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容珍採訪報導】在恆春半島開設第一個眼科門診,被稱為「台灣尾最溫暖的醫者」的恆春基督教醫院榮譽院長陳雲址醫師,3月15日回天家,享耆壽90歲。獻身偏鄉醫療30年的他,直到90歲仍獻身在第一線,為守護台灣尾居民「眼光」。他對恆春的愛與奉獻,影響許多人。追思告別禮拜將於3月29日上午在恆春基督長老教會舉行。
退休後想「去一個沒有眼科醫生的地方」奉獻
口中稱陳醫師為陳院長的恆春基督教醫院董事長劉伯恩醫師受訪時表示,陳院長早期在台北市長春路開信望愛眼科,當時非常知名,後來到日本、美國進修,一場大病後曾想在美國退休,但在靈修時,聖靈感動陳院長返回台灣奉獻醫術。
劉伯恩記得30多年前,陳院長找他,說明想去「一個沒有眼科醫生的地方」服務,詢問他的意見。他當時擔任路加傳道會的董事和執委,於是介紹陳院長去恆基,並認識當時的恆基董事長簡肇明醫師。當時他心裡其實還很擔心,這位大醫師從美國回來,恆春天氣熱,風又大,是否很快就會待不下去,掉頭就走?沒想到陳醫師卻留下來,甚至持續到現在,也曾擔任過院長。
最早通報「洋蔥作業人員角膜感染」
劉醫師表示,陳院長最令人推崇的是最早通報「洋蔥作業人員角膜感染」。恆春有洋蔥田,為當地農民最重要經濟來源,但也為許多農夫與農婦帶來特殊的職業病。由於恆春沒有眼科醫師,患者多半在附近買藥點一點,最後延誤就醫導致失明,眾人均束手無策。
本身是臨床醫師的陳院長,為了解病因,親自到農民工作的地方查訪,發現他們的眼角膜易被洋蔥屑刮傷,導致角膜基質被黴菌感染造成潰爛。因此,主動通報衛生署列入職業病系統,積極防範洋蔥工人失明,救了不少被洋蔥傷眼的農民,讓恆春洗去「瞎子村」的稱號。這也是公共衛生史上,陳雲址醫師對台灣醫學改善卓越的貢獻,也因此備受醫學界尊敬。
樹立醫療宣教忠心良善榮神益人榜樣
劉醫師表示,陳雲址院長盡心盡力,跟隨馬偕博士「寧願燒盡,不願銹毀」的醫療宣教精神,做神忠心良善,「五千兩」恩賜的好管家,給周邊的人樹立很好的榜樣,也完成在世上使命,榮神益人。很多醫師都是被陳院長的見證所感動,而來到恆基。
恆基表示,1997年,恆基面臨財務困境,陳醫師賣掉經營25年的診所,親自奔走募款,確保醫院營運。他日夜處理行政事務,清晨仍微笑迎接每位同仁,堅信:「合乎上帝旨意,就不用怕。」
即使高齡,他依舊看診,摔傷仍拄杖應診。2014年,他曾獲選為《遠見》雜誌的「平民英雄」,並接受前總統馬英九先生的接見。2016年莫蘭蒂颱風來襲時,他不顧風雨、冒險趕往醫院搶救病患。他常說:「只要眼睛和雙手還能動,就要繼續服務病人。」
陳醫師一生獲獎無數,包括「全國好人好事代表獎」、「厚生醫療奉獻獎」、「蔡萬才台灣貢獻獎」等。他以身作則,總是鼓勵年輕世代投入偏鄉醫療。他總說:「我只是做好上帝託付的事,每天都像第一天一樣充滿動力。」
去年獲得「蔡萬才台灣貢獻獎」特地增設的特別獎,他將千萬元獎金全數奉獻給恆基。當時獲獎的他謙卑地說:「我只是做好上帝託付我做的事,堅持30年,每天就跟第一天一樣,充滿動力。」
90歲對許多人來說,早該是一個在家享受天倫之樂的年齡了,但身在台灣尾的陳雲址醫師僅能透過視訊與在美的家人見面。曾經,他也想過已經90歲,要不要退休或什麼時候退休的問題,但與師母早已有共識──「只要多活一天,就要多服事一天」。陳醫師深信,每天能夠醒來,還能夠穩健地拿起眼科器械為病人診治,是上帝賜與的恩典,他要將這份愛與恩典,繼續透過在恆基的日子,與同仁共同地努力守護恆春半島鄉親健康的需要。
恆基表示,今年1月底已身體不適的老爹,因掛心患者情況,撐著虛弱的身體看完1月份最後一個門診,終身以行動踐行「在別人的需要裡,看見自己的責任」。
他燃燒生命點亮的這盞燈,將繼續引領更多醫護人員前行,讓恆春的光永不熄滅,留下恆春人對他深深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