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8 好牧人

羅馬書第九講:亞伯拉罕是所有人之父

檢舉
張慧康 張慧康 追蹤

◎張慧康(高雄標竿教會主任牧師)

經文:新約〈羅馬書〉4章13-25節(當代譯本)

過去俄烏戰爭,以阿戰爭相繼爆發的時候,我們一直關注美國的態度,尤其看他會不會派兵以色列或烏克蘭保護他們。美國遠在西半球,距離我們那麼遙遠,為何關注美國?因為我們也想知道,兩岸的軍事力量這樣懸殊,萬一不幸爆發戰爭,美國是否也會出兵保護台灣呢?

同理,亞伯拉罕和我們已是相隔四千年的人,年代遙遠,保羅為何要耗費那麼多的篇幅詳細論述他是如何在神面前稱義?重點不是考古,而是藉著他告訴我們:基督徒不只是要像亞伯拉罕那樣因信稱義,更要像他那樣因信承受上帝的應許,領受上帝的恩典。

我們只須關注上帝是如何對待亞伯拉罕,便知祂會怎樣待我們每一位,因為亞伯拉罕就是一個最佳的範例,聖經說:他是我們所有人的父親。

亞伯拉罕承受應許,是因著信,不在乎遵行律法

13-15節:上帝應許將世界賜給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不是因為亞伯拉罕遵行了律法,而是因為他因信而成了義人。如果只有遵行律法的人才可以承受應許,信心就沒有價值,上帝的應許也就落了空。因為有律法,就有刑罰;哪裡沒有律法,哪裡就沒有違法的事。

如前所述,亞伯拉罕既是我們眾人因信稱義的榜樣,那他和他的後裔得著應許承受這個世界,就不是因為遵行了律法,而是因信被神稱為義人。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只有遵行律法的人才能夠承受應許,那就看他的行為是否完全,至於信心如何就不重要了,也無意義可言。但是,正因為亞伯拉罕的行為屢屢有虧,按著他的行為就無法承受應許,只能按照律法承擔刑罰。

保羅不只是講亞伯拉罕他自己,而是講「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這也點出以下的論述和我們都有關係。他如何稱義?如何承受應許,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如此,因為他如何,我們也就如何。聖經要我們知道:凡是以信為本的人,都是亞伯拉罕的子孫,都是他的後裔(加3:7),也賜下應許「以信為本的人和有信心的亞伯拉罕一同得福(加3:9)」。今天活在新約時代的基督徒,要想承受上帝在基督裡的一切應許,同樣是因著信,不在乎遵行律法。

因著信,所以我們相信就能得著神所應許的福分,得以隨時支取祂的恩典與力量;若是要憑著遵行律法上的義,那我們就無法承受應許了,信心也沒有價值,反而因為做不到律法所要求的,得要承擔刑罰。「因為有律法,就有刑罰;哪裡沒有律法,哪裡就沒有違法的事。」

上帝要我們效法亞伯拉罕的信心,他是我們的父

16-22節:所以,上帝的應許是藉著人的信心賜下的,好叫這一切都是出於上帝的恩典,確保應許歸給所有亞伯拉罕的子孫,不單是守律法的人,也包括一切效法亞伯拉罕信心的人。亞伯拉罕在上帝面前是我們所有人的父,正如聖經上說:「我已經立你為萬族之父。」他所信的上帝是能夠使死人復活、使無變有的上帝。他在毫無指望的情況下仍然滿懷盼望地相信上帝的應許,因而成為「萬族之父」,正如上帝的應許:「你的後裔必這麼多」。那時他將近百歲,知道自己身體如同已死,撒拉也過了生育的歲數,但他的信心仍然沒有動搖。他沒有因不信而懷疑上帝的應許,反倒信心更加堅定,將榮耀歸給上帝。他完全相信上帝必能實現祂的應許。因此,他被算為義人。

每每提到亞伯拉罕,我們直覺反應他是猶太人的先祖,但是保羅告訴我們,他是我們眾人的先祖,是包括猶太人在內我們所有信徒的父親。上帝說要他成為「萬族之父」,其意在此。因為上帝要他作我們所有人在信仰上的範例與榜樣,讓我們知道,凡是上帝的應許,都是藉著人的信心賜下,既是憑著信心,而非自己行律法的義,我們就應當知道,這一切都是出於上帝的恩典。

那麼,既說是憑信心,亞伯拉罕的信心是怎樣的信心呢?

