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容珍/採訪報導】人稱「朱爸」或「朱爺爺」的朱文洲,是南投縣以琳社會福利關懷協會主任,長期提供30多名弱勢家庭孩童不收費的全年照顧。除了基本的課業輔導、生活照顧,身心靈輔導、家庭關懷,並幫助身心障礙青年職場實習、訓練,甚至週末帶領孩子們參與社區服務、老人關懷。15年來,已有近480名孩童在他的幫助下翻轉人生,成為飛官、軍人、護理師等社會棟梁。
曾有人質疑他說:「主任,這個孩子如果在你這裡會變好,我頭給你!」經過多年的努力,很多人對於孩子的變化感到不可思議,他笑稱,還有人欠他「一個頭」哩!
投入照顧弱勢孩童的契機
談到投入弱勢孩童照顧的契機,朱文洲回憶,過去教會週五晚上的聚會中,常發現部分信徒來了一次後,便間隔幾週才再出現。經過統計,他們多為單親家庭的父母。探訪後發現,這些家長因工作早出晚歸,若經濟允許,孩子會送往安親班;但若經濟困難,孩子則留在家中,由兄姊照顧,甚至無人看管。
為了讓這些父母能安心參與聚會,牧師提出利用教會空間照顧孩童的構想,然而內部意見很多,始終沒有人願意承擔這個責任。朱文洲當時已在社福機構工作多年,牧師認為他經驗豐富,便詢問他是否願意在退休後投身這項事工?
然而,朱文洲未等到退休,就毅然決定立刻離職,放棄退休金與年終獎金,全心投入弱勢兒童關懷。他深信這不只是社會責任,更是回應上帝的呼召,一項帶著使命感的服事。
基督徒老房東受感動 第一年房租全免
朱主任表示,起初只有六、七個孩子,隨著口碑相傳,來的孩子越來越多,教會的空間已經無法容納,於是他決定到外面找場地,並成立協會專門照顧這些孩子。如今,已有四層樓、每層約80坪的場地。
剛開始時,即使房東已將租金訂為每月15,000元,朱文洲仍無力負擔。一次,他懷著信心再次來看場地,清晨誠心禱告後,僅帶著3,000元出門,決心尋求上帝的帶領。
當他來到仲介公司時,迎接他的竟是一位80多歲的老先生,全程以日文交談。令人驚訝的是,朱文洲也能以日文溝通,兩人一拍即合。更巧的是,這位老先生也是基督徒,當他聽聞朱文洲的異象,深受感動,立即支持他的事工。不僅將租金降至10,000元,更破例免去第一年的租金。
這份出乎意料的恩典讓朱文洲感動不已,他帶著原本準備支付的3,000元,滿懷感恩地回家,深信這一切是上帝奇妙的預備。
朱文洲表示,他們照顧的孩子主要來自單親、失親、低收入、家暴、無照顧功能等家庭,且多由縣政府、教會或社福團體推薦,範圍涵蓋從小學一年級至國中三年級的孩童,且完全免費。每年幫助30多名孩子,至今已經幫助過約480名孩子。
被趕出家門兄妹求助 如今都成軍人
有一位名叫阿紫的女孩,家住半山腰,每天都騎著腳踏車前來。朱文洲常看到她騎到一半,然後下來推著走,便問她為何有車不騎?才知道腳踏車掉鏈了。雖然他幫忙修過多次,仍會掉鏈。有一次,看到她在哭,其他孩子就為她禱告。後來他決心幫助她一次解決掉鏈問題,尋找潤滑劑時卻怎麼也找不到。他坐在椅子上向天空禱告,沒想到潤滑劑就出現在櫃子上。修好後,阿紫開心地騎走腳踏車。朱文洲問她:「你知道是誰幫妳修好的嗎?」阿紫回答:「上帝!」
阿紫的家庭背景非常坎坷。父母去世後,她和哥哥被伯伯趕出家門。哥哥來求助他,朱文洲希望哥哥進入高中半工半讀,並承諾協助生活費,畢業後還幫助哥哥進入軍校。至今,阿紫的哥哥已成為職業軍人,生活穩定。每次回到南投,第一件事就是來看朱文洲,向他道謝。阿紫後來也和哥哥一樣成為職業軍人,並已結婚生子,成為母親。
還有一個小女孩的父親因債務纏身且長期生病,最終過世,小女孩的母親情緒失控,幾乎崩潰,且因生活困頓、負擔沉重,無力撫養孩子,一度想帶孩子走上絕路。她在晚上快11點時打電話向朱文洲求助,他立即協助處理後事,包括聯絡殯儀館、辦理死亡證明等。隨後,他幫女孩母親找到工作,並鼓勵她面對現實,積極處理債務。他每月幫助她們的生活,同時也負責孩子的學費。過了一段日子,小女孩的母親心情逐漸平復,開始重新投入工作,並帶著女兒去教會。
朱文洲表示,學童從小一到國三,共需九年時間的照顧與管理。該協會的最大特色,是讓孩子們最後能夠回歸家庭。每天早上孩子們出門上學,放學後就待在協會,晚上則一定回家。週末,他們會進行社區服務,去醫院探望病人、安慰臨終患者,還會去安養院幫忙推輪椅或為老人家提供按摩服務。
培養孩子紀律品格 獎勵解決問題的人
協會也非常注重孩子的品格和紀律。有一個孩子平日學業成績很差,有一天哭著說,自己背英文單字背了很久,連半夜都在背,為什麼成績還是很差? 於是朱文洲教孩子讀書方式,當孩子按照步驟做,原本倒數前三名的孩子,升到六年級時,竟能成為班上前五名,連第一名的同學,都害怕成績被追上。他於是給孩子一個紅包,獎勵其解決問題的態度。
朱文洲表示,孩子作業不佳沒關係,乾脆擺爛不寫或是隔天去學校抄寫他人的作業,才不可取。這個孩子是努力解決問題的典範。
朱文洲平時很敏銳地觀察孩子的反應。若有哪個孩子當天心情不好,他會找對方到辦公室或會談室,了解狀況並陪孩子唱歌。有的小孩子竟然唱到流淚,情緒完全化解。到了主日,朱文洲會帶這個孩子去教會,讓孩子跟神更親近。
朱文洲說,孩子們除了基本課業,一定會再學習各種的樂器,希望他們能夠到社區服事、分享。為此他會提供孩子一個展演的舞台,讓他們能將所學展現出來。除了社區服務,他們還會參加街頭表演,並在每次活動後眾人一起去吃小火鍋,孩子們都非常喜歡這樣的體驗。
助人也要有智慧
朱文洲強調,助人也要有智慧。雖然他們把孩子教得很好,並且每天都送回家,但是有些家長每天卻待在家玩手機、閒聊,也不出去做事,介紹工作給家長,還不想去,因為,「去工作後,低收入戶的資格就沒有了」。有些人確實想盡辦法拿補助,更不想脫貧。孩子是無辜的,父母不應有錯覺,以為自己沒法養,社會自然會幫他們養。
朱文洲引用以色列人在曠野行走40年的故事提醒,如果長期依賴他人幫助,反而會沉淪,並且無法改變自己的處境。他始終堅持,幫助孩子們的關鍵在於讓他們的家庭能夠自立,並且把資源分配給最需要的人。
朱文洲始終堅持站在第一線,協助弱勢家庭的孩子及家長解決迫切問題。儘管沒有政府的資助,前34個月他沒有領過薪水,但15年來,他很感謝那些默默幫助他們的人,並且感恩上帝的愛,讓他們能夠繼續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