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容珍/編譯採訪】329青年節前夕,全台青年為福音串聯禱告,預備在329當天號召萬名青年上凱道,用行動宣告拿細耳世代興起!台南活水教會陳榮敏牧師多年來關心並培養年輕人,不僅與師母伊莉莎白育有7名子女,且全都投入服事崗位。
教會每年舉辦SHINE暑期青年特會,呼召許多年輕人跟隨神;他的兒子陳培恩牧師近年來也在各校園推動「烽火行動」巡迴聚集,興起年輕人成為「拿細耳人」。
父母對孩子全面關心 為他們遮蓋禱告
對於「如何培養新一代,使他們興起發光?」陳榮敏牧師從父母親到教會立場,提出五個建議:
一、父母要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為他們禱告,每週在家裡築祭壇。
陳牧師表示,父母親對子女的關心應是全面性的,不僅關注學業,還要關心他們在學校、職場、交友的狀況以及屬靈生命。因此,他和師母每週會儘量與每個孩子單獨約會,與他們談話、教導並為其禱告。
他指出,現今許多父母主要關心孩子的學業發展,忽略了孩子面對的屬靈壓力。與幾十年前相比,他們所遭遇的挑戰更為嚴峻,尤其是仇敵透過3C產品影響孩子的生活、情感與心思意念,因此父母不能掉以輕心。
他鼓勵基督徒父母,即便再忙碌,每天也要撥出時間與孩子一起禱告,不論是清晨或晚上。關心孩子的學業雖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每天花10至15分鐘,跟孩子一起禱告,培養他們在神面前祈求,並以3至5分鐘為孩子做遮蓋性、保護性的禱告。此外,每週安排一次家庭聚集,時間大約30分鐘左右。父母可與孩子分享聖經,以此鼓勵他們。
他認為,父母除了與耶穌基督建立親密的屬靈關係,也應與子女建立親密關係。他強調,若父母是重生得救的基督徒,卻發現孩子長大後仍不認識上帝,那將是極大的痛苦。因此,教會應教導父母如何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世上有很多破碎、離婚的家庭,這也是教會應該負起的責任,否則教會也很難興旺。
二、教會要關心與培養年輕人的屬靈生命與品格。
活水教會十多年來極為重視年輕人的屬靈生命與品格建造。許多教會強調才藝、恩賜和領袖訓練,他覺得這些固然重要,但他們的教會更注重「新婦神學」,強調年輕人要與主耶穌建立親密關係,視祂為新郎,一生活在深愛耶穌的生命中。因此,教會的門徒訓練根基在於「愛神、愛人」,並不僅僅著重於主日聚會或小組活動,而是培養年輕人真正愛主的心。
近兩、三年來,教會與美國團隊合作,巡迴校園推動「烽火行動」,興起拿細耳人世代,讓年輕人活出分別為聖、聖潔的生活。陳牧師強調,他們並非單純訓練年輕人上台講道或敬拜,也注重內在屬靈生命的成長。教會的「222提摩太青年領袖訓練」及門徒訓練營,都建立在培養生命品格和與主耶穌的親密關係上。
三、培養年輕人具有國度眼光與高度。
陳牧師表示,我們應從小訓練孩子,讓他們明白「我們在地上只是客旅,每個人活著有一天要與主見面」。然而,許多父母雖然相信這個道理,卻沒有灌輸給孩子。多數人只關心孩子能否考上好學校,認為這樣才有好見證,但實際上仍是希望孩子能有好工作、安穩生活。
雖然考上好學校或找到好工作並非不好,但若孩子的生命只為「柴米油鹽醬醋茶」而活,則失去了屬靈意義。我們在地上無論是全職牧師,或是基層技工,最終都要在神面前交帳。因此,我們要鼓勵孩子認真讀書,但不代表沒考上名校就是失敗。每個人都有神的呼召,要讓年輕人明白「我活著不是為了找工作,為了物質生活而活」,應為主耶穌而活(參羅馬書四章7-8節),學習如何為神的計畫奔跑與預備,觀念就會完全不同。
先有屬靈生命品格 呼召才易回應
若上帝呼召年輕人當牧師,他們就應朝此方向預備;若被呼召成為音樂家,也應努力裝備自己。當孩子建立與主耶穌親密的關係,擁有屬靈生命與品格為基礎,他們才會樂意回應神的呼召。
四、興起全教會成為拿細耳人。
陳牧師表示,「拿細耳人運動」不僅針對年輕人,也包括牧師、父母及長輩,唯有全教會一同委身,才能迎來復興。他也大膽挑戰牧者,應認清神正在全球大大動工,年輕人卻跟不上,父母最終要向神交帳。若孩子未走在神的計畫中,上帝會問:「我交給你的產業,你是如何培養的?」
五、教會要投資並增加從國小到大學的服事同工。
現今各宗派、各類型的教會普遍面臨年輕人大量流失的問題,特別是20至30歲的族群最為明顯。此階段的年輕人多半在讀大學、談戀愛、找工作、結婚或建立家庭,若未早早為他們建立屬靈生命與品格,並培養國度眼光,他們很可能離開信仰。
數據顯示,年輕基督徒中,10位外出讀大學的年輕人,有8位會流失,比例極高。因此,陳牧師時常提醒牧者,要更多投資於國小、國高中及大學的服事同工,並增加服事人員。這些同工不一定是傳道人,但應有專職服事的人協助牧師。許多教會同工本就稀少,甚至沒有專人負責年輕族群的服事,這些年輕人是教會的未來,若未能及時投資與培養,將會非常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