保羅指出:「他所信的上帝是能夠使死人復活、使無變有的上帝」。他舉出創世記22章亞伯拉罕獻以撒這件事。說明當初為何亞伯拉罕接到上帝的命令要他獻出以撒,把以撒燒為燔祭獻上,年紀老邁,極其鍾愛以撒的亞伯拉罕,竟沒有與上帝發生半點爭執?也無遲疑,竟能甘心順從上帝的命令,要舉起刀來要砍向以撒?

原因是,亞伯拉罕心裡相信以撒死了,上帝仍能叫他復活。雖然上帝沒有真的要以撒被砍死再復活,而是及時派天使制止了亞伯拉罕,以免悲劇發生,但這件事已充分看出亞伯拉罕的信心,不只是相信有個神的存在而已(這樣的信心其實魔鬼也有,我們也不要以這樣的信心為滿足),而是相信上帝是使死人復活、使無變有的上帝。

還有,雖然他曾經以為自己與撒拉應該生不出來了,還誤以為與夏甲同房所生的以實瑪利,應該就是上帝所應許的兒子。但是經過上帝鄭重說明,他與元配撒拉生的兒子才算,亞伯拉罕再沒有疑惑或不信(創17:15-22)。

這時候的亞伯拉罕99歲,撒拉也90歲,都是年近百歲,老爺爺老奶奶的年紀,早就停了生育。但是上帝既然鄭重其事地這樣說:「…你妻子撒拉要給你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以撒。我要與他堅定所立的約,作他後裔永遠的約。」亞伯拉罕就沒有因不信而懷疑上帝的應許,反倒信心更加堅定,將榮耀歸給上帝。他完全相信上帝必能實現祂的應許。所以亞伯拉罕的榜樣,並非在於他一開始接觸上帝就很相信祂,一直都相信,從來沒有懷疑過上帝,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地堅定信靠神,不是!而是在於他看環境心裡起疑惑的時候,神向祂啟示祂的道,他就選擇要放下自己的懷疑,拋棄自己的不信,轉去信靠神,讓自己被神的話堅固,不再遲疑。

因此,他被算為義人。

可見,起初信心雖然像芥菜種那樣很微小,總在半信半疑中成長,但一路走來漸漸被上帝的話堅固,扶持,茁壯到再無疑惑不信的時候,神就悅納,稱我們為義。

我們要以亞伯拉罕那樣的信心,相信上帝使耶穌從死裡復活

23-25節:「他被算為義人」這句話不單單是為他寫的,也是為將來要被算為義人的我們寫的,就是相信上帝使主耶穌從死裡復活的人。耶穌受害而死是為了我們的過犯,祂復活是為了使我們成為義人。

保羅論述亞伯拉罕的信心是如何蒙神悅納之後,便回頭指出他為何要跟我們講述這件事:因為他被算為義人這句話,不單單是為他寫的,也是為我們寫的。亞伯拉罕相信上帝是使死人復活的神,我們效法他那樣的信心,相信上帝使耶穌從死裡復活,也必得救。

相信耶穌從死裡復活這件事很重要,因為神應許:「你若口裡認耶穌為主,心裡信神叫他從死裡復活,就必得救。因為人心裡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裡承認,就可以得救。(羅10:9-10)」我們過犯得以赦免,在神面前得以稱義,這是基督徒得救的根基。

還有,對我們來說,過犯被神赦免,稱義不被定罪,便可以隨時坦然無懼地來到上帝寶座前,可以得憐恤蒙恩惠,做隨時的幫助(來4:16),這是基督徒很大的福份,也是上帝給我們的權利!以前我們是看亞伯拉罕如何稱義,如何蒙福,如今神也因著我們的信心,要把祂在基督裡的福份,都毫無保留地賜給我們!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