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亮(湖光教會主任牧師)
使徒行傳20:17-24
保羅從米利都打發人往以弗所去,請教會的長老來。他們來了,保羅就說:「你們知道,自從我到亞細亞的日子以來,在你們中間始終為人如何,服事主,凡事謙卑,眼中流淚,又因猶太人的謀害,經歷試煉。你們也知道,凡與你們有益的,我沒有一樣避諱不說的,或在眾人面前,或在各人家裡,我都教導你們;又對猶太人和希臘人證明當向神悔改,信靠我主耶穌基督。現在我往耶路撒冷去,心甚迫切,不知道在那裡要遇見什麼事;但知道聖靈在各城裡向我指證,說有捆鎖與患難等待我。我卻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證明神恩惠的福音。
你是否想過,若有一天要以最精簡的內容來總結自己的人生,你覺得人們會如何為你寫評論?或者你會如何總結自己的人生呢?有些人甚至會預想自己的墓誌銘,能刻在其上的文字更是有限,你又覺得哪些文字可以代表你的人生呢?曾聽說有個牧師為自己的墓誌銘留下犀利的十一個字︰「信耶穌!活著真好!死了更棒!」是不是很酷呢?其實,若真要為自己的人生寫傳記,字數多或少不是重點,重點是︰你是否能像使徒保羅一樣,在為自己的生命做總結或寫傳記時,可以充滿精彩的、值得的、榮耀的,甚至是永恆的內容呢?
從保羅在使徒行傳中短短的七節經文裡,可以看到他從四個面向來寫自己的傳記──「所是的(我是怎樣的人?)」、「所歷的(我的身量如何?)」、「所願的(我渴望看見的)」、「所行的(我所做的價值)」,盼望我們也能從這四方面來思考與營造自己的生命;有一天我們也可以留下精彩、值得、榮耀、永恆的生命見證!
一、所是的──我是怎樣的人?
保羅述說自己所是的──並不高舉法利賽人和羅馬公民的身分,只強調生命的內涵。
你所是的(你是怎樣的人)決定你在神面前所配得的。保羅不談自己是學者、是宗教領袖、是羅馬公民,只說自己是服事主、凡事謙卑、眼中流淚的人。
有些人在自我介紹時,開口就是自己的學歷、經歷、成就、財富,強調自己擔任過什麼要職,擁有哪些頭銜、身分、官職,做過哪些轟動社會的大事,或是擁有多少資產……。雖然這些談論起來都很響亮、驚人且令人佩服,但很可惜的是,這些在上帝面前都不重要,都跟一個人能否進入天堂、能否得到永恆的生命和豐盛祝福無關。所以保羅並不高舉自己的學歷(他生在基利家的大數,在迦瑪列門下按嚴緊的律法受教,按著最嚴緊的教門作了法利賽人),不強調自己羅馬公民的身分,也不誇耀自己有多少的成就(建立了七個教會、行過多少神蹟、開辦聖經學院……),更不提自己有多少財富。
保羅自傳的第一個重點──我所是的──強調自己是「服事主」的人,他看重自己的生命是配得服事主的,以耶穌基督僕人的身分自居,雖看似卑微,卻在神眼中是更尊貴的,因為神所揀選為器皿的都是聖潔、尊貴的。保羅不以外在的尊榮為可誇的,乃以內在生命的尊榮為渴慕的。因凡能服事主的,都如同使徒彼得所說:「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得前書2:9)盼望我們也都能成為聖潔的器皿為主所用。
其二,保羅宣稱自己是「凡事謙卑」的人,不以為自己已經有了、得著了,而是看到自己不夠,還需要努力向著標竿直跑。如果連締造許多歷史的使徒保羅都覺得自己不足,還謙卑地認為仍需努力,那麼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好驕傲的呢?要知道,凡事謙卑是每個基督徒應該擁有的生命標誌,才能得著耶穌所說的:「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馬太福音5:3)也必經歷神的應許:「謙卑的人必吃得飽足。」(詩篇22:26a)、「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雅各書4:6b)
其三,保羅說自己「眼中流淚」,這是心中對靈魂的一份熱愛。保羅切望人們能脫離罪惡的傷害、得著耶穌的救恩,所以他對十字架的福音是熱切的、對靈魂的得救是迫切的,誠如他對腓立比教會所說的:「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立比書2:4-5)我們是為了福音而眼中流淚的人嗎?
應該看重「我所是的」,思想自己是一個服事主的人嗎?我們的生命有資格事奉聖潔尊貴的主嗎?我是一個凡事謙卑的人嗎?我看別人比自己強嗎?我願意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主嗎?我是一個為靈魂流淚的人嗎?我愛人如己,渴望看到更多人得救嗎?總要知道,我們所是的,不是要給人看,乃是要給神看,是對自己負責和對神交代的。當那日,在天堂門口,耶穌會問我們是怎樣的一個人,唯有當神肯定、悅納我們,才是至關重要的。我們的生命必須顯明我們是真正重生得救的(透過服事主、凡事謙卑、為靈魂得救流淚),才能配得作基督的僕人、配得天堂的榮耀、配得永恆的生命。
二、所歷的──我的身量如何?
