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9 影響力聯盟

媒體對以色列的偏見又再度升溫

檢舉
看見以色列 台灣ICEJ 追蹤

上週,以色列與哈馬斯在加薩的戰火再度燃起,隨之而來的是一股支持巴勒斯坦的強大宣傳浪潮,媒體針對以色列的「偏見機器」在兩個月的停火後又迅速重新啟動。因此,反以色列的扭曲新聞再次成形,且令人震驚地籠罩著全球無數的閱聽群眾。

停火和人質釋放的協議從1月19日持續到3月18日,感恩的是有33名以色列人質生還,四名以色列罹難人質的屍體也被釋放,其中包括希莉.比巴斯與她被殺害的年幼兒子阿里爾和卡菲爾。但在哈馬斯一再拒絕釋放更多人質時,停火於週二的一夜之間瓦解。這促使以色列出其不意地對加薩的哈馬斯指揮官發動一輪空襲,以此向該恐怖組織施壓,迫使其同意與延長停火。

上週四(3/20)早間,葉門向以色列發射彈道飛彈後,以色列的全境顯示紅色警戒。(照片來源:Screenshot/Tzofa)

全球的新聞頭條立即指責以色列違反停火與殺害400名巴勒斯坦人,並再次將「哈馬斯管理」的加薩衛生部所提供的可疑數字當成事實來報導。

媒體立即將責任歸咎於以色列,卻忽略停戰協議原本的規定,即仍在進行第二階段談判的期間,協議的第一階段就會自動延長。以色列也堅持第二階段要求加薩完全「去軍事化」,但哈馬斯卻再次公開展示他們武器,且堅決拒絕解除武裝。

這一切都表明這場衝突不僅是武裝部隊的戰鬥,更是一場「真相」的戰爭。這場戰爭的對手是無孔不入且帶著偏見的媒體,這些偏見的新聞不斷扭曲以色列的行動,甚至當以色列全國各地再次響起火箭彈警報時,媒體仍將以色列的反擊描繪成負面形象。每一天,媒體持續扭曲事實、使用他們精挑細選的措辭並遺漏關鍵資訊,以此塑造「有利於以色列敵人」的公眾觀感。

有句話說:「凡事一體兩面」。但我們看過新聞界多少次是毫無疑問地接受巴勒斯坦的觀點?當以色列最終被證明是正確的時候,卻早已損害以色列在公眾的形象。

所以,讓我們把事情弄清楚。

巴勒斯坦消息中的偽善與矛盾

巴勒斯坦消息的敘述既虛偽且自相矛盾,令人防不勝防,但他們卻不斷獲得國際社會的同情和支持。巴勒斯坦人及其支持者呼籲「抵制所有與以色列有關的人事物」,甚至針對如「星巴克」等的非以色列公司,只因為這些公司的創辦人是猶太人。然而,這些呼籲抵制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卻又要求以色列向加薩提供援助和服務。

他們呼籲「全球起義」,意指對各地的猶太人及其朋友進行暴力的行動。然而同樣的這群人卻要求「立即停火」。他們堅持要結束以色列的「佔領」,卻拒絕本來能讓巴勒斯坦人建立自己國家的和平方案。這些明顯的矛盾很少被支持巴勒斯坦的活動人士或他們在媒體上的盟友們提及。

與此同時,他們淡化或否認二戰大屠殺的嚴重性,有些人稱二戰大屠殺是「錫安主義所發起的」,甚至有些人說:「希特勒是對的!他應該完成(屠殺猶太人)任務!」媒體忽略這種雙重說法,更糟的是,在巴勒斯坦爭取主權的鬥爭中,這種雙重說法卻被合理化為一種可以原諒的說詞。

遺漏之罪:選擇性報導事件

長期以來,在媒體發佈偏見消息的過程中,最古老的伎倆之一就是使用「遺漏」。這個概念很簡單,就是當你遺漏故事的關鍵片段時,就扭曲了故事的敘述。舉例來說,在2024年,世界各地的新聞媒體多次報導「以色列向黎巴嫩發射火箭彈」,但許多媒體都沒有提及這些火箭彈是為了報復真主黨先前向以色列發射的空襲。如果撇除持續且蓄意向以色列平民發射飛彈與無人機的背景,那整個故事就會變成以色列無端的侵略行為,而非真實的防衛行動。

