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3 好牧人

【牧語珠璣】要常常喜樂

檢舉
文亮 文亮 追蹤

◎文亮(湖光教會主任牧師)

經文:腓立比書4:4-7

情緒的談論與探討對現代人來說很普遍,一般認為一個人的EQ(情緒商數)比IQ(智能商數)更重要,能掌握好自己情緒才是高EQ的人,也被認為在各方面能有更傑出的表現;可惜現代人普遍的現象是EQ很差,情緒問題叢生,所以市面上有關情緒管理的書籍、課程、理論應運而生、琳瑯滿目,也讓許多人趨之若鶩,希望自己能成為EQ達人,但實際上果效卻不如預期。或許是人們以為的方法和邏輯錯了,所以落得事倍功半、果效不彰。

大多數人都認同情緒是上帝創造人類與生俱來的一部分,所以人有各樣的情緒是正常的。2015年美國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製作了一部電影《腦筋急轉彎(Inside Out)》,是一部探索情緒的暢銷動畫,劇中描繪人的五種主要情緒──樂樂、憂憂、怒怒、厭厭、驚驚。2024年上映續集,增加了新的情緒──阿焦(焦慮)、阿慕(羨慕)、阿廢(提不起勁)和阿羞(害羞),讓許多人了解情緒的複雜性和多元性。然而情緒既是上帝所創造,各種情緒對我們也是有意義並具有不同面向的作用,那麼上帝也一定有一套關於情緒應對的方法,是比世界更好、更有果效的法則。

聖經談到各種情緒的時候有點特別,似乎除了「喜樂」,提到其他情緒時,往往是有限制的,或是以負面的方式來描述。談到「怒怒」的時候說:「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以弗所書4:26)、「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哥林多前書13:5)、「不輕易發怒的,大有聰明;性情暴躁的,大顯愚妄。」(箴言14:29);談到「憂憂」的時候說:「所以,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馬太福音6:31)、「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馬太福音6:34)、「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你們信神,也當信我。」(約翰福音14:1);談到「驚驚」的時候說:「你不要怕他們,因那為你爭戰的是耶和華──你的神。」(申命記3:22)、「你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同在;不要驚惶,因為我是你的神。我必堅固你,我必幫助你;我必用我公義的右手扶持你。」(以賽亞書41:10)、「耶穌對他們說:『是我,不要怕!』」(約翰福音6:20);談到「厭厭」的時候說:「我兒,你不可輕看耶和華的管教,也不可厭煩祂的責備」(箴言3:11)、「萬事令人厭煩,人不能說盡。眼看,看不飽;耳聽,聽不足。」(傳道書1:8);但提到「喜樂」的時候,卻大多數都是正面與肯定的表述:「祢必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祢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祢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詩篇16:11)、「這是耶和華所定的日子,我們在其中要高興歡喜!」(詩篇118:24)、「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箴言17:22)、「又對他們說:『你們去吃肥美的,喝甘甜的,有不能預備的就分給他,因為今日是我們主的聖日。你們不要憂愁,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尼希米記8:10)、「錫安的民哪,應當大大喜樂。」(撒迦利亞書9:9a)、「在指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忍耐;禱告要恆切。」(羅馬書12:12)、「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腓立比書4:4)

上帝的旨意是要我們常常喜樂,而不是希望我們憂愁、恐懼、害怕、發怒及厭煩。的確,誰不想要喜樂呢?問題是怎麼喜樂?人們大多時候是被負面情緒牽著走,因為在大環境中,刺激、引起負面情緒的人、事、物太多了,但世界卻告訴我們要去接受它。雖然負面情緒是真實存在,也的確要面對它們,但任何人若是大量地、長期地、不合理地接收負面情緒,都會每況愈下,導致身心毀壞,並不會因為我們去面對和接受就快樂、喜樂起來。

那麼要如何才能擁有喜樂的情緒呢?世界又告訴我們吃喝玩樂吧!追求物質享受、滿足各種慾望吧!這雖然可以得到短暫的刺激,但卻只能像興奮劑一般,在短暫的快樂之後,反而落入更大的失落和沮喪情緒中,於是就需要另一個更大的刺激,如此惡性循環,就會產生更多的失落、憂愁、沮喪、焦慮、嫉妒、無力感……。這些負面情緒不斷地累積,沒有消除造成負面情緒的因素,人就無法真正地喜樂起來。

