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編譯Joseph Chen/報導】2000年來,基督的視覺形像,隨著時代不斷在改變,也受到挑戰。今日多數人對耶穌的視覺印象是長髮、鬍鬚,身穿樸素的布衣,外貌或多或少帶有中東人的特徵,並常伴隨一種深邃的目光。其實這些形像的形成有其背後的故事與歷史軌跡。
英國聖公會神學家馬丁.戴維(Martin Davie)在〈Christian Today〉網站,以〈描繪基督〉(Picturing Christ)為題,提出他對歷來基督形像改變的觀察及省思。戴維指出,基督徒對耶穌的描繪,與猶太教和伊斯蘭教禁止圖像的立場,形成鮮明對比。而在印度教和佛教中也有類似的標誌性圖像,他們並不排斥描繪其核心人物或神聖存在。
挑戰觀者直面神人合一的真實
基督教因相信「道成肉身」以及耶穌基督的神人二性,而產生了一種神學動力來描繪基督。基督徒相信「上帝親自決定使兒子有他自己完整的特質」(歌羅西書一章19節,現代中文譯本2019)。因此,以人類能理解的方式描繪基督,不僅加深人們的信仰,也讓觀者直面神人合一的真實,進而思考這一信仰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戴維指出,在福音書和新約書信中,並沒有提到耶穌的外貌,人們對祂的膚色、髮長或是否留鬍子等外在特徵一無所知。人們可能是根據一世紀猶太男子的文化進行推測,但這僅僅是推測而已。聖經更注重的是耶穌的教義、行動和祂與人類的關係,而不是祂在世上時的外貌。
由於舊約聖經禁止製作偶像,因此幾乎沒有來自一世紀猶太社區的任何人物描繪。事實上,人們完全找不到來自猶太地區的一世紀人物形像。然而,到了三世紀,一些更廣泛的猶太散居地社群改變了這種情況。例如,在現今敘利亞的杜拉歐羅普斯(Dura Europos)挖掘出的猶太會堂裡,牆壁上繪有許多色彩繽紛的舊約聖經場景,包括亞伯拉罕與以撒、摩西、以西結的異象,以及以斯帖的故事等人物描繪。
然而,這些圖像從未描繪上帝本人,而僅顯示「神的手」來表達神聖干預。那麼,為何杜拉歐羅普斯的猶太社區會推翻長久以來反對人物畫的傳統呢?戴維表示答案尚不確定。有可能猶太人物畫的普及程度比現存的證據所顯示的更為廣泛,也可能是因為當地的猶太社區正在回應城內新興基督教社區的挑戰。
杜拉歐羅普斯的基督教會堂內有許多人物畫,包括「好牧人」(the Good Shepherd)的圖像(借用古典藝術來詮釋耶穌的自我描述)、福音書中的「癱子得醫治」(參馬可福音二章1-12節),以及「耶穌與彼得在水上行走」(參馬太福音十四章22-33節)的場景。這些壁畫被認為是現存最古老的基督教繪畫之一,然而,這些畫像的基督形像並不具有標誌性。例如,「好牧人」的形像是一位無特徵的男子,短髮,穿著短袍。類似的其他畫像中的基督形像並不固定,僅是當時衣著與髮型的反映。
早期教會領袖反對製作基督形像
早期教會領袖對在基督教崇拜場所中使用基督形像持保留態度。例如早期基督教的重要神學家和作家愛任紐(Irenaeus,約130-202年)、亞歷山大的革利免(Clement of Alexandria,約150-215年)、拉克坦提烏斯(Lactantius,約250-325年)和凱撒利亞的優西比烏(Eusebius,約260-339年)等人,都反對製作耶穌的形像。公元306年左右在西班牙埃爾維拉(現今的格拉納達)舉行的主教會議──埃爾維拉主教會議(Synod of Elvira),甚至頒布法令,禁止在教堂內懸掛圖像,以免將崇拜對象誤導為偶像。
然而,到了四世紀,基督形像在地下墓穴的繪畫和石棺浮雕中開始出現。例如,羅馬的多米提拉墓穴(Catacombs of Domitilla)中,耶穌被描繪為哲學家般的形像,身穿羅馬長袍,手持書卷,右手作為演說手勢,這些特徵突出了基督的權威與智慧。
四世紀開始出現長髮鬍鬚的耶穌形像
從四世紀的康莫迪拉墓穴(Catacombs of Commodilla)開始,首次出現了留著長髮與鬍鬚的耶穌形像,這種形像深深影響了後世基督的視覺化,成為今日大眾熟悉的基督形像。
為什麼基督最終被描繪為長髮與鬍鬚的形像?這可能與當時的文化聯想有關。在羅馬文化中,長髮與鬍鬚常與哲學家、智慧及治癒能力聯繫在一起。例如,古希臘「醫學之神」阿斯克勒庇俄斯(Asclepius)以及羅馬主神朱比特(Jupiter)都以類似形像示人。這些文化象徵轉移到基督身上時,雖然失去了其異教意涵,但仍然保留了智慧與神聖的象徵意義。
影響西方基督教藝術表現
在東羅馬帝國,四世紀後宗教圖像的角色開始被推崇。八世紀時,東羅馬皇帝李奧三世(Leo III)下令禁止圖像,認為這些圖像是違反《出埃及記》的偶像崇拜。這一時期被稱為「破壞偶像時期」(Iconoclastic Period),最終在西元842年,拜占庭帝國查士丁尼一世的妻子提奧多拉皇后(Empress Theodora)恢復了宗教圖像的崇敬地位。這些圖像在東正教的崇拜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影響了西方基督教的藝術表現。
無論是杜拉歐羅普斯的初期簡單繪畫,還是梵蒂岡西斯汀禮拜堂(Sistine Chapel)內米開朗基羅《最後的審判》壁畫上的耶穌,基督形像的演變反映了基督教在文化、神學與藝術上的發展歷程。這段歷史不僅展現了基督教如何在各時代背景中傳播信仰,也顯示了藝術如何塑造我們對信仰核心人物的理解與想像。(資料來源:Christian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