你所歷的是些什麼,決定你的身量;逆境是身量成長的關鍵。保羅沒有誇耀風光得意的歲月,只有細數經歷過的苦難和熬煉,因為那是塑造自己和他人身量的關鍵。保羅說:「因猶太人的謀害,經歷試煉。」
許多人談到人生的經歷,也都會談到自己的豐功偉業,或是那些光鮮亮麗、風光得意的部分,覺得那些是自己的光環、成功的驕傲。保羅本來也可以高談闊論他過去的驕傲,但生命更老練和成熟的保羅在論及自己所經歷的種種時,卻總是把焦點放在自己的挫折、失敗、受苦、壓力上。他說:「我比他們多受勞苦,多下監牢,受鞭打是過重的,冒死是屢次有的。被猶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減去一下;被棍打了三次;被石頭打了一次;遇著船壞三次,一晝一夜在深海裡。又屢次行遠路,遭江河的危險、盜賊的危險、同族的危險、外邦人的危險、城裡的危險、曠野的危險、海中的危險、假弟兄的危險。受勞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飢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體。除了這外面的事,還有為眾教會掛心的事,天天壓在我身上。」(哥林多後書11:23b-28)保羅為何不述說自己的光榮戰績,卻昭告世人自己的失敗和不堪?因保羅知道,生命真正的內涵與身量往往不是藉著順境和光環塑造出來的,而是藉著逆境和苦難熬煉出來的。
曾有人問一位備受推崇的成功人士:「你是如何成功的?」他回答:「靠經驗!」又問:「是些什麼樣的經驗呢?」他回答:「失敗的經驗!」這讓我們想到保羅所說的:「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羅馬書5:3-4)又想到詩篇:「我受苦是與我有益,為要使我學習祢的律例。」(詩篇119:71)聖經中那些屬靈偉人最為我們津津樂道的,通常也不是他們的順境,而是逆境。就如雅各的兒子約瑟,我們並不羨慕他年幼時在父親寵愛下穿著彩衣的幼稚,卻為約瑟的被賣、被囚、被遺忘……直到成為宰相的那一刻所感動。又如摩西,聖經對他在皇宮四十年的生活並不感興趣,但他在曠野牧羊孤單的四十年,以及另一段在曠野被以色列民煩擾的四十年,卻深刻地啟發後人。再如大衛,聖經記載他最安逸的時光是犯罪的紀錄,但大衛生命最深刻的歷練並他與神最美的關係,都出自於被逼迫與逃亡的歲月。這些逆境都塑造了偉人們的生命,使之成為神所愛、所用、蒙恩、蒙福、得應許的生命。
若我們過去只在乎成功的經歷,盼望未來能夠看重失敗與苦難的經歷。因為在那其中會有更多上帝要給我們的智慧和身量,誠如〈煉我愈精〉歌詞所形容的:「你若不壓橄欖成渣,它就不能成油;你若不投葡萄入醡,它就不能變成酒;你若不煉哪噠成膏,它就不流芬芳。主,我這人是否也要受祢許可的創傷?每次的打擊都是真利益,如果祢收去的東西,祢以自己來代替。」你的經歷關乎你的生命和身量,上帝在乎我們的生命和身量是否像祂。願我們都堅定地繼續背著自己的十字架跟隨祂的腳步,因為十字架是我們永遠的生命和榮耀。
三、所願的──我渴望看見的
你所願的(渴望看到的)決定你的人生方向和目標,也決定了你的生活導向和優先次序。
保羅所願的、所渴望看到的是什麼?他並沒有求自己的利益,所求的乃是為了他人的益處。他說:「你們也知道,凡與你們有益的,我沒有一樣避諱不說的,或在眾人面前,或在各人家裡,我都教導你們;又對猶太人和希臘人證明當向神悔改,信靠我主耶穌基督。」(使徒行傳20:20-21)
大多數人所願的多是關乎自己的利益,就如生日許願的時候,最關鍵的那個願望總是為自己居多,或是為自己所愛的人,這雖是人之常情,但保羅給了我們不一樣的眼光──渴望看見主所願的成就,而不是在乎自己能夠獲得什麼樣的利益或祝福。這是保羅讓我們欽佩的地方,他所願的不是為自己,甚至自己一邊付代價、一邊還要受苦,他所願的是透過他的服事,看到以弗所或亞細亞地區的人,不論是認識的、不認識的;猶太人或外邦人,都能得著生命的益處,都能得著基督的福音──就是悔改、重生、信靠耶穌基督。
不要過著一個自私自利的人生,因為你一生中為自己抓取、得到多少利益,並不會有什麼人太在意,因為與他們無關,但那些努力為了他人利益和祝福的人,生命的價值不僅在世人眼中為尊、為貴,在上帝眼中也是尊貴與榮耀的,這也是耶穌給我們留下的榜樣。耶穌的一生並不為自己的利益求,祂所求的是──不願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所求的是──沒有一個失落的,都是重生得救的;所求的是──眾人能彼此相愛、合而為一;所求的是──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所求的是──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耶穌所求的都是為我們生命的益處,那麼我們每天所求、所願的呢?或許當我們好好默想耶穌教導我們的主禱文時,可以重新調整我們的眼光,看見神的心意,就改變我們所願的──願人都尊祢的名為聖,願祢的國降臨,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把主所願的成為我們所願的,當我們的生命不是為成就自己所願的,而是為成就主所願的而活時,我們就會成全主的旨意,成全他人的生命得益,而我們自己也必然在基督裡,使自己不僅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
四、所行的──我所做的價值
你的價值觀(是否有永恆價值)決定你所行的;你所行的決定你生命的結局。你做了哪些有永恆價值的事?
