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賴秋薰/整理報導】不是信上帝後,就不顧祖先!在聖經中是非常看重孝敬父母、慎終追遠。清明節的腳步近了,「敬祖而不祭祖」是許多基督徒緬懷已故親人的方式。近年來,台北夏凱納靈糧堂每年舉行清明尊神敬祖禮拜,不僅凝聚家族情感,看重已故親友及先人之教誨,更是回應《聖經》中孝敬父母、慎終追遠的重要教導。
歷年來,一些弟兄姊妹透過影片分享參加清明尊神敬祖禮拜,總是帶來感動與溫暖。靈糧堂成七牧區的邱羽君姊妹透過影片分享表示:「過去我們在過清明節的時候,總是要舟車勞頓,然後下鄉到靈骨塔,或者是墳墓這樣的地方,來緬懷我們的祖先。這幾年的話,因為長輩,特別是我媽媽年事漸長,然後腳力也不太好,所以就不能回去祭祖了。」
翻找照片 媽媽群組發揮號召力
她說,教會剛好有清明尊神敬祖的禮拜,她邀請母親參加,一起來緬懷外公外婆。但是因為需要蒐集與會者親人的照片,邱羽君特別在「媽媽的娘家群組」中開始向母親的娘家家人蒐集她已故的外公與外婆,以及舅舅和舅媽的舊照片⋯⋯。在蒐集的過程中,她也向家人說明用途,並將禮拜的精神傳遞出去。當照片資訊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再提供給教會的同工進行影音製作。
禮拜當天,在教會的偌大的大堂裡,從大螢幕上,邱羽君的母親看到思念已久的親人的照片潸然淚下⋯⋯從預備到完成禮拜的過程,也鼓勵到邱羽君的阿姨,阿姨表明願意在明年時一起參與,神所成就的真是超乎她所求所想。
透過感念文 邀請父親一起追念阿嬤
尊敬並照顧父母是生活中應盡的責任,願意從善而行,往往會帶來祝福,使日子充滿平安與喜樂,特別在傳統的思維中,孝道與生命福祉是有深刻的連結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以弗所書六章2-3節),而身為基督徒,對以弗所書所記載的這句話肯定也不陌生。
青年牧區的張舒畬姊妹說,自從她信主後,就非常羨慕有神同在的家庭,也積極邀請父母親參加教會各式各樣的活動。從2021年開始,她關注到教會的「清明尊神敬祖禮拜」,因為她的阿嬤在2020年的時候才剛離開人世,她希望父親能從悲傷中走出來,因此,鼓起勇氣邀請父親一起參加。張舒畬先是藉由撰寫感念文來緬懷阿嬤的機會,邀請爸爸認識教會的清明敬祖活動。張舒畬的爸爸說:「我主動幫她看了稿子,做一些潤飾,然後她邀請我參加禮拜,我就一口答應了。」
張舒畬分享,修飾感念文時,與父親有一些討論,在過程中,神好像讓她更認識父親,也更認識阿嬤的生平。透過朗讀感念文,她發現,她跟阿嬤的關係不再只是一年兩、三次碰面的情感連結,而是更認識「上帝如何透過祖先,來祝福我這個人的生命」。張舒畬的爸爸也說:「當舒畬在台上講阿嬤生命的點滴時,真的讓我深刻地回想起我母親在世期間,那種對子女無限的關懷和付出。每一位上台的弟兄姊妹,他們表達對親人的懷念跟摯愛,都很真誠,讓我很感動。」
緬懷已故親人 成為傳福音的好機會
再次參與的宋沛汝姊妹也表示,每次在溫馨的敬祖追思禮拜聽到詩歌的時候,不由得就深受感動。在「追思三禮」──倒水禮、獻花禮和點燭禮,感受到基督教的清明敬祖很有意義,自然而然會思念起自己的祖先或是親人,感覺很溫馨,當螢慕播放出思念親人的照片時,就想起親人過去的種種美好,每一次都會感動流淚,這和一般傳統信仰是不一樣的。
宋沛汝表示,基督教的敬祖禮拜重在預備一顆虔誠的心,來到教會與眾人一起追思親人。過去,她曾與兒女們一同參與,每次都深受感動。在主的愛中,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得到安慰,更能懷抱家人永生的盼望。
紀念先人 讓家人在神裡同心合一
2022年時就參加清明尊神敬祖禮拜的王采羚表示,當她得知教會舉辦清明尊神敬祖活動時,立刻為父親、婆婆,以及未信主的公公報名。當她告訴家人教會有清明尊神敬祖活動時,媽媽及哥哥們就放心了。除了他們一家四口,她還特別邀請大姑、小姑一同參加。「一個小時的過程緊湊、不拖延」,而且在禮拜現場,她未信主的親人,特別是大姑和小姑非常受感動。
「因為萬有都是本於祂,倚靠祂,歸於祂,願榮耀歸給祂,直到永遠。」(參羅馬書十一章36節)。在教會過清明節,尊神敬祖,透過諸多見證的分享,讓這份祝福代代相傳。基督信仰並不否定對祖先的尊敬與追思,反而是鼓勵信徒以符合信仰的方式來充分表達孝道。透過禱告感謝上帝賜予家庭和生命,相信能凝聚更多的人,為了一個同樣的目的而聚集,一同感謝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