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3 影響力聯盟

【用陪伴跨越代溝】青少年牧養需在信仰與文化 衝突中尋找共鳴與平衡

檢舉
IMPACT x Malaysia 馬來西亞IAA 追蹤
左為劉俊業傳道;右為兒童之家的孩子呈現舞蹈演出。(圖/受訪者提供)
當今社會,青少年面臨憂鬱、霸淩等多重挑戰,教會如何跨越代溝,有效回應他們的需求?甲洞衛理 公會的劉俊業傳道(Daniel樂爸)結合多年實踐,分享了他的深刻反思與行動,探討如何效法耶穌,透過建立信任與關係,將福音的真實帶入青少年群體的生命。

【記者布詠茹採訪報導】“青少年願意敞開心扉,但前提是我們能進入他們的圈子,這是建立關係的關鍵。”劉傳道指出。青少年時期是自我認同和歸屬感建立的重要階段,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與志趣相投的人共同參與活動,能夠激發探索欲望,打破隔閡,創造自然的交流環境。通過分享知識、技能或經驗,青少年不僅能獲得成就感,還能增強自信。因此,共同興趣是青少年建立情感連接的重要橋樑,而牧養青少年的第一步,就是融入他們的興趣與生活。

青少年牧養先融入興趣
劉傳道分享了他的經歷:儘管對街舞並不擅長,但他留意到一群青少年對街舞感興趣,便主動融入其中、建立關係。這一決定吸引了四五十名年輕人參與,其中70%是非信徒。這段歷時五到十年的陪伴,不僅讓青少年在興趣中感到被接納,也成為牧養青少年的寶貴起點。

教會的領袖若能走出舒適圈,主動參與青少年感興趣的活動,如籃球、乒乓球、音樂或電競,就能讓他們感受到被接納與重視,進而自然地建立起關係。這需要細心觀察,更需要耐心與堅持。他分享道:“有時候,我只是站在一旁觀察,默默地支持他們。即使一開始他們不理會我,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信任就悄然生長。”

然而,僅僅融入青少年的興趣還不夠。興趣是建立信任的橋樑,但信仰卻是牧養的核心目標。劉傳道發現在這個過程中,教會需要面對一個重要的挑戰:如何平衡青少年文化中的流行元素與福音的核心真理,避免被文化所吞噬。

共同興趣是青少年建立情感連接的重要橋樑

信仰與文化尋找平衡
以青少年的興趣為切入點開展事工是值得肯定的,但需要逐步引導他們認識信仰的價值,而非一味遷就文化或潮流。比如,Hip-Hop舞蹈中的叛逆性以及歌詞中的粗俗語言,與傳統教會文化存在衝突。透過嘻哈街舞事工的嘗試,發現對青少年的影響力不足,反而更容易受到他們的影響,主要是因為缺乏團隊的守望和問責。

有效的青少年事工需要一個多維度的支援系統,包括守望團隊的支援以及不同角色的協作,如導師、心理輔導員和牧師。這不僅能幫助青少年在興趣上成長,還能滿足他們更深層的靈性和心理需求。

劉傳道曾與一群專注于嘻哈事工的澳洲基督徒團隊配搭,該團隊有完善的體制,團隊中包括牧師、副牧師和其他領袖,規模約有二三十人,藉由顧問支持和團隊協作,自創與信仰相關的嘻哈音樂,既具有正面性和呼應性,又結合了嘻哈的多種元素,如音樂、塗鴉、舞蹈和MC(主持/說唱)。通過與該團隊的配搭,逐漸明確了哪些文化內容可以保留,哪些需要謹慎拿捏或拒絕。

在該團隊的幫助下,事工變得更加穩定,同時也積累了寶貴的知識與經驗,找到了適合的平衡點。澳洲團隊的成功經驗表明,文化元素可以成為有效的福音工具。如果教會能夠主動融入青少年的文化背景,將信仰內容融入青少年感興趣的音樂、故事或流行趨勢中,就更容易引發共鳴,達到福音事工的目的。

嘻哈街舞事工,與澳洲弟兄姐妹合作進入社區。此圖為兒童之家教課後的合照

生活化牧養 耶穌的陪伴
當談到青少年的牧養時,劉傳道回應:“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花時間融入他們的生活。效法耶穌的榜樣,我們要融入青少年的日常生活,而不局限於禮拜天的相處。”他認為:“我們要與青少年人有一個真實的關係。”對於青少年的職場和興趣都需要去瞭解,跟他們一起喝茶,看戲,打球,K歌,讓他們對這個信仰有全方位的瞭解,而不只是停留在事工或者是教會的架構裡。過程中牧者可以適時地將福音的核心價值融入日常對話,例如通過討論戲劇情節中的道德困境,引導他們思考信仰對人生選擇的意義。

耶穌在世時,和門徒生活在一起。 打魚的時候在一起,吃飯的時候在一起,休息的時候也在一起,他們的活動空間就在同一個範圍。 門徒看到的耶穌不只是在山上講道的時候,還看到耶穌平時待人處事、面對壓力、開心的樣子,是全方位真實的耶穌。

耶穌與門徒生活的全方位陪伴模式,同樣適用於今天的青少年事工。這種生活化的牧養模式不僅僅適用於牧者,每一位關心青少年成長的信徒都可以通過融入他們的日常生活,為他們展示基督信仰的真實與美好。

耶穌與門徒生活的全方位陪伴模式,同樣適用於今天的青少年事工

疫情後,許多青少年傾向於“教會遊牧”,常認為:“我可以去任何教會,不需要固定在一個堂會。”這種想法導致有些人隨意更換教會,僅憑興趣或感覺決定去留。然而,一個人最終願意委身於某個教會,通常是因著神的呼召和感動。那麼,教會是否提供了一個平臺,讓他們有機會經歷神的觸摸與帶領?

即便只是短暫來訪,牧者也應在有限的精力範圍內,給予關懷和支持,讓他們知道教會始終是他們的依靠。

為“遊牧一代”搭建橋樑
青少年越來越傾向於通過線上平臺參與聚會或尋求幫助,牧者可以借助線上管道與這些游走於不同教會的青少年建立聯繫、答疑解惑,使他們感受到來自教會的溫暖和福音的吸引力。青少年提出的問題可能瑣碎,也可能複雜,雖然線上牧養存在挑戰,但也創造了獨特的機會。只要用心陪伴,哪怕不屬於本教會,也能在神的愛中找到歸屬感,回應呼召。

劉傳道總結:與青少年相處時,儘管可能存在代溝,但如果我們抱持謙卑的態度,不懂的地方虛心請教青少年,他們通常會願意解釋。當然,青少年耐心可能有限,可能需要多問幾次,但這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和溝通管道。所謂的代溝並不是無法逾越的鴻溝,可以通過用心的陪伴與傾聽來縮小,猶如家庭關係中一樣,長輩與晚輩之間需要花時間一起坐下來,耐心傾聽和彼此瞭解。這一切的核心在於投入時間,用心經營。

青少年是教會今天急需要關懷的群體之一。讓我們效法耶穌的榜樣,以真實的陪伴和行動跨越代溝,成為他們生命中的祝福。願每一個撒下的福音種子,都能在主的恩典中紮根成長,結出果實。

劉俊業傳道提醒青少年是教會今天急需要關懷的群體之一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5-04-03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清明與復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