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6 基督教論壇報 / 新聞時事

從藝人情侶的暴力風波看戀愛中隱藏的危機 婚輔專家學者解析預防之道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梁敬彥 追蹤
「親密關係暴力零容忍!」遭受暴力時更要勇於求助,可撥打113保護專線或各縣市政府家防中心尋求協助。(示意照,新北市政府提供)
感情的發展有階段性,從互有好感到戀愛交友到步入婚姻都有階段和歷程,未婚男女在交往的過程中,進入感情前要充分了解對方的背景和性格,避免情感過於快速發展而忽視對方潛在的問題。

【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近日傳出藝人情侶暴力事件新聞,女方稱遭到男方持續的言語暴力,甚至還遭到肢體暴力,事件曝光後引發輿論關注,男方發表聲明向女方致歉,女方則透過聲明表達「選擇揭開傷疤,希望能夠讓曾經或正在經歷類似遭遇的人獲得一點力量,請勇敢地保護自己、勇敢地求助、勇敢地離開,真心期盼這樣的事情不要再發生在任何人身上。」

在神學院和教會傳授「戀愛交友與婚前輔導」課程的台灣真愛家庭協會執行長延玲珍老師受訪表示,隨著社會型態的轉變,在2024年時,台灣男女初婚的年齡分別已達到32.9歲和31歲的歷史新高,在社會和教會都有相當比例適婚年齡的男女,她在傳授戀愛交友課程時,都會提醒未婚男女,有暴力傾向、情緒不穩定、過度控制等人格特質的人,往往在交往初期並不明顯,但經過長時間的相處,這些問題才會逐步顯現出來。

教會小組提供支持和關懷

延玲珍說,相較於社會,未婚男女在教會裡的戀愛交友是被關注和得到遮蓋的,在進入預備婚姻階段會有完整的婚前輔導,幫助準新人可以了解彼此、調整心態和準備將來進入婚姻的生活規劃,而對於互有好感的未婚男女,教會中的小組長扮演重要的支持角色。

在教會裡,小組長負責關心教會成員的生活狀況,能夠在日常的交流中發現成員是否存在情感困擾,並在出現問題時及時提供關懷,這樣的社群支持體系是社會上所缺乏的,能夠幫助未婚男女在面對情感困擾時可以尋求幫助,教會能夠及時提供支持和輔導,避免問題惡化,預防暴力憾事發生。

戀愛是需要學習和溝通的。

延玲珍表示,她輔導過許多婚後親密暴力的受害者,當他們回顧過往戀愛到結婚的歷程,其實超過8成的發現施暴者婚前已經有一些暴力的徵兆,像是情緒控管不穩定,容易對小事過度反應,會摔東西、對伴侶口出惡言,甚至捶擊牆壁等行為。如果這些行為反覆出現,並且沒有及時處理,最終都可能會演變為身體暴力。

所以教會的戀愛交友課程,幫助未婚男女探討彼此的價值觀、性格特徵和情感問題的探索,對這世代的未婚男女是非常有幫助的,特別是在現今未婚男女親密暴力事件頻傳的時刻,是非常重要且有價值的。

對於那些在婚前已經發現問題的情侶,延玲珍提出應對策略的建議,首先,應該拉長交往的時間和距離。這意味著在關係中發現問題時,應該減少見面的頻率,給對方和自己一個冷靜的空間,觀察對方的行為是否持續變化。

發現相處問題並聆聽他人建議

其次,應該聆聽他人的意見,特別是來自教會或長輩的建議。最重要的是,當發現對方有暴力傾向時,應該立即尋求幫助,並在必要時聯繫專業輔導或相關機構,避免情況惡化。

延玲珍說,從社會上頻傳的未婚男女交往期間親密暴力的事件,其實提醒教會,這是起來守護婚姻家庭的關鍵時刻,教會的婚前輔導系統在現今社會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預防親密暴力方面,透過婚前輔導,年輕人能夠及時識別和處理潛在的暴力行為,並在婚前就建立起健康的情感關係。這不僅有助於保護個人,也能為婚姻生活奠定更加穩固的基礎。

延玲珍老師

華人情感教育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副教授詹昭能受訪表示,他在大學校園特別開「愛情心理學」這門課程,就是希望年輕學子在求學的階段,就能夠明白「談戀愛」是需要學習的,健康的親密關係是奠基在男女相互尊重、信任和對等的基礎之上,男女彼此在相處過程中,可以不帶情緒和控制慾很敞開地去分享心中的想法和期待,在這段親密關係中,是感到安定且具有安全感的,能夠接納對方的感受,一起去分擔和解決親密關係中遭遇的問題和衝突。

詹昭能說,就像這次新聞事件中的女藝人在公開聲明中所提及的,她曾經選擇原諒並試圖幫助男方控制情緒,然而當暴力行為已經發生,便不能繼續縱容,面對情侶關係中的暴力行為,許多受害者常常選擇忍耐或期待對方改變,卻往往陷得更深。

他說,感情的發展有階段性,從互有好感到戀愛交友到步入婚姻都有階段和歷程,未婚男女在交往的過程中,進入感情前要充分了解對方的背景和性格,避免情感過於快速發展而忽視對方潛在的問題,而且應該讓關係公開,至少讓要讓信得過得的親朋好友和教會的輔導知道,這樣朋友和家人能夠提供幫助與觀察,在教會的小組支持遮蓋,可以及時提供支持,一旦發現情感關係中出現問題,無論是肢體暴力還是言語暴力,必要時尋求專業輔導或法律援助。

愛是恩慈相待 彼此理解並負起責任

詹昭能鼓勵未婚男女,真正的愛是建立在理解與責任之上的,就像哥林多前書十三章4-7節提到的,「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 不做害羞的事」,未婚戀人在彼此了解、尊重的基礎上發展一段健康的親密關係,無論最後能不能牽手走到最後,都不會帶給對方傷害,而是祝福。

詹昭能老師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