想要擁有真正的喜樂、長久的喜樂,甚至是沒有副作用的喜樂,聖經給了一些上帝的指引。

一、無罪一身輕

沒有罪,是喜樂的主要原因之一。罪是抹煞我們喜樂的禍首,除去那些會導致犯罪或遠離神的事物並遠離那些環境,才能使你裡面的喜樂漸漸地生發出來。

在伊甸園裡,神看著一切都是好的,因為沒有罪,人類生活在最美的幸福和快樂中;但撒但把罪帶進了伊甸園,進入了人類的生活和生命,罪就遮蓋了喜樂的心,所以當亞當和夏娃犯罪之後便開始躲藏。上帝呼喚亞當時,他說:「我在園中聽見祢的聲音,我就害怕;因為我赤身露體,我便藏了。」(創世記3:10)這好比犯罪的人遇到警察一般。罪使人產生了懼怕,喜樂的情緒被懼怕所取代。

罪會吞噬喜樂的心,聖經中的大衛也是典型的例子之一。大衛的生平讓人感覺常是喜樂地在讚美上帝,但他在拔示巴的事上犯罪後,也失去了喜樂的心。在他所寫的詩篇中,大衛悔改地禱告說:「求祢掩面不看我的罪,塗抹我一切的罪孽。神啊,求祢為我造清潔的心,使我裡面重新有正直的靈。不要丟棄我,使我離開祢的面;不要從我收回祢的聖靈。求祢使我仍得救恩之樂,賜我樂意的靈扶持我,……神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神啊,憂傷痛悔的心,祢必不輕看。」(詩篇51:9-12,17)

無論哪一個時代的人,所處環境的罪惡越多,就越無法喜樂,因為會受罪惡的影響,使心靈被污染、拖累。所以要擁有喜樂的最佳良方就是除去罪惡,才能無罪一身輕。想要更多的喜樂,那麼就更多地來到主的面前,承認自己的軟弱和過犯,離棄罪惡並祈求主的寬恕與赦免,心靈才能因著罪惡的除去,恢復更多的喜樂。要知道,喜樂既是一點一點被罪惡吞噬掉,也需要一點一滴地累積和恢復過來。當然也不忘要竭力地除去環境中的罪惡並遠離那些會使你犯罪的環境與人、事、物,而且是越遠越好;去到更多有神同在的環境,才能使你裡面的喜樂漸漸地生發出來。

二、敬虔與知足

「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摩太前書6:6,10)

敬虔不是外表的道貌岸然,如耶穌指出當時法利賽人的虛假:「他們一切所做的事都是要叫人看見,所以將佩戴的經文做寬了,衣裳的繸子做長了。……假意做很長的禱告。」(馬太福音23:5,14b)那是一種沽名釣譽式的驕傲、自誇,說穿了,也是一種爭競的慾望。貪欲使人得不著滿足,所以不快樂,因為得不到,所以失落、憤怒、厭煩;即使得到了滿足,甚至擁有更多,還是不會喜樂,還是會有焦慮、擔心、羨慕、嫉妒等各種讓人不快樂的情緒。所以保羅說貪財是萬惡之根,貪戀所有的人、事、物,包括貪戀名利、權勢、財富、愛情……也都會使我們被無止境的慾望吞噬。這也是為何現代人擁有的比以前任何一個時代的人都更多,但是卻更不喜樂。

思想現今的一些社會現象,網路雖可以讓人一夕爆紅,卻得不到喜樂;氾濫和垂手可得的兩性關係與愛情,得不到喜樂;物質生活更加科技、文明豐富,也得不到喜樂;看似所有的都比以前更進步,卻都更得不到喜樂了,因為這些不能幫助我們更敬虔,只會讓人和社會更墮落、沉淪,我們也無法得到滿足。唯有在神裡面的敬虔,才是心靈滿足的關鍵。

敬虔的真諦與內涵包括很多,無法一言以蔽之,但最基本的認知是──真敬虔不是外貌,而是內心。真敬虔的內涵之一所指的是──愛神,就是耶穌所說的「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上帝。」愛神不是口號,而是由心所做出的決定和選擇,就如同詩篇說的:「除祢以外,在天上我有誰呢?除祢以外,在地上我也沒有所愛慕的。」(詩篇73:25)使徒保羅更是身體力行地愛主:「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祂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腓立比書3:8)這都是愛神的生命見證。愛神是使我們的心得以滿足的關鍵,因為我們將得到神給我們的愛,是超越世上一切的愛,而基督長闊高深的愛、不改變的愛、永恆的愛更是我們滿足的喜樂,如聖經說:「祢必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祢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祢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詩篇16:11)

伯大尼的馬利亞是另一個愛耶穌超過一切的例子。當耶穌去他們家裡作客的時候,馬利亞不管別的事,就是要守在耶穌面前,一副有主萬事足的樣子,根本忘記她自己是主人之一,所以才引起馬大的不滿。相較於馬大的不開心,馬利亞的心卻是很滿足、喜樂的,因為她得著的是耶穌所說的──上好的福分!馬利亞愛耶穌的心還表現在當她知道耶穌終究會離開他們時,她毫不吝惜地打破昂貴的玉瓶,用瓶裡的香膏膏抹耶穌。因為愛耶穌而毫無保留,馬利亞為主耶穌獻上的愛,使她得到多少人想要的留名青史,但那本不是馬利亞在乎和想要的,她要的只是愛耶穌。

