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7 基督教論壇報 / 見證宣教

埔基為偏鄉長輩籌建長照大樓 張清芳任公益大使將辦慈善演唱會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李容珍 追蹤
埔基為偏鄉弱勢蓋長照大樓,邀請張清芳(中)擔任公益大使,圖左為蘇世強院長、圖右為趙文崇董事長。(圖/李容珍攝影)

【記者李容珍台北報導】「這裡不是家,但比家更多!」埔里基督教醫院守護偏鄉近70年,從醫療到長照,從山區巡診到社區陪伴;最近為籌建一座全新的「綜合長照大樓」,在台北召開記者會,希望「為埔里偏鄉長輩再蓋一個家」,不只是提供照顧,更是生活、連結與陪伴。

在歌壇被譽為「東方不敗」的歌手張清芳,受邀擔任埔里綜合長照大樓的公益大使,親自前往醫院拍攝公益影片,並在影片中提出長照大樓的願景。今年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就有1人是65歲以上的長者,埔基希望南投每一位長者能夠在地尊嚴安老,因此需要一棟長照大樓,接待更多老人家。

影片也分享85歲的廖阿嬤,因為日落症候群,每到太陽下山時,總是帶著包包在外面等車,說要回家,埔基的人員就陪她等車。84歲的高大哥,年輕的時候煮飯給家人吃,年紀大了,泡咖啡給老朋友品嚐,埔基人員就關心他們的營養健康。91歲的袁校長,總是將房間整理得乾乾淨淨,他說,在家裡也是這樣。「我們不是親人,但我們的心,親似家人!」

趙文崇董事長。(圖/李容珍攝影)

可以承載長輩記憶與情感的大樓

埔里基督教醫院董事長趙文崇表示,對埔基來說,蓋長照大樓,是一個承諾,也是新的開始;長照不是某個人的責任,而是每個人的責任;我們今天經營長照,日後每個人都會經歷到。不只是長照、在地終老,埔基希望最後一里路能夠「在地尊嚴終老」。這棟大樓不僅是個硬體設施,更是一個承載長輩記憶與情感的空間。他們有不同於一般長照的理念,不是一般的照顧,而是有靈魂的照顧,可以用眼睛看到長輩的需求,用雙手傳遞溫暖,讓長輩真的感覺到不只是被照顧,而且是被尊重。

蘇世強院長。(圖/李容珍攝影)

埔里基督教醫院院長蘇世強表示,埔基70年來,專注偏鄉、弱勢族群,921地震後很多年輕人出去為生活打拚,留下很多老年人在埔里;因此,埔基開始投入長照,做了之後發現需求愈來愈大,尤其面對高齡化社會,老年人愈來愈多。埔基現有三個長照機構,一、醫院的長照服務,收留需要常常看病的長輩;二、愛蘭長照教學中心,提供生活需要自理,但也需要人照顧的老者;三、位於埔里鎮上,專門針對弱勢族群的照顧。

與一般長照大樓不同 強調在地尊嚴安老

埔基表示,今後還可以做得更精進,以「在地、尊嚴、安老」為目標。

在地──讓老年人在熟悉的環境慢慢終老。

尊嚴—讓老年人尊嚴不致於消失。老年人到了某個年紀,尤其是過去很有社會地位的老者,沒有與人互動,尊嚴便會慢慢消失,加上失能、失智的話、尊嚴消失得更快。一個人無法自己洗澡、上廁所,或是包尿布需要他人幫助,這些都使尊嚴流失。他們期待照顧的過程中,讓老者的尊嚴不致於消失。

安老—建造一個安全的環境,讓老年人在此生活。

蘇院長表示,最好的環境是「家」,若老者能待在熟悉的家中,子女對他們也很尊敬,盡心地照顧,就不容易出問題。如果有些老人的身體狀況不適合居家照顧,必須送到安養機構,安養機構要如何才能做到像家一樣,除了硬體設施之外,照顧人員素質的訓練,也要不同於一般機構,這也是他們想要做的。

張清芳現身公益記者會現場(埔基醫療財團法人提供)

用上帝給的天賦去完成下階段使命

張清芳為何擔任埔基新長照機構的公益大使?她表示,這可能與她過去經常出入醫院有關。特別是在疫情爆發前,她曾連續七年於護理節期間舉辦義唱活動,因此與護理人員結下深厚情誼。此外,由於許多護理人員無法參加李宗盛、蕭敬騰、劉若英、盧廣仲等知名歌手的音樂會,她特別邀請這些藝人前往醫院獻唱,為醫護人員帶來音樂的慰藉。

張清芳接受主持人蔣雅淇現場訪問(埔基醫療財團法人提供)

她坦言,這些年來與高齡母親同住,曾經自信滿滿地認為,無論是8歲還是80歲的人,她都能應對自如,唯獨超過 80 歲比較具有挑戰性。然而,這幾年與母親的相處讓她改變了看法。如今,已邁入 91 歲的母親依然健康硬朗,耳聰目明,對周遭事物觀察入微,甚至還能自己下廚,讓她感到欣慰與敬佩。

她帶大兒子去埔基時,也給他機會教育,也注意到有些失智老人,以及被照顧的老人和沒有被照顧的老人不同的情況。張清芳表示,她善長的是唱歌,是上帝給她的恩賜,如今上帝給她使命,未來她的重點要開公益演唱會,希望捐獻在長照大樓的興建,讓老人家能活得有體面也有尊嚴。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