保羅沒有著眼地上(短暫的、會毀壞的),只有定睛天上(永恆的;不朽壞的),他說:「現在我往耶路撒冷去,心甚迫切,不知道在那裡要遇見什麼事;但知道聖靈在各城裡向我指證,說有捆鎖與患難等待我。我卻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證明神恩惠的福音。」(使徒行傳20:22-24)保羅的人生定睛天上,所以他所做、所行的都以永恆為出發。誠如保羅在寫給歌羅西教會時所說的,希望他們定睛天上:「所以,你們若真與基督一同復活,就當求在上面的事;那裡有基督坐在神的右邊。你們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因為你們已經死了,你們的生命與基督一同藏在神裡面。基督是我們的生命,祂顯現的時候,你們也要與祂一同顯現在榮耀裡。」(歌羅西書3:1-4)
保羅因為定睛在天上的、永恆的,不是地上的,他就不會受到地上有限的事物影響而被困住,即使保羅也知道世上有苦難,他說:「……凡立志在基督耶穌裡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提摩太後書3:12)但保羅更深信地說:「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是飢餓嗎?是赤身露體嗎?是危險嗎?是刀劍嗎?……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的。」(羅馬書8:35,38-39)正因為保羅將盼望定睛在天上,所以他就輕看眼前的危險和苦難,他說:「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哥林多後書4:17-18)這樣的盼望深刻地影響、引導保羅所行的道路和所做的每一件事,他知道自己不是在建造地上會毀壞的工程,他說:「因為那已經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若有人用金、銀、寶石、草木、禾稭在這根基上建造,各人的工程必然顯露,因為那日子要將它表明出來,有火發現;這火要試驗各人的工程怎樣。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賞賜。」(哥林多前書3:11-14)若要把保羅在遇見耶穌、重生得救之後所行的都一一列出來,可能幾天也講不完了。保羅一生所言所行都緊繫一個關鍵,就是「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腓立比書1:21)
保羅一生以活出基督為目標,因為那是永恆生命的終極目標。若我們所行的跟耶穌無關,跟永恆又有何關係?既然我們定睛的是天上永恆的家鄉,是永恆的產業和獎賞,那麼就讓我們在地上做所有跟天上有關的事情吧!世上許多人會說:「跟賺錢無關的事不要來找我。」但一個真基督徒應該要說:「跟天上永恆無關的事不要來找我。」也就是說,跟生命之主有關的事才是我們不可或缺、不能放棄,必須堅守到底的事。所以保羅在生命的最後,充滿盼望和信心地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祂顯現的人。」(提摩太後書4:7-8)
我們是否能寫下在基督裡生命的見證,是關乎我們所做的,而不只是我們所得的呢?不是關乎世上、地上的成就,而是關乎天上、永恆的努力。深信我們將會如保羅所說的:「我深信那在你們心裡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腓立比書1:6)
結語
你知道自己生命的自傳要怎麼寫了嗎?一份漂亮的自傳要包括:所是的(我是怎樣的人?)、所歷的(我的身量如何?)、所願的(我渴望看見的)、所行的(我所做的價值),那麼我們是否可以寫出一份漂亮的生命見證呢?不管過去如何,從今天起,開始轉換新的眼光和角度,重新定位,定睛在耶穌身上、定睛在天上,讓自己成為一個服事神、聖潔的生命,成為凡事謙卑、謙和的生命;成為眼中流淚、有愛的生命,並透過生命中必要的苦難,在逆境中熬煉,造就自己,擴張身量更像耶穌;學會不求自己的益處,但求主的旨意成全,為更多的靈魂得救祈求;也常思考︰我做了哪些有永恆價值的事?不要著眼地上,只定睛天上永恆的應許、耶穌給我們的榜樣,全心全意在所行的一切事上跟隨祂、榮耀祂!
◎小組信息討論與延伸問題思想
1.「所是的──我是怎樣的人?」,透過保羅服事神/聖潔的生命;凡事謙卑/謙和的生命;眼中流淚/有愛的生命,你覺得自己有哪些方面可以突破和改變的呢?
2.「所歷的──我的身量如何?」,想想生命中有哪些讓自己智慧和身量成長的逆境、苦難,或讓自己更像耶穌的經歷呢?
3.「所願的──我渴望看見的」,是否跟耶穌所願的一致呢?你知道主所願的是什麼嗎?我能否調整自己的眼光,讓自己所願的更貼近神的心意呢?
4.「所行的──我所做的價值」,我做了哪些有永恆價值的事呢?(或是未來我還可以為永恆做些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