以賽亞書5:20 警告我們:「禍哉!那些稱惡為善,稱善為惡,以暗為光,以光為暗,以苦為甜,以甜為苦的人。」這段聖經的提醒完美地講述媒體「選擇性遺漏」的行徑,真相與事實往往被隱藏或扭曲,以偏袒一方的方式來妖魔化另一方。

巧妙的措辭:操控敘述

除了遺漏之外,措辭也是媒體用來影響大眾輿論的另一個工具。2024年6月8日,各大媒體的頭條新聞都在慶祝哈馬斯「釋放」四名以色列人質。其中一名人質是諾雅.阿爾加馬尼(Noa Argamani)。乍看之下,這似乎是正面的發展,然而仔細一看,將會發現其中的「操縱性措辭」。哈馬斯並沒有「釋放」人質,人質在俘虜手中遭受難以想像的創傷後,幸運地被以色列國防軍(IDF)拯救回來。這是以色列的軍事干預,而不是哈馬斯善意釋放他們。

比巴斯兄弟的經歷也是一樣。他們不是簡單地「死」在加薩而已,經屍檢報告顯示,他們是被「赤手空拳地」殘忍謀殺。

這只是其中兩個例子,說明媒體選擇微妙或巧妙的用字來誤導大眾。這種對真相的扭曲就是巴勒斯坦敘述消息的核心,而媒體則是放大這些扭曲的資訊,但請放心,這些曲解真相的人最終都將面臨他們的後果。箴言19:5說得很清楚:「作假見證的,必不免受罰;吐出謊言的,終不能逃脫。」

左圖:據澳洲媒體ABC News的報導,以色列人質們身穿以色列軍服在獲釋前登台。(照片來源:GPO) 中圖:哈馬斯提供這些人質軍服,讓人們覺得這些人質是軍人,而不是從睡夢中被擄掠的平民。(照片來源:GPO) 右圖:這才是真正的以色列軍服。(照片來源:GPO)

雙重標準: 對以色列不合理的審查

媒體偏見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對以色列採取「雙重標準」。2024年底,BBC播出一則令人震驚的訪問,記者詢問以色列國防軍前發言人喬納森.康里克斯(Jonathan Conricus),關於「為何以色列國防軍在加薩中部採取秘密軍事行動來拯救人質前,沒有先警告加薩平民?」康里克斯如實回答:「如果我們事先發出警告,那麼人質不可能存活下來」。記者的問題其實在暗示一個危險且不切實際的期望,就是以色列在明知如果事前通知會危及以色列自己的公民和士兵的生命時,為什麼還要被媒體期望要預先通知呢?

這個問題突顯出以色列經常遭受嚴厲的雙重標準。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受到嚴格的審查,但其他國家卻從未受到這樣的審查。世界上沒有任何軍隊會被問到如上述般的問題,但以色列的行動卻總被要求符合不同且更高的標準。

壓力與責任:傷亡報告中的媒體操控

當我們檢視媒體如何操控傷亡報導來進一步加深這種偏見時,其中的差異就變得更加明顯。舉例來說,在報導傷亡時,為什麼媒體總是強調巴勒斯坦人的死亡,但卻不提供重要的背景資訊?以色列在加薩採取軍事行動後,頭條新聞通常會大肆報導「100名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行動中喪生,大部分是婦女和兒童」,或「50」與「500」這種總是在當天決定使用的某個漂亮整數。事實上,一般的經驗法則是將這些數字再除以10(由於其中50%的傷亡人數應屬於哈馬斯恐怖份子)。

此外,這類標題的意義顯然要將這些死亡歸咎於以色列。然而,媒體很少指出這些傷亡人數中與「哈馬斯使用人民當作人肉盾牌」有關,以及哈馬斯恐怖份子不區分平民與戰鬥員的真相。此外,哈馬斯在加薩管理的「衛生部」經常誇大傷亡人數,然後被媒體和聯合國當作例行公事的轉述與發佈,這種弊端已經一再被證實,所以查考可靠的消息來源是重要的關鍵。

媒體報導偏頗消息的例子(照片來源:GPO)

在巴勒斯坦方面,媒體往往不追究哈馬斯行動中造成平民死亡的責任。如果哈馬斯拒絕釋放人質或利用平民作為擋箭牌,責任就很容易被轉移到以色列身上。儘管以色列有捍衛其公民的權利,但卻要忍受無情的審查,但哈馬斯的殘忍和拒絕談判卻都被大眾給忽略。

以色列面臨結束衝突與減少軍事行動等巨大壓力,但國際社會卻從未對哈馬斯施加過關於「釋放人質」或「結束暴力」的壓力。事實上,這些人質傷亡的責任完全來自於哈馬斯,是哈馬斯選擇使用人民當作人肉盾牌,並持續拒絕和平提案與釋放人質。

