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8 基督教論壇報 / 見證宣教

劉彤牧師著作《與神夢想無限可能》見證矽谷生命河靈糧堂成為華人具影響力的巨型教會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李容珍 追蹤
美國矽谷生命河靈糧堂,30年來成長為數千人的巨型教會,並在三十多國家建立366間跨文化的分堂。(圖/生命河靈糧堂提供)
美國矽谷生命河靈糧堂30年前,從幾十人在一個社區大學租一間二樓階梯教室開始,至今已成長為數千人的巨型教會,並在三十多國家,建立366間跨文化的分堂,是北美極具影響力的華人教會。劉彤主任牧師最近出版了《與神夢想無限可能》一書,回顧30年如何踏上一條與神夢想、前所未行的道路,也闡述了教會如何建造、突破瓶頸。

【記者李容珍採訪報導】美國矽谷生命河靈糧堂30年前,從幾十人在一個社區大學租一間二樓階梯教室開始,至今已成長為數千人的巨型教會,並在美洲、非洲、蒙古、中亞、南亞等三十多國家,建立366間跨文化的分堂,慈惠行動也從北加州延伸到各地,是北美極具影響力的華人教會。

你曾渴望聽見聖靈的聲音,卻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你有過「與神夢想的時刻嗎?那個夢想是甚麼?實現了嗎?」

生命河靈糧堂教堂外觀。(圖/生命河靈糧堂提供)

從個人敬拜到全地轉化的四重藍圖

劉彤主任牧師最近寫《與神夢想無限可能》一書,回顧30年他如何走向一條與神夢想,又是從來沒有走過的路,看見屬靈復興無限可能。談到寫作初心,他說,今年適逢教會30周年,起初只想出一本生命河靈糧堂「教科書」,之後經過考慮,決定出這本書,讓更多人了解生命河靈糧堂「建造的藍圖」,因此書中從他個人生命成長,以及教會應該如何建造,遇到瓶頸突破的關鍵,如何走過來的見證故事,都有清楚的說明。

生命河靈糧堂Shekinah Glory獻堂,主要同工重新委身。(圖/生命河靈糧堂提供)

書中分享從個人敬拜到全地轉化的四重藍圖,也是生命河靈糧堂關鍵的「四策略」和「四力」,是如何產生發展的?劉牧師表示,當初上帝給他開拓新教會的負擔時,在尋求過程中,聖靈引導他讀到啟示錄二十二章1-3節經文,他領受此異象,看見這幅圖畫中有「神的寶座」、「生命河的水從寶座中流出來」、「葉子為醫治萬民」、「事奉神的僕人」,擺在他面前,清晰地啟示他當如何建造一個天上榮耀的教會。

生命河水從寶座流出帶出四策略四力
「神的寶座」代表的是「敬拜讚美的事奉」。將來有一天我們到天上,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敬拜讚美,所以我們在地上一定要學習敬拜讚美。

策略之一:敬拜讚美的事奉帶下吸引力。敬拜讚美不只是唱詩歌,乃是帶出神的同在,就會帶出吸引力,當神的同在顯明,人的生命就會改變。

生命河非洲牧師聯禱會合照,十七個國家代表。(圖/生命河靈糧堂提供)

「生命河的水從寶座中流出來」代表的是「聖靈更新的事奉」。「生命河的水」代表聖靈的江河,現今教會缺乏爆炸力,主要忽略聖靈的工作,對「靈恩」感到恐懼害怕。

策略之二:聖靈更新的事奉帶下爆炸力。他強調,「靈恩」是聆聽聖靈的聲音,順從聖靈的引導。當我們按著聖靈的心意走,神就會為我們開道路,進而帶出生命、事奉的爆炸力。
「事奉神的僕人」代表的是「小組教會的事奉」。神的僕人圍繞在寶座上,不僅是牧師、傳道人,所有屬神的百姓,都是神的僕人,所以不僅是傳道人,平信徒也起來事奉。

中亞牧者聯禱會,四個國家代表。(圖/生命河靈糧堂提供)

東南亞牧者聯禱會,四個國家代表。(圖/生命河靈糧堂提供)

策略之三:小組教會的事奉帶來凝聚力。他表示,教會要興起平信徒事奉很難做到,但是多年來他看見,「小組」,是平信徒事奉最好的平台。因為在小組,可以按照神所給每個人不同恩賜跟才幹服事,讓人願意留在教會。小組,是教會的一個凝聚力,讓我們能夠彼此配搭服事,成為基督的身體。