敬虔(愛耶穌)會使我們得到知足的心,那是聖經所說的大利,是一種真實的喜樂;而不敬虔(不愛耶穌)則會導致各種貪慾(愛世界)佔據了我們的心。耶穌挑明了說:「一個僕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路加福音16:13)使徒約翰也說:「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約翰一書2:15)以敬虔的心愛耶穌是每個渴望真喜樂的基督徒必須做出的選擇和努力。然而要留心的一點是,愛不是在找一種感覺,而是一份決定,不然感覺沒了,就不愛了嗎?這是世界給愛的錯誤認知。試問哪一個父母愛孩子是憑感覺的呢?豈不因生命的連結都是出於責任嗎?愛耶穌也是如此,因為我們的生命是與祂連結,是出於祂先愛我們、拯救我們、為我們捨命,所以我們也應出於心中的決定,以最大的努力去愛祂。

未來讓我們好好地愛耶穌,勇敢地跟耶穌禱告,讓我們在祂的愛中被滿足,讓我們被主愛圍繞、澆灌,好得著主所賜的滿足、喜樂。求主為我們預備祂豐盛的愛、高深的愛,透過身邊的環境和人、事、物加給我們。當我們盡心、盡意、盡力愛祂,也必得著祂的愛。

三、靠主常喜樂

面對又大又難的問題,使我們無法喜樂,但若有人願意幫助你,你就能放下重擔、交託憂慮;而最有能力的幫助者是──主耶穌基督,倚靠主是喜樂的關鍵之一。

不只說過一次,要能真實地信靠、倚靠主,關鍵在於對祂的認識有多少。不認識祂,就不能真信靠祂。想想摩西和以色列民之間的落差,摩西因為真認識神,所以他知道神萬事都能,就全心地信靠,尋求神的旨意,順服神的引領。但百姓不真認識神,所以只會不斷地抱怨、哀號,即使神行過那麼多神蹟給百姓看,百姓還是不真的認識祂,也無法真信靠祂,所以認識神不能只靠神蹟,還要在理性上藉著上帝的話語和啟示,在靈性上藉著聖靈的感動,才能使我們漸漸地真知道祂、真認識祂。

信靠主不是嘴巴說說的口號,而是透過屬靈操練,漸漸累積出來真實的信心和身量,不然就會像那個「登山客」的故事一樣:一位登山客在昏暗天色下失足滑落山坡,緊抓著山壁上的小樹叢,急難中想起有人告訴他可以求告神,但當他禱告求神救他時,卻聽到上帝告訴他把手放開,便十分不可思議地呼叫是否還有其他的神可以救他?直到他筋疲力竭,向下滑落,才知原來離地面只剩二米。對神認知膚淺的人無法真實地信靠神,而信心必須透過扎實的屬靈操練來建造。基督徒必須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聖靈裡禱告,才能真實地更多認識神。

當你知道上帝有多大(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無所不在、無窮無盡),你就不會因為問題而懼怕;當你知道上帝有多愛你,你就不會因為心裡軟弱而沮喪;當你知道上帝有多信實,你就不會因為環境而憂慮。使徒保羅告訴腓立比教會:「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立比書4:4-7)盼望我們都能更多地經歷神,進而更認識神。認識神是一輩子的事情,不同年齡、不同處境都會對神有更深的體會和認識,屬靈的身量才會因著時間累積起來。更認識神才會更倚靠神;更倚靠神才會更加喜樂,因為知道祂──凡事都能。

結語

神在基督裡向我們所定的旨意是:「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帖撒羅尼迦前書5:16-18a)願我們都因著「無罪一身輕」、「敬虔與知足」並「靠主常喜樂」,得著主所賜的福──就是使人富足,並不加上憂慮的應許之福。

◎信息討論與延伸問題思想

1.「無罪一身輕」是喜樂的主要方法,面對環境罪惡的影響,你如何因應呢?(你能過濾、慎選每天所接觸的媒體資訊、所去的環境及所交往的朋友,讓自己遠離罪惡的人、事、物嗎?)

2.「敬虔與知足」是喜樂的關鍵之一。你知道如何操練自己成為真敬虔的基督門徒嗎?(提醒:不是外貌,是內心。你身邊有可以幫助你敬虔的屬靈同伴嗎?)

3.「靠主常喜樂」不是口號,必須透過認識神,建立真實的信心,才能真正地信賴、倚靠、交託。你在認識神、經歷神的事上付出了哪些努力呢?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