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呂曉雯報導】巴拿巴宣教學院日前舉辦了第十二屆學生的短宣分享會,分享該屆學生海外短宣實習後的心得。該屆巴拿巴學院共有4個梯隊分別前往馬來西亞、越南、史瓦帝尼和地勤組於基隆港望僕號上服事。
此外,原本預定與青年使命團配搭前往尼泊爾短宣的隊伍,因為臨出發前遇西藏大地震,故而緊急取消。
前往馬來西亞的學生參與到了當地原住民的服事當中,不僅加入當地教會舉辦佈道會,還融入其中帶領兒童主日學。馬來西亞的山區資源匱乏需要的幫助很大,學員依著帶領一邊為當地走禱,一邊配合當地牧者同工,也一邊學習何為整全的服事。當地宣教士玫瑰老師,也鼓勵學生們,「希望學生們對宣教有不一樣的看見,對神也有更深的認識。」
越南隊領受到了上帝給他們的意象是,要將越南成為約瑟的糧倉,因此他們要去豐盛那地。故而學生們憑著極大的信心去到戒毒中心裡教中文、從事美容美髮教學、也到部落裡做車輪餅教學、同時捐贈20台筆電給當地使用。接待的Julia牧師,同時也是靈糧堂按牧的第一位職場牧師表示,「越南就像是一個新的皮袋,將要成為多國的榜樣。」學生楊汶琦大受感動,正在禱告尋求是否要長期委身於越南。
跟著夏凱納靈糧堂一起到史瓦蒂尼的學生Cori講到,每一年都有巴拿巴的學生踏上非洲的土地宣教,這是一種傳承,也是一種使命,當年的馬偕願意遠渡重洋來到台灣,同樣的我們也願意到非洲把福音帶過去。
沒有參與跨文化短宣的學生則為代禱地勤組服事,顧名思義即為留下禱告守望和配搭OM在基隆港的望僕號上服事。望僕號上的服事對學生們來說相當的新鮮,因為配搭的同工來自世界各地,除了語言外,不同的性格才是需要互相磨合的地方,這對跨文化的學習來說又是一種新的體驗。
巴拿巴宣教學院院長黃齊蕙牧師表示,「宣教是一條長遠的路,巴拿巴宣教學院就是負責培養宣教的人才,即便你不做宣教士,你也可以做宣教事,像是捐款、禱告、物資、後勤等等,都是成為支援前線的堅強力量。一個人走的慢,但一群卻可以走的很遠,我們可以一起在大使命的路上共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