全地轉化的事奉帶下Glocal Impact
「葉子為醫治萬民」代表的是「全地轉化的事奉」。「醫治萬民」聚焦不只是個人的醫治,乃是全地的轉化。現今網路世界,已經沒有Global和Local的區別,「全地轉化」的英文是「Glocal Impact」,Glocal是將Global加Local,意思是帶來全球及本地的影響。

劉牧師(右四)為菲律賓市長祝福禱告。(圖/生命河靈糧堂提供)

策略之四:全地轉化的事奉帶下外展力。因此,他們投入跨文化宣教,透過「植堂運動」帶來全球影響力;透過「慈惠」行動和優視電視台,帶來本地的影響力。

劉牧師表示,教會30年來忠心持守這四個策略,從開始發展到如今從來沒有改變,也幫助教會持續向前發展。

談到現今教會存在的痛點和問題,劉牧師從兩方面談。個人方面:很多人說,他們聽不見神的聲音,不知道神要他們做什麼?甚至認為,聖靈只對先知說話。先知是恩賜,但「聆聽」需要操練。父母與兒女之間關係,最重要的是「聆聽」;夫妻之間也一樣,我們和神之間的關係更是如此。
 

生命河進入非洲二十五週年,非洲同工致贈獎牌給劉彤牧師(右四)。(圖/生命河靈糧堂提供)

為什麼我找不到你?個人和教會的痛點
書中有一章「為什麼我找不到你─—聆聽聖靈的聲音」。為何有些人容易,有些人不容易聽到聖靈的聲音,關鍵在於「我們要常把神的話藏記在心裡」。劉彤牧師說:「聖靈的工作與神的話是不能分開的。」聖靈對我們說話是透過神的話。當我們把神的話讀進心裡,聖靈就很容易透過神的話感動我們,成為我們的引導,所以「背誦神的話」很重要。

他說,當我們禱告、尋求,學習順從聖靈的聲音。聖靈感動我們時,我們常常因為忙碌,而消滅聖靈的感動。所以,他認為,基督徒最需要的屬靈操練,就是讀神的話、禱告、尋求,「聆聽」聖靈的聲音,並且憑信心勇敢踏出去,奇妙的事情就會發生。因為,不是我們憑自己的意思想要做什麼,而是神要我們做什麼? 

教會遇到飽和點 原因在於文化和事奉位置 
教會都面對成長的瓶頸,劉牧師表示,每個教會最痛之處,就是遇到「飽和點」。教會信徒來來去去,如果每個新人都留下,每間教會就都成為千人大教會,事實卻不然。每間教會有不同的飽和點,有的50人,有的100人,也有的200人或是1, 000人,為何會有飽和點的存在?

他認為有兩個原因:文化和事奉的位置。「文化」指新人來到教會,會考量自己是否適合在這教會聚會?是否和會友容易相處?所以,教會要有包容力,能讓各式各樣的人融入。因此教會要敏感於會友的需要,不斷開創新的小組,愈多不同文化的小組存在,包容力愈大,飽和點愈高,就愈容易容納新人。若教會都是同溫層的人,就很難吸引新人。

劉牧師穿傳統緬甸裙子,在緬甸分堂敬拜。(圖/生命河靈糧堂提供)

「事奉的位置」,指的是信徒待在一間教會一陣子,最終還是會離開,那是因為找不到可以事奉的位置。為何很多人在教會遊走,就是因為找不到「位置」,因為服事角色都被占滿,且很多重要位置都是「終身制」。很多人想要服事,都無從加入,只好在各地遊走。

不斷創造「新的位置」更新教會組織架構
擔任主任牧師多年,劉彤牧師會留意會友的情況,不斷創造「新的位置」,提供新的事奉平台,讓各式各樣的人參與,這也是為何教會產生很多事工,成長層面也更寬廣的原因。

「教會的組織架構」是決定教會成長的關鍵。劉牧師表示,很多教會的組織架構多年來一成不變,就不會產生新的位置,這也是教會發展瓶頸的關鍵。生命河靈糧堂每七年改變組織架構一次,他深知若沒有改變,就很難突破。

在印度Tamilnado分堂的聚會景象。(圖/生命河靈糧堂提供)

「教會是有盼望的!」這也是他出書,希望能帶出的信息。很多信徒覺得教會沒有盼望,更不可能影響世界。生命河靈糧堂就走出一條路,不僅影響社區、世代,更影響世界;甚至兩年前獲得市政府頒發社區英雄獎肯定,這是在美國的華人教會不可能的事,然而「在神沒有難成的事」,如同書名《與神夢想無限可能》。劉牧師表示,當我們按著神心意建造教會,影響社區、轉化全地就有可能。

書名:與神夢想無限可能 

作者:劉彤牧師 

出版社:天恩出版社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