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青年節將至,在這快速變遷、瞬息萬變的時代,年輕人的影響力正前所未有地擴張,同時也伴隨著挑戰。教會、社會各界都看到青年崛起,並有出類拔萃的表現;但值此同時,也有一群年輕人,對於未來感到茫然。如何扶植「青勢力」持續發揮,帶動社會進步、帶出祝福?
中原大學董事長張光正博士受訪表示,從他年輕的時候,政府就以「時代考驗青年,青年創造時代」的銘言鼓舞青年們,「你們是社會的中堅和國家進步發展的動力,每位年輕人都能在公平的立足點上,能創造、能發展」,時至今日,全球已經進入AI時代,仍然適用。
看不到好榜樣 年輕人感茫然
張光正擔任過中原大學、明新科技大學和實踐大學等多所大專院校的校長,他感受到現今年輕人所面臨的時代考驗,甚至迷惘,他認為年長的一代和國家社會要負很大的責任。因為在很多地方年輕人是看不到好的榜樣的,導致他們「有點不知為何而戰、到底為什麼而努力?」
張光正認為,年輕人面臨的時代考驗,經濟不是最大的問題,社會和國家的穩定才是更重要的。當國民對國家和社會安定沒有信心的時候,年輕人就不要生小孩,不是說怕生了養不起,而是未來面臨太多未知數,加上社會缺乏讓年輕人學習的榜樣,這都是當代青年面臨的挑戰。
談到給年輕人的提醒,張光正說,當代的年輕人面臨經濟不景氣、貧富差距嚴重的大環境,雖然有些大企業及其員工有不錯的營收和薪資,但更多的中小企業是經營得很辛苦的,關門歇業的所在多有。很多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其實是失去希望的,因為他們覺得未來沒有保障,不知奮鬥到最後所為何來?在青年崛起的背後,青年世代的迷惘和不安,同樣需要社會和教會的重視。
張光正觀察到,現今大學生懷著心理潛在問題的比例逐年升高,很多大學聘請專人關輔有需要的學生,現今年輕學子的心理狀態需要被正視,很多年輕人對於自己的未來是感到不安和不確定的,也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
張光正說,自己當年在念大學的時候,生活也過得很苦,但那時候的年輕人心中是對未來充滿盼望的,因為大部分的年輕人都覺得且相信,無論是留在國內還是出國去念書或就業,只要努力就能找到安定的工作,自己的未來是充滿盼望和有前景的。
在台灣高等教育,特別是私立學校普遍因著少子化浪潮面臨招生困境,中原大學學士班的新生註冊率已經連續5年新生註冊率達到100﹪,在今年《遠見雜誌》發布的「2025企業最愛大學生」,中原大學更名列私立大學中最受企業歡迎的學校,70年前,中原大學就是本基督愛世之忱,以信、以望、以愛,致力高等教育,看重犧牲奉獻、講公義、講誠實的基督精神建校,這樣的教育宗旨,至今都堅持不變。
以他擔任過兩任校長的中原大學為例,全人教育的教育核心理念,尊重自然和人性的尊嚴、尋求天人物我的和諧、以智慧慎用科技和人文的專業知識,造福人群,教育不單是探索知識和技能的途徑,也是塑造人格、追尋自我生命意義的過程,張光正並鼓勵年輕人,在人生的舞台上,無論得時不得時,只要踏踏實實行事為人,上帝的祝福就會臨到。
年輕人要有專業技能 也要具備品格力
此外,張光正也提醒和鼓勵年輕學子,凡事不要單打獨鬥,要有團隊精神、謙卑不驕傲,踏實做事。年輕人不單是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負責任、看重道德操守、重視團隊精神和品格內涵,也是非常關鍵的「青勢力」。遇事敢於負責不推託,不要勾心鬥角。中原大學的畢業生無論是不是基督徒,畢業後都很認同母校教導,他們覺得在母校受到的教育,對他們的人生和職涯發展有相當大的幫助。
近年來,台灣掀起一波青年校園禱告浪潮,在3月29日青年節這天,在凱道上有「青年崛起 復興歡慶」聚會;前一晚的全國青年禱告串聯,就選在中原生命樹浸信會。
張光正說,不單是很多跨宗派教會的特會、禱告會和營會,會選擇租借中原大學的校內場地來進行;進入全職事奉的校園團契青年宣道大會,跟中原大學的合作,也已經超過20年。愈來愈多的教會青年不但願意參與校園禱告會,他們也起來行動,祝福國家和社會。
張光正說,例如有一位中原大學的畢業校友,後來嫁作傳道人的妻子,夫妻兩人,因為生養了一個罕病特殊兒的孩子,出去開拓教會時,也給予這個族群一些需要的協助。教會主要關心的會眾就是罕病兒家庭。
張光正表示,他看到這對年輕夫婦自己經過一段痛苦的歷程後,神保守他們的家庭、婚姻,也透過教會祝福更多的罕病家庭,他深受感動。他認為,這間小小的教會,成為了上帝傳愛和祝福的出口,這就是活出信仰的青勢力帶出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