客觀性、中立性和公正性的削弱

新聞的完整應該根植於「客觀性」,然而現今許多媒體是受「意識形態」驅動而非報導事實。客觀報導的式微導致媒體日益兩極化,即使是聲譽良好的媒體也可能為了特定的敘述而犧牲公正性,尤其在複雜的衝突(譬如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爭端)時,更是如此。

多篇報導指控BBC在報導以色列與哈馬斯衝突時帶有偏頗。最近由崔佛.阿塞爾松(Trevor Asserson)律師領導的一項研究指出,BBC有1,553次涉嫌違反自己的編輯準則,包括觸及公正性和準確性的問題。

2024年9月,以色列政府新聞部辦公室以「傳播煽動暴力的虛假內容」為由,吊銷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駐以色列記者的證照。(照片來源:GPO)

聯合國等組織本應扮演公正觀察者的角色,卻經常在以巴衝突中偏袒其中一方。媒體又經常引述聯合國的報告和聲明,這些報告和聲明在塑造大眾觀感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聯合國等國際組織有時會因未能平等追究各方責任而助長偏見,而媒體也經常選擇性地使用或扭曲它們的報告,譬如國際刑事法院向以色列總理班傑明.納坦雅胡發出逮捕令,因為認為以色列違反戰爭法,但卻忽略阿薩德政權對數十萬敘利亞平民的屠殺。

社交媒體在「放大偏見」的作用

在數位時代,社交媒體已成為媒體放大與傳遞偏頗消息的工具,往往比傳統渠道更快速地傳播錯誤資訊、謠言與帶偏見的論述。這些平台允許不實資訊在沒有事實查證的情況下肆意氾濫,並擴大其影響力,從而助長「反以色列」的情緒的傳播。尤其對Z世代青年更是如此,他們使用抖音作為主要獲得資訊的管道,使得他們陷入反以色列情緒的泥淖。另一方面,自10月7日以來,具影響力的猶太人也開始為以色列發聲,並提出以色列的觀點,而這是我們樂見的情況。

為真相發聲

作為基督徒與捍衛真相的人,當我們處在歷史的關鍵時刻並面對如此嚴重的媒體操控時,我們不能保持沉默。媒體持續對以色列的偏見報導已經扭曲真相,且媒體持續傳遞不公義與錯誤的資訊,已煽動了暴力和分裂。所以支持以色列的人必須挺身而出!當媒體開始扭曲事實時,我們應當站出來澄清真相。

正如先知以賽亞所說:「我因錫安必不靜默,為耶路撒冷必不息聲,直到他的公義如光輝發出,他的救恩如明燈發亮。」(以賽亞書62:1)以色列的公義必被證實!

在這場持續的衝突中,我們必須堅定地支持以色列,一同抵抗媒體扭曲事實的企圖。以色列有權保衛自己,我們必須確保全世界聽到真相,而不再是那些偏頗與遭到操控的頭條消息。是時候讓世界看到以色列不是侵略者,而是捍衛公義與保護生命的國家。

以色列的真實故事是由神所書寫,並由祂永恆的真理所塑造。無論媒體的偏見如何,都無法抹去這一點。

文章來源:ICEJ 瑪瑞琳克.范德里特(Marelinke van der Riet)
文章日期:2025/03/23
翻譯|校稿|編審|台灣ICEJ團隊

經文與禱告方向

以賽亞書5:20
禍哉!那些稱惡為善,稱善為惡,以暗為光,以光為暗,以苦為甜,以甜為苦的人。

以賽亞書62:1
我因錫安必不靜默,為耶路撒冷必不息聲,直到他的公義如光輝發出,他的救恩如明燈發亮。

禱告方向
親愛的主,我們將列國的媒體交在祢的手中,求主親自動工在那些稱惡為善與稱善為惡的媒體身上,使他們不再報導偏頗、片面且詆毀以色列的資訊。我們也懇求主興起各地的基督徒,當我們看見帶有偏見的新聞被傳遞在我們的國家時,求主賜給我們智慧與膽量,勇敢的為以色列的真相來發聲,將真實的訊息傳遞出去,也懇求主使用那些願意報導真相的媒體,使他們具有影響力,成為祢手中器皿來傳遞事實,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台灣ICEJ
官網:https://icej.org.tw
訂閱YT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TaiwanICEJ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