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主筆】根據美國地質調查所資料,3月28日當地時間中午時分,緬甸發生震矩規模7.7(芮氏規模8.2)的強烈地震,震央靠近緬甸人口逾120萬的第二大城瓦城(Mandalay),震源深度10公里;相隔大約12分鐘,又發生規模6.4地震,震源同樣僅10公里深。
由於兩次地震的震源極淺,能量釋放集中,引發的地面震度十分強烈,包括泰國、孟加拉、寮國、印度和中國大陸在內的鄰近國家均有明顯震感。截至目前(3月31日),強烈地震在緬甸已導致超過2000人死亡,數千多人受傷或失蹤,許多建築物、橋梁倒塌,道路毀損,通信中斷,緬甸軍政府宣佈震央附近六個地區進入國家緊急狀態。
緬甸近年因軍方政變爆發內戰,政局動盪,境內大量人民流離失所,如今再遇強震襲擊,因應地震災害的能力十分薄弱,急需外界伸出援手。聯合國及鄰近國家都紛紛派出救難隊伍,展開救援及賑災的行動。
緬甸位於歐亞板塊與印度板塊碰撞的交界處,地震活動一向頻繁。歷史數據顯示,緬甸平均每年發生約720次地震,每4到5年就會發生規模7以上強震,為地球上地震高危險性的區域之一;這次造成強震的實皆斷層(Sagaing Fault)縱貫該國南北,全長約1000公里,就是主要的地震活動帶之一。
暖化致全球地震活動更活躍
上月19日,世界氣象組織發佈的《2024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指出,2024年是有氣象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革命時期基準值高出1.55℃,破紀錄的暖化帶來了數百起極端天氣事件,給世界各地造成嚴重的經濟與社會衝擊。除了熱浪、乾旱、暴雨、強颱、冰川消融等極端天氣以外,氣候暖化還會影響全球的地震活動,是我們這個世代必須嚴肅正視的自然災害。
首先是工業革命以來的長期暖化,地殼吸收了約5%累積在地球表面的過量熱能,抬升了板塊的活躍性,使得全球發生規模7以上強烈地震的個數呈現逐漸增加趨勢,風險日高。
第二是暖化促使冰川消融快速,地殼因冰層重量減輕而向上回彈,改變區域性斷層的應力平衡,進而引發地震。最明顯的案例就表現在喜馬拉雅山脈的周邊區域,從2005年至今已經發生了10次規模7以上的強烈地震,其中有6個在靠近中國大陸四川和西藏邊界,另外4個則分布在尼泊爾、巴基斯坦與阿富汗,震央都圍繞在喜馬拉雅高山冰川劇烈融化的區域。
第三,暖化帶來的水文極端性與海平面上升,會改變降雨型態和地下水的區域性分佈,進而影響斷層帶的應力平衡,容易觸發斷層的滑動而發生地震。
聖經啟示的地震
在聖經中,地震既是彰顯上帝權能的工具,也是人類理解苦難與救贖的重要自然現象。如上帝在西奈山頒布十誡時「全山冒煙……大大的震動」(出埃及記十九章18節),地震成為上帝顯現的物理表徵;以利亞在何烈山經歷地震後,才聽見「微小的聲音」(列王紀上十九章11-12節),顯示上帝超越自然現象的啟示方式。
在新約時代,主耶穌斷氣時「地也震動,磐石也崩裂」(馬太福音二十七章51節),復活時墳墓因地震打開(52-53節),地震伴隨上帝戰勝死亡的救贖權能。
更重要的是末世的預兆必定包含地震現象,主耶穌預言末日臨到前「多處必有地震」(馬太福音二十四章7節),與戰爭、饑荒同列為人類要面對的不幸災難;啟示錄描述第六印開啟時「地大震動,日頭變黑」(啟示錄六章12-14節),將地震納入上帝復興萬物期程之前的表徵之一。
為強震救災代禱、參與行動
舊約先知耶利米面對猶大國的危機,曾經痛苦的吶喊:「我的肺腑啊,我的肺腑啊,我心疼痛!我心在我裡面煩躁不安,我不能靜默不言,因為我已經聽見角聲和打仗的喊聲。」(耶利米書四章19節)
今天我們所處的暖化環境,正將人類帶入氣候戰爭之中,當前在世界各處不斷發生的地震、火山與各種極端天氣的災害,正是聲聲逼人的角聲和戰鼓聲,我們一定要「時時警醒、常常祈求」(路加福音二十一章36節),努力做好防災的萬全準備,持守「新天新地」(啟示錄二十一章1節)的終極盼望。更不能忽略的,是「與哀哭的人同哭」的基督徒責任,在災難遍地的世界,積極參與救災工作,認真實踐上帝要我們關愛鄰舍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