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賴秋薰/採訪報導】疫情雖然已經遠離,但在新冠疫情肆虐期間,3C成了學校遠距教學的幫手,卻也成了校園內學生之間無情的霸凌助手;很多學生有問題不敢告訴家長或老師,只在小圈圈裡和同學討論;一旦遇到不成熟的對待,情感決裂的同時也嚴重影響到課業的學習。在青少年懵懵懂懂的階段,為了讓社區的孩子下課後能有一個聊天的安全場所,從事生命教育12年,在得榮基金會擔任志工的劉素珠姊妹,開放自己的家庭,讓社區附近學校的學生一起來吃晚餐、唱歌和晚自習。
劉素珠姊妹長期關懷弱勢青少年,提供青少年課後輔導外,並開放自己的家庭接待青少年,提供陪伴、餐食和心靈上的支持;更因為她的夫婿梁志暉是在醫療界服務,對生命教育方面的具備專業知識,因此夫妻能一起成為關懷社區青年的「好撒馬利亞人」。
中斷亂象 為社區青年提供安心場所
「在人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馬太福音十九章26節)。劉素珠姊妹表示,青少年在求學階段要面對課業的壓力、對未來的迷惘,同時還面對感情等等的問題,在放學之後,如果能有一個讓青少年感到安心團聚的場合,就更可以在第一時間為他們釋疑,而不會讓問題繼續滋長。
因為梁志暉夫婦長年致力於編纂生命教育教材,因此能觀察時代脈動,適時為尋求幫助的學生提供協助。劉姊妹受訪時說,她的女兒會主動邀請同學晚上來到家中聚會,來訪的同學還會主動詢問是否可以再來,因此她也特別空下每一週一個固定的時間來陪伴他們。
劉素珠深知,正處於感受敏銳階段的青少年,是難以隱藏自己的情緒的,特別是疫情期間因為遠距教學,青少年已習慣密集使用手機來學習,加上社群媒體的蓬勃發展,過度使用線上交誼的方式,讓校園中的亂象頻傳。就如近來在串流媒體播出的《混沌少年時》四天內就衝破2,400萬觀看次數,戲劇反映生活,顯見青少年正受到碎片式影像文化的影響。
人生不是家家酒 輔導社區青年刻不容緩
「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創世記二章7節)。青年正處於重建和生命最具可塑性的階段,然而有研究指出青少年習慣在夜間整夜使用手機,殘害心理健康,尤其是曾遭受網路霸凌的孩子更是如此。
劉素珠姊妹曾勇敢勸說一位穿著暴露自拍的少女停止這樣的行為,她說真實的關懷必須長期、不間斷,特別是弱勢家庭的孩子,以及單親或家裡正身處重大變故的。她觀察到有些青少年深受網路流行文化的影響,在網路上開設連自己的父母親都不知道的「小帳號」,甚至會主動拍攝一些私密照片放置在網路上,在校園裡的小團體形成一股風氣,甚至有家長與校方發現後要阻止已經來不及。
聖經中耶穌曾以「駱駝穿過針的眼」來比喻財主難以進神的國,用當時文化中象徵是最大的動物駱駝與針眼的對比來形容不容易之處,呼應到現今,人想憑藉一已之力來對抗網路世界的亂流,也是不容易的;但若能靜下心來一起學習,讓社區青年時期就能融入好的團體的群體生活,對青少年是極有幫助的。因此劉素珠姊妹提供場所,讓孩子們自發性地讀書,並且現場有成年人提供輔導;邀請青年朋友到家中,提供溫馨的環境,讓他們一起同桌吃飯、聊天,在晚餐時間並關心他們在學校的人際關係。
去掉社交恐懼的標籤 關懷就在身邊
劉素珠的女兒梁艾臨在學校和同學互動相當良好,還會主動介紹自己的家庭,形容自己的父親是「鬼才」,引起同學好奇。因為梁艾臨的邀請到家裡來的同學遇到的問題,他的父親都能現場秒回,讓同學們對父親的見解感到佩服。
劉素珠12年前就開始在福德國小投身生命教育,與先生一起負責撰寫教材,運用發生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生命故事,透過探索、思考、啟發的過程,讓學生建立人生觀,將正確的價值觀內化為他們「擇善」的能力,讓學生懂得「如何生活」並知道「為何而活」,回歸到純粹的學習和成長環境,而不會在3C使用頻率氾濫的洪流裡迷失了自我,聚焦在成長及認識生存環境,了解人與環境生命共同體的關係,進而主動為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支持。
「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馬太福音十六章19節)。劉素珠表示,社交恐懼的確在青少年之間蔓延,有些孩子尚未習慣和大家一起在她家客廳聚會,她就先提供自己的臥室讓學生與她一對一相處,家裡小孩也在這樣的氣氛下耳濡目染,願意主動向身邊的人伸出援手,積極向同學介紹自己的家庭和父親,希望幫助同學解決成長中遇見的煩惱。
劉素珠的兒子現在快25歲,兒子的同學也曾是劉素珠姊妹長期關懷的對象,並在今年台北市召會所舉辦的330相調特會上在台上做見證,而劉素珠的女兒也曾一次就邀請了11位同學到家裡,讓溫馨的氣氛感動了現場每一個人。