今黃石公園吸引許多野生動物愛好者,他們通常待人和善,會主動提供訊息,身在園中最能感受自然中各歸其位、萬物合一的平靜。即便野牛近在眼前,遊客也以最不干擾的方式拍照。
華麗熱泉如表現主義抽象畫
公園還有其他大小不一,因嗜熱生物而呈現多種晶瑩剔透或華麗色澤的泉池,包括在「西姆指噴泉凹地」(West Thumb)區裡面,澄澈如藍水晶的滾燙熱泉、流到冰冷黃石湖的間歇泉;環繞在澄黃、翠綠、湛藍色階的牽牛花池(Morning Glory Pool);以及在「中途間歇泉盆地」(Midway Geyser Basin)區裡,世界最大的「Excelsior間歇泉」,與「大稜鏡溫泉」(The Grand Prismatic Spring)。
值得一提的是,「大稜鏡溫泉」除了池中多彩如玻璃般的熱泉,池外一大片因泉溫高低,在地表上呈現粉色、澄色、黃色、淺棕、深褐相交的圖形與畫面,簡直是渾然天成表現主義的抽象畫,讓人大開眼界。
散發著粉色魅力的「彩色鍋噴泉」(Fountain Paint Pot),其白中帶粉的高雅,簡直是最高境界的自然調色師的創作。從解說文字中看到,所有熱泉地質呈現的色澤,就是大自然的溫度計──溫度低的土質會偏綠色,最高溫是深褐色,即生銹的顏色。
接著是參觀泥火山(泥漿泉)和峽谷區。這裡的泥火山有冒煙型、噴氣型、小規模爆泥型(像台灣的萬丹泥火山),還有乍看猶如波浪的浪潮型泥漿。至於由清澈的黃石河形成的瀑布,和白堊色的峽谷,與亞利桑那州赭紅色大峽谷、花蓮太魯閣大理石的色澤截然不同,感覺頗為原始。
耐心等待目睹老忠實噴泉
最後參觀的壓軸景點,是位在懷俄明州、名聞遐邇的「老忠實噴泉」(Old Faithful)。這座1870年由探險家沃什布恩‧蘭福德‧多恩發現,為黃石公園第一個被命名的間歇泉,也是園內近500個間歇泉中,6個得以預知噴發時間之一的噴泉。
通常遊客會先看附近其它的地熱和間歇泉,才在每隔90分鐘噴發的時間趕回來觀看。在等待的過程中,由於熱氣時大時小,泉水時有時無,聽到背後不少失望的遊客嘀咕──有些說「老忠實噴泉」應該改名了,因為根本沒有準時噴發;有些人懷疑這段時間可能失常或延時,擔心恐怕無法親眼目睹壯觀的景象。
還好坐在旁邊的熱心人士向我保證,甚至用手機秀出1個半小時前的精彩畫面,我才耐心接受一次又一次噴泉似有似無、讓人心情忽上忽下的考驗。最後,終於看到從熱氣中出現的噴泉愈來愈高,雖然不確定是否噴發到70多或100多英呎,但看到這麼高的噴泉倒是第一次。
日本詩人兼漫畫家谷川俊太郎曾說過這段話:「原來,生命就是日常;活著,就是去感受世界並品嘗生命的滋味。」
在有生之年,有機會見識自然山水,無異感受上帝之永恆,體會生命之須臾,進而淡化生活中的挫折紛擾,重獲療癒與信心,持續人生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